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苗族药黑骨藤中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原花青素A2和杠柳毒苷的含量。收集各产地样品根系土壤,并进行多种土壤因子检测。利用ArcGIS软件提取气候数据,GPS记录地形数据。利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不同产地药材中的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进行双变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建立了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其结果,新绿原酸与最冷季度降水量呈负相关;绿原酸与最干月降水呈负相关;隐绿原酸与最冷季度降水量和最暖季节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与硒呈正相关;异绿原酸B主要受到土壤因子的影响,与有效铁和钼呈正相关,与全磷和有效磷呈负相关;异绿原酸A与钼呈正相关,与降水变异系数呈负相关;异绿原酸C与交换性镁呈正相关;原花青素A2与钼呈正相关,与速效钾呈负相关;杠柳毒苷与降水变异系数负相关。结论 明确了黑骨藤中8个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黑骨藤引种栽培、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以及进一步研究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与黑骨藤品质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产地山茱萸中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明确不同产地气象因子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河南、陕西及浙江3个主产区14个产地山茱萸药材中熊果酸、马钱苷、总多糖、有机酸、鞣质、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运用数理统计学软件(PASW STATISTICS 18)各化学成分指标与产地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山茱萸药材中马钱苷、醇浸物、总有机酸、鞣质的含量与产地气象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熊果酸含量与产地日照呈现负相关,多糖含量与产地年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度呈正相关;水浸物含量与产地年均温度成正相关.结论:明确了山茱萸化学成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培育质优、高产的山茱萸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山茱萸的GAP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川西獐牙菜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不同产地样品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 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0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建立川西獐牙菜的指纹图谱,结合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评价分析;并收集各产地样品的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数据,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SPSS 21. 0统计软件对不同产地药材的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和双变量分析。结果:建立了川西獐牙菜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2个共有特征指纹峰,确定了7个峰的化学成分;川西獐牙菜中的獐牙菜苦苷、芒果苷等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的为气候因子中的月均温范围、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性,以及土壤因子中的土壤中有机碳比例和土壤酸碱度。结论:川西獐牙菜药材的化学成分与外部生态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该药材的人工种植及藏族药"生地性"理论诠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环境因子与远志脂溶性成分及水溶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18个产地的远志药材,分别用石油醚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经GC-MS分析;50%甲醇提取其水溶性成分并经LC-MS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查阅文献,获取远志生长地的环境因子数据;在此基础上,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生态因子与远志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远志脂溶性成分含量与7月均温、1月均温呈线性关系;远志水溶性成分含量与年均气温、纬度、年均降水量呈线性关系.结论 对远志总脂溶性成分积累影响最大的是7月均温,其次是1月均温;每个组分其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影响远志水溶性成分含量的主要地理气候因子是年均气温、纬度及年均降水量.该研究为远志栽培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雅茹  韩梅  程林  杨利民 《中草药》2023,54(8):2588-2595
目的 研究林下参Panax ginseng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明确影响林下参皂苷积累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林下参的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吉林省和龙市12个样地林下参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测定林下参7种单体皂苷含量,并测定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空气温湿度、透光率等14个生态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人参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 不同样地林下参皂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各样地含人参皂苷Rb1为2.93~6.13mg/g,均超出《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人参皂苷Rb1不少于0.20%),而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之和为1.23~5.61 mg/g,有5个样地未达到药典标准(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之和不少于0.30%),可见不同生境条件对林下参皂苷含量积累具有较大影响;综合多项数学统计结果,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空气温度和适中的透光率等5个生态因子对林下参皂苷含量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土壤容重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其他8个生态因子的影响未得到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天麻生长地生态因子对天麻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土壤生态因子与天麻品质的关系;方法:选择天麻采收期采集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天麻及其生长地土壤样本,检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有机质含量、金属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及天麻素含量,分析这些生态因子与天麻素含量的关系。结果:在采集样本中,野生和栽培天麻生长地土壤中细菌总数及细菌/真菌比值与天麻素含量总体趋势都呈负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真菌总数与天麻素含量总体趋势都呈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天麻素含量分别在野生或栽培样本群内呈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土壤pH值与天麻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散点图大致以pH6.0为峰值,呈典型的抛物线型趋势分布;土壤中Cu元素和Zn元素分别在个别样本群中与天麻素含量呈相关系数达到0.4以上,但tr值检验没有显著性。结论:天麻生长地土壤细菌/真菌构成状况、有机质含量和pH值很可能是影响天麻品质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生态因子与桃儿七根及根茎中鬼臼毒素及总木脂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HPLC测定5个省区87份桃儿七样品的鬼臼毒素含量,采用UV测定总木脂素含量;结合生态因子(地形、土壤、气候)采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产地桃儿七中鬼臼毒素与总木脂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分别达到1.001%~6.230%,5.350%~16.34%.SPSS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鬼臼毒素含量与总木脂素含量呈线性正相关;采样区域内,桃儿七中鬼臼毒素、总木脂素含量与纬度、年均降雨量呈强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强负相关关系,与速效钾分别呈较弱、强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年均气温均呈较弱负相关,且鬼臼毒素含量与速效磷呈较弱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土壤理化因子与滇龙胆中药有效成分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采集大理市、保山市、临沧市和毕节市4个产地7个样点滇龙胆植株及根际土壤,测定土壤理化因子、滇龙胆中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马钱苷酸)的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pH、全钾、多酚氧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獐牙菜苦苷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呈极显著正相关;当药苷含量与全钾和多酚氧化酶呈显著正相关;马钱苷酸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龙胆苦苷含量的主导土壤因子为全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影响獐牙菜苦苷含量的主导土壤因子为多酚氧化酶、全磷等;影响当药苷含量的主导土壤因子为有机质、脲酶;影响马钱苷酸含量的主导土壤因子为pH、多酚氧化酶。结论 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滇龙胆中药品质的重要因素,且各土壤因子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GMPGIS 的杜仲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借助GMPGIS系统平台对杜仲的全球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以期对杜仲的全球引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方法:借助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库网站等资源,选取杜仲道地产区、野生分布区和主产区等一共337个样点,确定经纬度信息。以最冷季均温、最热季均温、年均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和土壤,共7个生态因子类型作为生态指标,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从全球范围来看,杜仲生态相似度区域广泛分布全球主要大洲。其中,东亚、欧洲大部、北美洲拥有的杜仲生态相似度区域的面积最大。以国家面积来看,亚洲的中国和北美洲的美国所拥有的面积最大。从中国国内来看,华东、东南沿海、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及西藏藏南地区和台湾极少数地区都具有杜仲生态相似度区域。面积前三位的省份是云南省、四川省、湖南省。结论:最适合杜仲栽培的区域应符合以下条件:年均温度12 ℃-18 ℃,年均相对湿度60%-80%,年均降水量1000-1500 mm,年均日照强度130-160 W·m-2,最适土壤为淋溶性土壤。拥有杜仲生态相似度区域面积前三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以及阿根廷。运用GMPGIS系统能够获取杜仲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信息,并为今后杜仲合理引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濒危中药材祖师麻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我国中药材祖师麻野生分布区和人工栽培的资源现状,分析野生祖师麻适生生境和致危因素,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以及人工种植提供依据,课题组采取走访与现地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及线路样方法和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结合的估算法对陕西、甘肃、四川和青海4个省区23个县的祖师麻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野生祖师麻分布范围与历史记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然而种群密集程度却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濒临枯竭。根据调查结果估算,4个省区23个县当前野生祖师麻资源蕴藏量不足600 t;同时,只在甘肃陇南康县杨河坝村海拔2 800 m左右的山地发现了人工栽培的33 000 m22年龄的祖师麻,没有形成药材商品。毁灭性的采挖以及生长周期过长是导致祖师麻野生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濒临枯竭的重要原因。栽培品日后必将成为其药材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护祖师麻适生生境,制定合理采收政策,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收集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和种子库,在此基础上开展祖师麻良种选育、快速繁殖技术以及快速生长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桂枝、肉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桂枝与肉桂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的特点,为临床应用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方法,分析桂枝、肉桂指纹图谱的特点,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桂枝、肉桂样品指纹图谱轮廓相似,但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存在差异,桂皮醇、桂皮酸、2-甲氧基桂皮酸在桂枝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肉桂,而2-羟基桂皮醛、香豆素、桂皮醛、2-甲氧基桂皮醛在肉桂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桂枝.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评价桂枝、肉桂质量的依据.桂皮醛和桂皮酸峰面积的比值可以用来区分大部分桂枝样品(<23)和肉桂样品(>23).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种类相似,含量有差异.本研究为桂枝、肉桂的药效学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杜仲药材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杜仲皮和叶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产地差异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方法: 利用HPLC同时测定10个产地10年生杜仲皮和叶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流动相分别为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25 min,5%~13%A;25~45 min,13%~15%A;45~80 min,15%~21%A),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20 min,5%~12%A;20~35 min,12%~13%A;35~45 min,13%~19%A;45~65 min,19%~25%A),检测波长均为210 nm.检测杜仲生长地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pH,获得土壤因子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4种有效成分与气候及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0个产地同一生长年限杜仲皮、叶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最高气温对4种成分在杜仲不同组织中的影响较大. 结论: 杜仲不同组织部位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明确了主导环境因子,为合理施肥及环境调控来提高杜仲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提供参考,为杜仲的适宜种植区选择及其道地性产生原因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祖师麻不同部位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祖师麻不同部位的香豆素类成分分布。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部位中祖师麻甲素和伞形花内酯的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326 nm,流速1.0 mL·min-1;采用UV测定不同部位中总香豆素的含量。结果:根皮和老茎皮中祖师麻甲素含量较高,叶中伞形花内酯含量最高,皮部祖师麻甲素和伞形花内酯的含量均高于芯部,总香豆素主要分布在皮部和叶部,其含量是芯部的4~7倍。结论:祖师麻的根皮和老茎皮既是质量较优的部位,又是采收时容易分离获取的部位,祖师麻叶部的药用开发需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枸杞子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枸杞子在全国的采样信息。以枸杞子药材生产区29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分析枸杞子中总多糖、东莨菪内酯含量,综合气候、地形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枸杞子适宜性分布。应用SPSS构建枸杞子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ArcGIS软件空间计算方法进行枸杞子品质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枸杞子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土壤pH,土壤亚类,植被类型和8月平均气温等4个生态因子,这与枸杞子喜干燥凉爽气候,较耐寒,耐干旱、耐碱性土壤,适宜于分布在北温带平原的生活习性基本一致。此外,以总多糖、东莨菪内酯成分为指标的枸杞子品质区划结果还提供了枸杞子品质适宜分布区,为开展枸杞子合理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草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乌拉尔甘草在全国的采样信息。以乌拉尔甘草药材生产区46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分析乌拉尔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总黄酮含量,综合气候、地形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其适宜性分布。应用SPSS构建乌拉尔甘草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Arc GIS软件空间计算方法进行乌拉尔甘草品质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乌拉尔甘草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7月平均气温,土壤亚类,12月降水量,植被类型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等5个生态因子,这与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少、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分布在北温带的平原、山区的生活习性基本一致。此外,以甘草苷、甘草酸、总黄酮成分为指标的乌拉尔甘草品质区划结果还提供了其品质适宜分布区,为开展乌拉尔甘草合理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孔树脂纯化祖师麻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祖师麻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工艺。方法:以祖师麻甲素、总香豆素为指标,考察了3种大孔树脂的吸附效果并系统研究大孔树脂对祖师麻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D-101大孔树脂对祖师麻甲素、总香豆素有较好的纯化性能,最佳上样工艺是药液质量浓度生药50 g.L-1,上柱流速2 BV.h-1,pH 3.0。上样后先用4 BV水洗脱,继以5 BV50%乙醇洗脱,洗脱液流速2 BV.h-1。结论:确定的大孔树脂纯化祖师麻中的香豆素类成分的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瑞香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祖师麻及瑞香属植物的研究,对化学成分进行归类总结,概述了生物活性的研究状况。以期为瑞香属植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