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检测降钙素原(PCT)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6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患儿资料,将其设为试验组,根据骨髓移植感染风险分为高危风险患儿36例和低危风险患儿24例;选取同期入院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未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WBC),并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中共分离出60株病原体,其中细菌34株占56.66%,真菌20株占33.34%,病毒6株占10.00%;试验组患儿感染后PCT、CRP以及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高危风险患儿PCT、CRP以及WBC水平,显著高于低危风险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定期监测PCT、CRP以及WBC能指导患儿预后,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恶性肿瘤化疗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天津市北辰医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10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患者及同期50例恶性肿瘤化疗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纳入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因子水平、不同感染类型血清因子水平及各项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细菌感染46例、病毒感染40例以及混合感染22例;感染组患者血清CRP、PCT、SAA、白细胞介素-6(IL-6)、IL-8分别为(71.24±8.18)mg/L、(3.52±0.45)μg/ml、(239.46±20.55)mg/L、(98.35±9.69)ng/L、(249.06±38.57)ng/L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细菌感染患者和混合感染患者血清CRP、PCT、SAA、IL-6、IL-8分别为(101.95±13.04)mg/L、(6.78±0.70)μg/ml、(362.77±39.65)mg/L、(115.94±12.57)ng/L、(351.86±42.09)ng/L和(93.65±14.95)mg/L、(5.82±1.73)μg/ml、(313.59±42.33)mg/L、(99.87±14.24)ng/L、(295.11±49.10)ng/L均高于病毒感染患者(P<0.05);细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患者血清因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SAA诊断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论血清CRP、PCT、SAA、IL-6、IL-8在恶性肿瘤化疗并发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在细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病毒感染患者,各项因子单独及联合诊断对恶性肿瘤化疗后合并细菌性感染具有一定鉴别价值,可为其诊断及治疗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谱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8年12月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60例AL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107例与未感染组53例。另选取同期于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儿童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谱及PCT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Th1/Th2细胞因子谱与PCT对AL患儿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谱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感染组及未感染组AL患儿Th1细胞因子及P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h2细胞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感染组Th1细胞因子[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16.52±8.17)ng/L、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4.68±2.55)ng/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5.48±1.34)ng/L]、PCT水平(2.11±0.69) n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2.35±1.48)ng/L、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5,IL-10)(10.57±2.54)ng/L、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9.39±2.23)ng/L]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 ROC曲线结果,PC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最大(0.964),以0.943 ng/ml为cut-off值诊断AL患儿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91%、92.80%; Th1/Th2细胞因子谱中IL-6的AUC值最大,以19.103 ng/L为cut-off值诊断AL患儿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90%、98.80%。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谱与PCT在AL患儿感染中均可发挥一定诊断效能,其中IL-6、PCT诊断效能相对更佳,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0例为感染组,同期收治的未合并感染患者50例为未感染组。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样本,进行病原菌分析。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CRP、IL-6、PCT的表达水平。结果 9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患者共送检标本90份,检出9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63%。感染组患者血清CRP、IL-6、PCT浓度分别为[(65.29±14.04)mg/L、(9.26±1.24)pg/ml、(5.65±1.42) ng/m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3.56±1.01)mg/L、(7.36±1.67)pg/ml、(1.01±0.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组中,支气管扩张症病情越重,患者血清CRP、IL-6、PCT表达水平越高(P0.05);感染越严重,患者血清CRP、IL-6、PCT表达水平越高(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CRP、IL-6、PCT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P0.05),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患者血清CRP、IL-6、PC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检测早期诊断腹膜透析患者感染性腹膜炎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进行腹膜透析患者共99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腹膜炎分为感染组33例和未感染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IL-6、CRP、PCT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IL-6(31.17±14.95)ng/ml、CRP(25.33±7.48)mg/L、PCT(1.57±0.84)ng/m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IL-6、CRP和PCT联合检测诊断感染性腹膜炎的特异度为90.43%、灵敏度为94.7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均显著优于单个指标;治疗后好转组患者的血清IL-6(12.05±7.88)ng/ml、CRP(19.32±8.26)mg/L、PCT(0.43±0.22)ng/ml水平显著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 IL-6、CRP和PCT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早期诊断感染性腹膜炎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并且血清IL-6、CRP、PCT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三亚中心医院就诊的11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研究组(GBS感染,33例)和对照组(非GBS感染,83例)。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孕产妇情况及外周血PCT、PLT、CRP、IL-6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孕产妇中胎膜早破、既往GBS感染占比分别为45.45%(15/33)、42.42%(14/33)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PCT、CRP、IL-6分别为(6.80±3.65)μg/L、(47.45±25.98)mg/L、(76.33±26.67)ng/L均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PLT为(207.49±103.55)×109/L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IL-6水平和PLT水平诊断新生儿GBS败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672、0.717、0.643,而血清CRP诊断新生儿GBS败血症的AUC无统计学意义(P=0.072)。结论与非GBS败血症比较,新生儿GBS败血症可表现为较高的PCT、CRP、IL-6水平和较低的PLT水平,其中,血清PCT、IL-6和PLT水平对于GBS败血症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在预判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肝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IL-6水平进行检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CRP和PCT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试验对血清LPS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基础疾病、肝衰竭类型、IL-6水平、CRP水平、PCT水平、LPS,归纳肝衰竭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CRP、PCT、LPS分别为(3.38±0.91)mg/ml、(49.35±7.04)ng/ml、(1.10±0.09)ng/ml、(11.69±2.85)pg/ml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IL-6、CRP、PCT、LPS是肝衰竭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IL-6、CRP、PCT、LPS水平升高,在预判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风险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60例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为脓毒症感染组,并选择同期接诊60例其余部位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PCT的测定使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CRP的测定使用胶体金法。结果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CRP(138.93±29.31)mg/L、PCT(13.21±1.87)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7.34±9.84)mg/L、(0.31±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CRP(73.12±17.84)mg/L、PCT(2.31±0.44)ng/ml水平明显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116.72±29.79)mg/L、(14.82±1.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其他所有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均和CRP、PCT之间呈正相关(r=0.631,0.682,0.564;P<0.05)。结论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CRP、PCT比其余部位感染的患儿表达水平更高,且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CRP、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儿,在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中联合检测血清CRP、P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两组,发生感染的2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阳性表达情况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55.47±12.58)ng/ml、(2.18±0.42)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6±5.23)ng/ml、(0.76±0.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PCT、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阳性、阴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值得临床积极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与产褥感染产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产褥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产褥感染产妇(感染组)和无产褥感染产妇(无感染组)各100例,检测血清IL-6、CRP、PCT、MDA及MPO水平。结果 感染组产妇血清IL-6、CRP、PCT、MDA及MPO水平分别为(17.47±3.19)pg/L、(8.97±3.42)mg/L、(1.95±0.25)μg/ml、(3.80±0.72)nmol/L、(2.99±0.33)ng/L,明显高于无感染组(8.04±2.63)pg/L、(3.12±1.11)mg/L、(0.96±0.15)μg/ml、(2.03±0.54)nmol/L、(1.87±0.2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感染类型产褥感染产妇血清IL-6、CRP、PCT、MDA及MP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炎及输卵管炎和急性盆腔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小儿高热惊厥合并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儿科收诊的11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不同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第1组:无感染(n=30);第2组:局部感染(n=26);第3组:重症肺炎(n=28);第4组:败血症(n=26)。测定所有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考察其与患儿合并感染的关联性及预测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四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也增加(P0.05);PCT和CRP诊断感染的诊断界值分别为0.47ng/ml和11.00μg/ml,同时检测CRP和PCT诊断感染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提高(P0.05),同时检测CRP和PCT评估患儿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提高(P0.05)。结论如果高热惊厥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正常,则可以排除感染的存在,如果血清PCT和CRP水平大幅度升高(≥正常参考范围的10倍),则提示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同时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对合并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患儿预后方面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重症感染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其中5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而50例非感染性ICU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PCT、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抗感染第3、5、7天PCT和CRP分别为(1.38±0.33)、(0.97±0.28)、(0.46±0.12)ng/L和(15.32±3.28)、(11.47±2.61)、(8.02±1.89)mg/L高于对照组,两组抗感染治疗后PCT和CRP值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PCT含量2.1~10 ng/L的患者数为35例,0.5~2.0 ng/L患者为14例,阳性率为98.00%,对照组中,PCT含量0.5~2.0 ng/L的患者数为5例,阳性率为10.00%;在两组CRP含量分析中,研究组CRP含量>10 mg/L,其中32例患者CRP含量>20 mg/L,18例在10~20 mg/L之间,阳性率达100.00%,对照组非感染ICU患者外周血中,CRP含量在10~20 mg/L间患者42例,<10 mg/L患者8例,阳性率达84.00%。PCT和CRP两项指标诊断ICU重症患者感染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CRP诊断ICU重症患者感染的特异度(84.00%)高于PCT诊断的特异度(10.00%)(P<0.001);PCT诊断ICU重症患者感染的阳性预测值(90.70%)高于CRP诊断的阳性预测值(54.30%)(P<0.001)。结论 ICU重症患者外周血PCT和CRP的变化,是区分感染的重要指标,外周血PCT和CRP的变化能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措施,从而提高ICU重症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测定在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并脓毒症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急性扁桃体炎并脓毒症患儿86例为脓毒症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90例为扁桃体炎组、健康儿童44例为对照组;分别对患儿进行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水平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测定,比较其结果在三组中治疗前、第3天、第5天及治疗结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脓毒症组、扁桃体炎组PCT为(14.92±3.84)ng/mL、(11.10±1.00)ng/mL、IL-6为(365.20±78.00)ng/L、(262.20±47.00)ng/L)、CRP为(19.48±2.00)mg/L、(16.20±2.32)mg/L、WBC为(18.50±7.40)×109/L、(11.60±2.40)×109/L、N为(85.00±4.70)%、(78.00±2.15)%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20.60±4.20)分、(14.61±2.1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治疗第3天各项指标(PCT(25.12±4.10)ng/mL、IL-6(468.20±64.00)ng/L、CRP(24.60±3.10)mg/L、WBC(22.72±2.10)×109/L、N(89.00±3.84)%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27.10±3.10)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第5天(PCT(13.05±2.16)ng/mL、IL-6(80.50±4.10)ng/L、CRP(14.20±3.30)mg/L、WBC(7.20±1.00)×109/L、N(89.00±3.84)%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14.20±3.30)分,低于治疗第3天;治疗第3天和第5天,各项指标高于扁桃体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与扁桃体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及IL-6检测有助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合并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临床指导,且PCT、IL-6的截断值14.50ng/mL、365.50ng/L,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涟水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46名患儿及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分为感染组(n=29)和非感染组(n=21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患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感染组与健康儿童血清PCT、CRP、IL-6水平,分析其对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246名住院治疗的患儿中,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29例,感染率为1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免疫抑制剂、住院时间≥7 d、有严重基础性疾病、血清PCT、CRP、IL-6水平升高均为患儿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且血清PCT、CRP、IL-6水平对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诊断价值,PCT诊断价值优于CRP和IL-6。结论高水平血清PCT、CRP、IL-6是患儿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心肌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心力衰竭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86和非感染组14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偶联法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NT-proBNP、CRP、PCT、IL-1β、IL-6和TNF-α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ST、LDH、CK、CKMB、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分别为(13.36±5.96)μg/L、(8.97±4.66)μg/L、(11.32±5.82)mg/L、(9.82±6.06)μg/L、(18.31±6.95)μg/L和(10.35±4.63)μg/L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AST、LDH、CK和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血清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与血清AST、LDH、CK和CKMB水平呈正相关(P0.05);且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YHA)Ⅲ、Ⅳ级患者血清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NYHAⅠ、Ⅱ级(P0.05)。结论 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较高,可反映患者的心肌功能和肺部感染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因下呼吸道感染在宜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3岁)和B组(年龄3~6岁),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CRP、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3 (IL-13)水平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A组患儿血清PCT、CRP、白细胞介素(IL-6)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1.20±0.38)μg/L、(12.33±2.51) mg/L、(40.64±7.02)μg/L及(43.35±5.80)μg/L]均明显高于B组[(0.72±0.04)μg/L、(7.57±1.10) mg/L、(24.36±4.13)μg/L及(28.47±3.5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62、17.369、19.988及21.815,均P0.05)。两组患儿共分离出细菌164株,其中A组排名前3位的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而B组排名前3位的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链球菌。A组革兰氏阳性菌占比(31.76%)明显低于B组(48.10%),A组革兰氏阴性菌占比(68.24%)明显高于B组(5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7,P 0.05)。结论婴儿和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后血清PCT、CRP、IL-6、IL-13水平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儿血清PCT、CRP、IL-6、IL-13水平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血液肿瘤患儿化疗期间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血液肿瘤患儿117例,其中85例为感染组,32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根据患儿感染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症感染组(n=19)、重症感染组(n=23)、局部感染组(n=43),分析上述因子水平与患儿化疗期间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PCT、IL-6及IL-10联合检测诊断血液肿瘤患儿是否感染,AUC为0.849(95%CI:0.761~0.928),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检测;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血清PCT、IL-6、IL-10水平高于局部感染者(P0.05);危重症感染组血清PCT、IL-6、IL-10水平高于局部感染、重症感染者(P0.05);感染患者血清PCT、IL-6、IL-10水平分别与患儿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感染严重患儿PCT、IL-6、IL-10水平升高更明显,临床监测上述因子水平可辅助血液肿瘤患儿感染的诊断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比较两组血清中PCT、IL-6和hs-CRP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急性期PCT、IL-6和hs-CRP3项检测指标分别为(11.5±6.9)μg/L、(261.7±50.2)ng/L和(12.4±6.3)mg/L,恢复期3项检测指标分别为(1.3±0.5)μg/L、(74.6±13.4)ng/L和(3.9±1.8)mg/L,对照组3项检测指标分别为(1.1±0.4)μg/L、(63.1±10.6)ng/L和(3.1±1.5)mg/L,感染组急性期3项指标明显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PCT、IL-6和hs-CRP测定可作为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测定患者血清IL-6、PCT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指标诊断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700例糖尿病患者共有99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14.14%,其中呼吸道疾病、泌尿道感染分别占36.36%、21.21%;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0株占72.85%、革兰阳性菌33株占21.85%、真菌8株占5.30%;感染组患者血清IL-6(25.51±3.05)ng/L、PCT(12.17±3.50)ng/L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IL-6、PCT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合并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大于IL-6、PCT单独检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血清IL-6、PCT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感染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轮状病毒(RV)肠炎及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根据有无心肌损害将72例RV肠炎患儿分为RV肠炎无心肌损害组(37例)和伴心肌损害组(35例),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对照组,分别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血清PCT,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RP、hs CRP。结果 RV肠炎伴心肌损害组PCT、CRP及hs CRP(0.75 ng/ml±0.64 ng/ml、17.34 mg/L±10.07 mg/L、11.42 mg/L±6.83 mg/L)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0.22 ng/ml±0.13 ng/ml、8.90 mg/L±2.94 mg/L、1.60 mg/L±1.33 mg/L)及健康对照组(0.08 ng/ml±0.37 ng/ml、7.32 mg/L±3.03 mg/L、0.165 mg/L±0.08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心肌损害组PCT及hs 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间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V感染腹泻患儿中,当hs CRP的临界值(cut-off值)取1.0 mg/L时,其诊断心肌损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67.0%。结论 RV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浆PCT、CRP及hs CRP水平增高,三者与心肌损害的发生有关,共同参与了肠炎的发生、发展;早期检测hs CRP有助于心肌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