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杭州市淳安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县域国土面积的96%左右,其中高、中易发区占11.55%,是浙江省受地质灾害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地质灾害呈"隐患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灾害类型多,崩塌、滑坡占多数;灾害规模小,危害程度大"的特点,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按照浙江省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要求,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  相似文献   

2.
市县动态     
《浙江国土资源》2007,(9):60-64
杭州市建立地灾治理"三同时"检查制度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定期检查制度,定期对建设工程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今年4月,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今年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但该局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时刻保持警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预防地质灾害。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定期  相似文献   

3.
正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北丘陵山区,下辖14个乡镇街道、183个行政村,人口40余万人,山地丘陵多,地质环境相对复杂,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占到全县面积的近90%,是地质灾害高发、多发、易发地区。截至2015年底,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43处,作为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近年来,桐庐县国土资源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地质灾害的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4.
日前,杭州市主城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项目设计书通过了专家组评审,这标志着杭州市主城区(不合萧山、余杭)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工作全面铺开。该项目是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为保障“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中的地质安全,经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而开展的地质灾害隐患全面调查,将对杭州市主城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所有村庄和社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调查。通过公开招标,最终确定由浙江大学大地科技开发公司和浙江大学联合体承担该项目。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二是划定农民建房的地质环境适宜区。三是编制杭州市主城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5.
6月25日上午,省国土资源厅、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萧山区政府联合在杭州市萧山区义蓬镇市民广场举办浙江省暨杭州市纪念第19个全国"土地日"专场服务活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副厅长王永民等领导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18日,冬天的杭州阳光明媚,浙江省地质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之江饭店隆重召开.会议中心大门口,"李四光中队"的少先队员在李四光中队"旗帜下奏迎宾曲,热烈欢迎出席浙江省地质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与会代表近300人.会议代表首先起立,奏唱了国歌.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同志.浙江省科协副主席隗斌贤同志,浙江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张伟林同志,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副局长蔡剑虹同志,以及20个兄弟学(协)会、研究会的领导和同志专程到会指导.中国地质学会和兄弟学会、协会纷纷发来贺信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7.
正"法律规定是30个工作日,我们50分钟就能领到不动产权证。"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杭州市,只要是符合相关条件的主城区单套房屋,不动产登记当场办结。这样的高效率让杭州市民交口称赞。据统计,自今年6月1日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杭州市主城区以及下属县(市)已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20.2万本。杭州市坚持系统化、项目化、规范化、便民化和智慧化5个"并举",形成"同城通办、当场办结、高效便民"的不动  相似文献   

8.
1月29日凌晨,杭州市上城区里太祖湾杭州铁路驾驶学校内东侧山体边坡因连日来的雨雪冰冻天气引发约100立方米的山体崩塌。由于事先预防周密,此次崩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约1万元。崩塌发生后,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上城分局以及南星街道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当即赶赴灾害现场开展应急处置,迅速组织周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30名群众撤离现场进行避让。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以来,杭州市作为浙江省唯一全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试点的设区市,坚持“一地创新、全市共享”,分级分县开展12项试点工作,其中市级3项,县级9项。目前,已初步形成市县两级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杭州模式”,试点成果入选杭州市“民呼我为”最佳实践案例,荣获2021年度杭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特等奖,其中临安区试点经验在2022年8月《数字化改革(领跑者)》上刊登推广。  相似文献   

10.
平阴多年保持地质灾害"零伤亡"近年来,平阴局展开了全县地质灾害1∶5万地质灾害全方位调查,排查发现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20处。基本查明了平阴县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并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价和预测,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连续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7日,禹州市国土资源局举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班,各国土资源所(站)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全市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110余人参加了培训。该局邀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专家库成员,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高级工程师田东升围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乡镇国土所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及‘五到位’基本要求"两大主题,向参加培训人员系统讲授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基层国土资源所地  相似文献   

12.
近期,杭州市钱塘区蜀山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期治理工程勘查与治理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为确保亚运会顺利举办、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平安钱塘",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钱塘分局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906水文地质部队,1984年"百万大裁军"时,裁撤归建原地质矿产部。1999年实行属地化管理,更名为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主要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生态治理工程的勘查、普查、调查以及地质灾害的勘查、设计、治理、监测等工作。近年来,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积极投身青海东部严  相似文献   

14.
服务品牌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积淀和展现.在浙江省政府机关中,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率先提出打造政府部门服务品牌,把面向社会服务的办文窗口建成一流的服务窗口.6月10日,省国土资源厅王松林厅长、团省委赵一德书记为全省国土系统和杭州市政府部门首家"全国青年文明号"获此殊荣的该局办文窗口揭牌.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地质工作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成为水工环地质升级转型的新动能,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厅党组的关怀支持下,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党委牢记服务民生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改革发展创新理念,积极实施水文地质调查、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地质勘察和清洁能源等水工环地质工作,主动拓展服务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共实施地质项目155项,完成水文地质钻探进尺12269.94米,地热地质钻探进尺2940米,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4日,"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地质勘查局、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浙江大学、各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共100余人出席论坛。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铁雄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回顾过去,我们向科技要土地、向科技要资源、向科技要效益,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推动国土资源工作高质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6日-28日,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不动产登记局)冷宏志司长(局长)一行三人来浙江省调研指导不动产登记工作,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不动产登记局负责人陪同调研。冷宏志司长一行实地考察了杭州市、衢州市、宁波市、绍兴市行政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详细询问了浙江省不动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10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志平带队到杭州市开展"三服务"活动,调研了解之江实验室、杭州西站枢纽、未来科技城地下环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斌参加。服务组一行首先来到之江实验室项目现场,了解之江实验室暨南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0日上午,在全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和萧山区人民政府在戴村镇尖山下村举行2017年浙江省暨杭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金根观摩演练并讲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杭州市人民政府、萧山区人民政府、杭州市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紧紧围绕"美丽浙江"建设,主动对接自然资源管理。以"大地质""大岩土"专业特长,不断拓宽海洋地质、水工环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一体化等技术服务特定领域,走出了一条地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一、以地质基础支撑海洋生态建设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南翼、"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