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极受胰岛素从皮下组织吸收入血液的速率影响。作者最近观察了皮下血流和胰岛素吸收的相互关系。在吸烟所致周围血管收缩期间可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作者检验了这个假说。9例有酮病倾向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6女3男,年龄22~62(平均35±13)岁,糖尿病史3~17(平均8±6)年,胰岛素每天用量为32~46(平均38±6)U。全部患者体重均在标准体重±10%以内,均无神经病或肾病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40岁以下发病的糖尿病患者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的发生率.方法 117例40岁以下发病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以及90例40岁以下发病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臀腰比(WHR)、了解代谢控制、胰腺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并用PCR-RFLP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结果糖尿病2亚组BMI分别为(25.1±3.1)和(24.1±3.4)kg/m2,差异无显著性;FBG、HbA1c均较高,且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HOMA-IR 3.41~9.29).在207例患者中发现1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患者.在该患者家系中又发现5例存在线粒体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非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耳聋伴或不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消瘦较早使用胰岛素.结论中国40岁以下发病的糖尿病患者线粒体基因突变发生率约为0.48%,有家族史者约为0.8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针注射器(QS-M)和诺和笔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20例门冬胰岛素30笔芯治疗稳定的糖尿病患者随机交叉分组,分为无针注射器组和诺和笔组,分别采用无针注射器和诺和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2种注射方式对指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受试者填写疼痛感受量表以评估注射体验。结果:2种注射方式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及各时段指尖血糖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年龄≥50岁患者,无针注射器组各时段指尖血糖均高于诺和笔组,其中早餐后2 h血糖及中餐前血糖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年轻患者(年龄50岁)使用无针注射器后各时段指尖血糖低于诺和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5名(75%)受试者使用无针注射器疼痛感明显减轻,且均未出现硬结现象。结论: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肯定,痛感明显减轻,携带方便,不会产生皮下硬结。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QTcd)反映心室肌复极的均一性,并与室性心律失常性猝死有关。本文观察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QTcd的差异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清胰岛素(FBI)、空腹血糖(FBG)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患者46例,男2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54±9.1岁。糖尿病2型合并冠心病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05±10.5岁。两组患者均为内科住院患者,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就诊时均无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7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43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和45例初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含量,并与35例同期入院的非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糖尿病并高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和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糖尿病无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 均<0.001),而且血清胰岛素含量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水平、血糖水平均无明显的相关性(r 分别为0.1012,0.0641.0.0754,-0.0587;p<0.05)。  相似文献   

6.
测定2型糖尿病者胰岛素原/真胰岛素比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临床上使用放免法测定的胰岛素称为免疫反应性胰岛素 (IRI) ,这种方法测定的胰岛素与胰岛素原 (PI)有交叉反应 ,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水平。为了探讨测定 2型糖尿病胰岛素原 /真胰岛素 (TI或I)的临床意义 ,我们对 81例患者进行了检测 ,并与糖耐量正常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本院经临床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81例 ,年龄 3 1~ 64岁 ,平均年龄 ( 5 1.2 1± 6.0 7)岁 ,受试者无继发性糖尿病。检查时无发热、急性感染等应激状态。其中 ,男性 47例 ,女性3 4例。糖尿病 (DM )及IGT的诊断符合WH…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6,(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疗效及对胰岛素β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FPG、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空腹、餐后1 h、餐后2 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水平均明显改善,研究组胰岛素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胃肠不适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保护和恢复患者胰岛素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无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6 0例、正常血压者 (对照组 ) 6 0例的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 (FINS)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进行对比。  结果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FBG、FINS、ISI均无明显差异 (均P >0 0 5 ) ,按是否肥胖进一步分组分析 ,肥胖者中高血压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无糖尿病的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总体上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肥胖者则显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胰蛋白酶的测定,以了解其胰外分泌机能的状况。 糖尿病患者73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28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37例,伴有膜结石的胰腺性糖尿病8例,正常人27例。IDDM发病年龄不足25岁、无肥胖史,NIDDM中不包括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测定胰蛋白酶时空腹采血,用放免法检测。  相似文献   

10.
Ⅳ型胶原与其它间质性胶原不同,它局限于基底膜,并为其主要构成成分。本研究测定糖尿病患者血中Ⅳ型胶原浓度,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性。本研究包括糖尿病患者186例,其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75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11例;年龄21~88(平均62.0)岁;男82、女104例。病程从不满1年~60年(平均9.5年)。排除肝功能异常及既往肝疾病史。以正常健康者328名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研究表明 ,胰岛素抵抗是引起 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但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还不十分清楚 ,有学者推测胰岛素启动子的变异是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原因之一〔2〕,我们就此进行了检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89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均为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月在本院就诊的黑龙江地区汉族患者 )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男 5 8例 ,女 31例 ,年龄 6 0~ 70岁 ,平均 6 3 4岁 ,未经胰岛素治疗 ,血浆胰岛素 (2 2 6± 3 3)mIU/L。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对照组 5 0例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6 0~ 70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致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首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根据年龄分为35~49岁组55例,50~64岁组56例,≥65岁组24例;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有并发症组85例,无并发症组50例;根据糖尿病认知程度分为高认知组30例,中认知组68例,低认知组37例。所有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监测末梢血糖,比较各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 35~49岁组、50~64岁组、≥65岁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27%、82.14%、79.16%,35~49岁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于50~64岁组和≥65岁组(P0.05);50~64岁组和≥65岁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87.06%,高于无并发症组的56.00%(P0.05)。高认知组、中认知组、低认知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67%、87.72%、94.59%,高认知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于中认知组和低认知组,中认知组低于低认知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与年龄(r=0.32,P0.05)、并发症发生率(r=0.45,P0.05)均呈正相关,与糖尿病认知程度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所致低血糖反应主要与患者年龄、并发症和糖尿病认知程度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血清网膜素-1(Omentin-1)与内脂素(Visfatin)〔1〕是新近发现的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冠心病密切相关。本文拟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治疗对1型糖尿病(T1DM)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Omentin-1、Visfatin水平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居住武汉地区3172岁85例诊断及分型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为①正常糖耐量(NGT)组:30例,均无肝肾疾病、冠心病、血脂紊乱、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②T1DM组:25例,均成年起病或诊断,病程072岁85例诊断及分型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为①正常糖耐量(NGT)组:30例,均无肝肾疾病、冠心病、血脂紊乱、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②T1DM组:25例,均成年起病或诊断,病程08〔平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以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并发症数量分为不同组别,实时动态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糖尿病并发症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40~49岁患者并发症发生危险性最低;50~59岁、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存在相关性;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可预防低血糖,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在Ⅱ型糖尿病(NID-DM)中的发病作用仍有争论。显然,如果胰岛素不足在糖尿病糖耐量中起重要作用,那么可以想象所有NIDDM患者的血浆胰岛素反应均应降低。血浆胰岛素的特异性测定较困难,这是因为从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过程中尚有其它分子存在(包括C一肽,完整的和部分修饰的胰岛素原)。就作者所知,目前尚没有一种胰岛素测定方法在胰岛素和部分修饰的胰岛素原中间产物存在的情况下能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外周组织对胰岛素呈抵抗状态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胰岛素受体异常是常见的原因。本文对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胰岛素受体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胰岛素受体在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变化。1 临床材料1 1 对象 糖尿病组 42例 ,符合WHO (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 ,临床分型符合 2型糖尿病者 ,病程 1~ 3 6年 ,均为口服降糖药治疗。其中老年组 2 3例 ,年龄 60~ 87岁 (平均 71 3± 14 6岁 ) ;体重指数 (BMI) 18 4~ 2 8 6(平均 2 3 4± 2 2 8) ;非老年组 19例 ,年龄 3 0~ 5 9岁 (平均 45 3± 11 6岁 ) ,BMI2 0 0~ 3 0 2 …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3例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例健康者作比较研究,观察空腹口服可乐亭(0.3mg)对胆囊收缩功能和小肠转运时间的影响。糖尿病组均符合下列条件:(1)胰岛素治疗至少三年;(2)除胰岛素外不用其他药物;(3)超声检查无胆石症:(4)无胃排空延缓的症状和体征;(5)无上腹部手术史。健康组在性别、身高、体重方面与糖尿病组相似。糖尿病组无一例肥胖者。Ⅰ型糖尿病12例,Ⅱ型糖尿病1例,经胰岛素治疗病情控制良好。3例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无自主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Steno Memorial医院连续门诊六个月以上的男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年龄在30~50岁间,除胰岛素外未使用过其它药物,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正常且无心肺疾病共75例进行研究。按患者病程长短分成三组:组Ⅰ病程0~9年共20例,组Ⅱ10~19年共21例,组Ⅲ20~40年共34例。各组间胰岛素需要量和24小时尿糖定量值均无差别。并与28例无糖尿病家族史、年龄与糖尿病各组相同的男性健康者相对照。  相似文献   

19.
血糖浓度的快速变化是影响胃排空及胃肠道动力的主要原因,高血糖能够明显减慢糖尿病的胃排空,其机理还不清楚,但高胰岛素血症肯定是其重要的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正常血糖的高胰岛素血症对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胃排空、饮食分布等的影响。对象和方法 1型糖尿病患者6例,平均年龄(34.3±9.4)岁,体重指数(BMI)平均(23.5±2.7)kg/m2;2型糖尿病8例,平均年龄(43.3±7.9)岁,BMI平均(31.7±3.8)kg/m2。患者在不同的2d内测定胃排空。所有患者无胃肠道或心血管自主神经症状。胰岛素的滴速在第一天为40mU/(m2·min),而在另一天…  相似文献   

20.
自 1 986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 9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84例 ,女 1 2例 ;年龄 49~ 85岁 ,平均 60岁。胃窦部溃疡穿孔 77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1 9例。既往有糖尿病史者 6例 ,余均无糖尿病史及临床症状。本组除 6例有明确糖尿病史及 1例 5 d后测血糖外 ,余均于入院后 2 4h内进行血糖测定。糖尿病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全组病例均为 2型糖尿病。因患者不能进食 ,故全部给以 1 :2 (胰岛素 :葡萄糖 )含糖溶液治疗 ,并根据尿糖变化增减胰岛素 ,尿糖每增加或减少 (+) ,则胰岛素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