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联合CT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1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MRI进行诊断,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不同类型的诊断结果、满意度、图像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影像学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后总结出,MRI联合CT检查能够提高诊断价值。结论MRI联合CT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较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度,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创伤性骨折的信息,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获得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联合CT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ROC曲线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1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MRI进行诊断,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不同类型的诊断结果、满意度、图像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影像学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后总结出,MRI联合CT检查能够提高诊断价值。结论 MRI联合CT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较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度,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创伤性骨折的信息,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获得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武瑞刚 《中国科学美容》2011,(1):64-64,F000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骨折患者的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的CT资料,比较轴位CT及二维、三维图像表现特征:结果二维和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显示较为直观,特别是三维重建对脱位和旋转的显示最佳。结论轴位CT图像可以较准确地了解骨折情况,但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使骨折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手术治疗前行传统X线摄片和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以术中所见为最终标准,比较X线与16排螺旋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者对于骨折块数、骨皮质连续性和骨折端稳定性的观察效果。结果①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更接近术中所见;②X线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块数的观察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更接近术中所见;③X线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皮质连续性的观察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更接近术中所见;④X线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骨折端稳定性的观察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更接近术中所见。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16排CT三维重建与传统X线摄片相比,前者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也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骨折后的局部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外伤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面部外伤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后重建成像,得出影像诊断鼻骨骨折的直观性及准确性.结果: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对于显示鼻骨骨折的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及肋软骨方面的临床效果、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肋骨、肋软骨骨折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和X线检查,记录并评估CT重建技术与X线检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准确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肋骨骨折共165根,肋软骨骨折共39根。单发骨折患者为26例,占32.5%,多发骨折患者为54例,占67.5%。CT三维重建检查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整体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t=8.9203,P0.05)。肋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肋软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的漏诊率显著低于X线检查(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膝关节创伤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创伤合并骨折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X线检查均在膝关节创伤后8h以内进行正位、侧位平片照射,X线检查后7~15d以内再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并比较多层螺旋CT及X线对膝关节创伤患者诊断准确率;记录并观察多层螺旋CT及X线对膝关节各部位骨折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创伤患者的确诊率(100.0%)显著大于X线检查确诊率(8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3,P0.05);X线检查结果中,疑似骨折患者共7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证实此7例均有骨折,其中髌骨骨折3例,股骨下端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X线检查共误诊或漏诊4例,其中纵行髌骨骨折患者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例,误诊及漏诊病例均经多层螺旋CT的多层平面重建处理确诊。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优势显著,可从各方位直接清晰地显示关节内部结构及创伤后的骨折情况,弥补了X线片的不足,提高了膝关节创伤的诊断率,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华群  胡勇 《中国骨伤》2009,22(6):445-447
目的:分析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月骨周围脱位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月骨周围脱位患者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其中男55例,女1例;年龄18~47岁,平均32.4岁.结果:56例月骨周围脱位,均为背侧型,其中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11例,不伴腕骨骨折的单纯月骨周围脱位10例,经舟状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26例(其中1例伴豌豆骨撕脱骨折),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6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3例.伴尺桡骨远端骨折24例,伴掌腕关节脱位4例.X线片诊断准确29例,误漏诊27例.运用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全部准确.结论:熟悉腕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解剖,掌握各型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特点,是作出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基础.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骨折脱位的类型,为临床确定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依据,是避免误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与胸部X线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前诊断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肋骨骨折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平均(39.67±5.28)岁。对所有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各类型裂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2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复查后均确诊为肋骨骨折,且共计骨折189处。经检查诊断骨折类型,其中线性46处,不完全性28处,错位性83处,粉碎性32处。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片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27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74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92.06%)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6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整体检出率极高,三维立体图像可有效降低诊断漏诊及误诊,适合临床检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胸骨骨折患者,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等三维后处理对获得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10例胸骨骨折中,在常规轴位图上显示6例骨折,而1例胸骨柄骨折、3例胸骨体骨折漏诊,三维重建图明确显示10例胸骨骨折,其中以MPR图显示骨折线最佳,MIP、VRT图显示骨折部位胸骨整体观较佳。结论 MSCT通过MPR、MIP、VRT不同技术相结合多角度观察能够更加完整清晰地显示胸骨骨折部分、形态,提高对细微骨折的显示效果,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对胫骨螺旋骨折伴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下段1/3螺旋骨折患者共61例,入院后先行X线检查,共发现12例患者伴有后踝骨折,对未发现后踝骨折剩余患者,在创伤后7天内行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观察并评估多层螺旋CT、磁共振两种检查方法对此类复合骨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对X线检查未显示后踝骨折者的4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检查出后踝骨折者39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均小于磁共振检查(P0.05);通过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所示,49例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共有38例骨折累及骨皮质,占77.55%,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38例,磁共振检出25例,骨折累及骨皮质方面,检查敏感性、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检查(P0.05)。结论对于骨皮质骨折,磁共振检查诊断率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创伤后病人如果临床症状明显,但行X线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者,应及时选用磁共振或者CT检查,对于本研究的复合性骨折,应将多层螺旋CT加重建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更进一步对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急性颅脑创伤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3年(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接受检查诊断的208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将其均分至常规X线片检查的常规组与行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观察组。对两种不同影像学诊断方式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的差异,尤其是对行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原始轴位图像、多平面重组图像以及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的诊断效果进行深入探究。结果无论在诊断符合率方面,还是在诊断病灶数量方面,行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观察组组内分析发现,较之原轴位图像,经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以及多平面重组图像二者所显示病灶更多,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实施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临床效果显著,较之未实施后处理技术前相比,所检出病灶更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三维螺旋CT重建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1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行64排螺旋CT头颅扫描,层厚0.65 mm,应用表面投影显示法(SSD)重建三维图像,从不同旋转轴对下颌骨缺损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影像进行术前设计和术后效果对比观察.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下颌骨缺损的详尽立体解剖结构,所得重建图像逼真,可观察任意剖面和多视觉变换,显示下颌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定量测量分析.结论 三维CT重建技术为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手术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术前X线检查+术后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方案。观察组行术前、术后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CT三维重建数据、术后卧床时间以及短期内固定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SA、股骨截面位移面积与正常截面积之比、FNAA以及NSA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以及短期内固定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应用观察。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能够有效对患者骨折病情进行评估,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01—2015-01间收治的高度怀疑为胸廓骨折的51例患者作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容积扫描,构建三维重建图像。同时作X线平片检查,评估多层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出胸骨体骨折3例,胸骨柄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21例,肋骨骨折6例(共144处骨折,其中42处骨折复查提示骨痂变),肩胛骨骨折15例。X线平片未检出6例肋骨骨折。结论在胸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方案,可获取精确的三维图像,确诊不同类型骨折,且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26例肩胛骨骨折病人行MSCT扫描,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由三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统一评定。结果 本组26例均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其中发现肩胛骨体部骨折18处,肩胛颈骨折8处,盂缘骨折9处,盂窝骨折5处,肩峰骨折11处,肩胛冈骨折4处,喙突骨折3处;同时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合并锁骨骨折7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13例。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更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情况。三维重建能立体形象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范围和方向。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肩胛骨骨折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骶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骶骨骨折病人31例,所有病人均行CR或DR正侧位和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后所得图像数据传入工作站内进行多种重建分析,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比较分析平片及CT扫描原始图像、重建图像对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病人骶骨平片漏诊7例,诊断不全11例。螺旋CT检查31例病人中,VR图像结合MPR图像,30例清晰显示骨折,1例漏诊,但骶骨全貌不能显示,22例骨折整体情况显示欠佳;而CPR图像31例病人均显示骨折,且清晰显示骨折处数量、骨折线走形、骶孔累及情况及骶髂关节全貌。其中DenisⅠ型骨折18例,DenisⅡ型骨折8例,DenisⅢ型骨折5例。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骶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判断骨折的类型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输尿管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输尿管梗阻病变30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图像减薄,层厚2.5mm,层间距2.5mm。所有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后输尿管图像与CT轴位平扫图像及X线平片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泌尿系图像清晰显示输尿管空间结构。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能以最优形式清晰、立体地显示输尿管解剖结构及空间位置关系,对诊断输尿管梗阻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住院的29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中上腹部的常规及增强扫描,同时行三维胆系重建成像,对胆道梗阻的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8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除3例阴性结石未显示外,其余178例术前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胆道图像重建均清晰显示结石所在,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8.34%.14例肝胆管结石症及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得到正确定位及定性诊断,诊断准确率达100%.87例胆管肿瘤或壶腹部肿瘤,86例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术前准确定位,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8.85%,81例患者得到正确定位及定性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1.95%.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诊断成像清晰,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下颌骨复杂骨折12例9侧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GE—Lightspeed型四排螺旋CT行螺旋方式扫描,层厚1mm或2mm,应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分析其图像并与X线平片对照。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若怀疑颏状突骨折时,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切割删除处理,以便单独显示颏状突的三维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下颌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可清楚显示骨折位置与移位情况,尤其髁状突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下颌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确定复杂下颌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易理解髁突骨折的病理解剖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