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罗伊氏乳杆菌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所致小儿腹泻症状、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腹泻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抗感染、补液等基础资料,对照组应用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罗伊氏乳杆菌。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的症状缓解情况、肠道菌群改善情况和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腹泻、脱水、呕吐、食欲不振、发热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肠道菌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3、CD4比例高于对照组,而CD8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RV感染所致的腹泻患儿,罗伊氏乳杆菌能够进一步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改善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罗伊氏乳杆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病例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61)、对照组(n=59),对照组予以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与静脉营养治疗,研究组同时予以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早产儿营养吸收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症状改善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IgA、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CD_8+、CD_4+、CD_4+/CD_8+/CD_8+)]、肠道菌群构成和感染预防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每日奶量添加速度、第15天摄入奶量、最大喂养量高于对照组,而每日返流次数少于对照组,肠内营养热卡达60 kCal/kg·d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质量增长、头围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IgG、IgA、CD_4+)]、肠道菌群构成和感染预防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每日奶量添加速度、第15天摄入奶量、最大喂养量高于对照组,而每日返流次数少于对照组,肠内营养热卡达60 kCal/kg·d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质量增长、头围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IgG、IgA、CD_4+、CD_8+、CD_8+、CD_4+、CD_4+/CD_8+/CD_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肠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数量较对照组低,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接受罗伊氏乳杆菌期间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罗伊氏乳杆菌可改善早产儿早期喂养耐受情况,调节其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发育,且有利于降低NEC等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杨静 《医疗装备》2021,(2):120-122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静海区医院收治的7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儿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蒙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钱英  朱鲁红 《中国妇幼保健》2023,(16):3033-3036
目的分析使用培菲康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肠黏膜功能和肠道微生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联合治疗组(培菲康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各40例。对比两组病情恢复情况,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A、IgG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WBC、RB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IL-23、IL-6、DAO、D-乳酸水平,对比两组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后大便次数低于布拉氏酵母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gA、IgG、CD4^(+)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CD8^(+)、WBC、RBC、IL-23、IL-6、DAO、D-乳酸水平、肠杆菌数量低于布拉氏酵母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培菲康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患儿病情恢复较为理想,免疫功能明显提升,WBC、RBC及Th17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肠黏膜功能、肠道微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静 《医疗装备》2020,(5):118-120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与呕吐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枫蓼肠胃康胶囊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炎症因子、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井陉县医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口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观察组(50例,基于对照组联合枫蓼肠胃康胶囊辅助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证候积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8+比值及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数量均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 枫蓼肠胃康胶囊辅助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可缓解患儿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静脉补液,对症及支持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结果两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总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Z=2.594,P=0.010)。结论布拉氏酵母菌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匹多莫德冲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免疫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冲剂进行治疗,服药疗程为3个月,患儿在实验进行期间不得服用其他相关的免疫功能药物,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5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M及IgG的水平数据相近,治疗后均增加(P0.05),并且试验组在治疗后的IgA、IgM及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及CD4~+/CD8~+的水平数据相近,治疗后均提高(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冲剂能够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免疫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合理使用抗生素与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免疫平衡的关系,为新生儿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收治的胎粪吸入后院内感染患儿90例,采用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头孢替安进行抗感染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1 d、7 d和治疗后3~8周做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并对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 d、7 d和治疗后3~8周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结果分析。结果对患儿采用抗生素治疗后,抗生素对肠道厌氧菌群(拟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影响在治疗后1 d最明显,而对需氧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影响持续增加,而长期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则表现在肠道菌群比例出现严重失调和敏感菌量的二次增多;治疗前与治疗后患儿血清IgG、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1 d相比,中度及重度组血清IgM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会成其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失调则会造成患儿免疫球蛋白减少。因此,新生儿应尽量降低抗生素的使用,以降低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双歧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道菌群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诊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治疗1周后疗效、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和心肌酶谱、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减轻心肌损伤,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儿肠道菌群流行病分析。方法64例RVE患儿作为RVE组,同期在医院儿保科体检的62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粪便标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16S rRNA,并测定含量。比较两组常见肠道菌群含量,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和季节RVE患儿粪便四种主要肠道细菌含量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VE组患儿粪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年龄段RVE患儿粪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RVE患儿粪便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藏族RVE患儿粪便双歧杆菌含量显著低于汉族,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高于汉族(P<0.05);秋季和冬季RVE患儿粪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结论青海地区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影响较大,不同年龄、民族和季节轮状病毒性肠炎儿童主要肠道细菌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辨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持续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辨证穴位敷贴。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观察组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探讨患儿肺功能指标、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及哮喘发作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提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均有显著提高,C-ACT评分显著升高,哮喘发作次数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FEV1、PEF与CD3^+、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ACT评分与CD3^+、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辨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持续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通过改善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来控制临床症状和哮喘发作次数,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肠道菌群失调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为RRT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期间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及青州市中医院就诊的RRTI的儿童,根据是否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又分为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随机抽取在同时期内到医院就诊的非RRTI 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岁、3~6岁、>6岁年龄段的各组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同时对比其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RRTI组菌群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3岁、3~6岁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在<3岁、3~6岁年龄段的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6岁以下儿童RRTI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后造成的免疫球蛋白的降低有关,及时检测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对预防RRTI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发病原理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散色比浊法测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浓度。结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上升(P<0.01、P<0.01、P<0.05),CD8+、CD19+、CD56+均降低(P<0.01、P<0.01、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方面均有异常改变,且与病情相关。研究提示在治疗时可加用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在小儿湿疹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1至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306例小儿湿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双歧三联活菌+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和对照组(单纯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每组15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含量、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81、19.76、13.93、11.80和24.67,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含量均明显较治疗前增加(t值分别为14.73、21.38,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D4+及CD4+/CD8+水平明显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值分别为27.07、27.87、78.20,对照组t值分别为14.64、11.60、76.34,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8%)明显高于对照组(80.4%),χ2=6.795,P=0.01.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9.8%,15/153)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9/153),χ2=12.95,P<0.01.结论 小儿湿疹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治疗后患儿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均得以改善,且疾病复发风险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依从率。结果观察组的发热、腹泻、脱水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利于患儿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中应用匹多莫德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76例麻疹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抗病毒、防感染以及对症处理等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CD3+、CD4+、CD8+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8例,显效13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0例,好转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D3+、CD4+、CD8+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显著高于对照组,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麻疹患儿疗效较佳,有助于恢复被抑制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制热奄包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自制热奄包+推拿按摩治疗)和对照组(采取推拿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积分、恢复速度及肠道菌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好转、呕吐消失、发热消失、正常进食和正常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热奄包+推拿按摩可以有效治疗小儿腹泻,且见效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指标、凝血指标、基质衍生因子-1α(SDF-1α)、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12例,其中初诊未治疗50例(初诊组),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62例(完全缓解组),同期另选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凝血指标、SDF-1α及LDH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初诊组及完全缓解组CD4^+、CD4^+/CD8^+、NK、PLT、MPV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CD8^+、D二聚体、SDF-1α、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CD4^+、CD4^+/CD8^+、NK、PLT、MPV水平显著低于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CD8^+、D二聚体、SDF-1α、LDH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较为异常、凝血功能及相关因子表达紊乱,临床上动态观察患者上述因子水平,对患者的恢复可能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伟伟  李园园 《中国校医》2022,36(6):452-455
目的 探讨沙棘干乳剂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予以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棘干乳剂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用药安全性予以观察。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23%,与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91%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腹泻、呕吐消失时间为(2.14±0.36)d、(2.75±0.48)d、(1.86±0.31)d, 与对照组(2.59±0.42)d、(3.19±0.51)d、(2.24±0.39)d比较,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2、4.574、5.553,P均<0.05);治疗3 d后,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为(1.58±0.39)g/L、(1.45±0.33)g/L、(9.82±1.06)g/L,与同期对照组(1.31±0.32)g/L、(1.24±0.31)g/L、(8.96±1.02)g/L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3.393、4.256,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3.77%、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结论 沙棘干乳剂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促进患儿症状恢复,提高患儿免疫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