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根据晋江流域特征与洪水特征,对山美水库的调蓄方式与东、西溪错峰调洪关系进行了探索,分析其对晋江下游洪水削峰的作用及其实施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分期汛限水位的探讨意见。可供实际应用及深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穆棱河作为鸡西的"母亲河"、重要的水源地,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鸡冠山水毁渠首枢纽工程,坐落于鸡东县城西8.00km鸡西市郊内穆棱河上,担负着鸡林灌区41.33km2水田的灌溉任务。闸址的优选分析,对工程使用功能的实现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渠首水毁重建工程设计提出4种闸址方案进行选择分析,最终推荐方案Ⅲ为优选方案。重建的鸡冠山渠首枢纽工程,在满足灌区灌溉的同时,也是《穆棱河流域城子河综合治理工程》景观湿地水位保证的重要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3.
湿地通过调节流量、减缓流速和蓄积水资源,在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吉林省湿地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在调蓄洪水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通过核算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价值及其在各区县的空间分配规律,阐明了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价值整体特征。结果显示,吉林省调蓄洪水突出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北部,其中中部突出区域面积为0.7万km~2,北部为1.2万km~2。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总价值为2 910.1亿元,排序为人工湿地(1 218.72亿元)湖泊湿地(815.28亿元)沼泽湿地(510.97亿元)河流湿地(365.13亿元)。各区县调蓄洪水价值排序为白城市(798.52亿元)松原市(768.19亿元)长春市(413.46亿元)吉林市(302.08亿元)延边市(214.94亿元)通化市(175.06亿元)四平市(112.60亿元)辽源市(68.93亿元)白山市(56.32亿元)。另外,各区县单位面积调蓄洪水价值以松原市最大,白山市最小;人均占有调蓄洪水价值白城市最高,四平市最低。各种湿地类型其单位面积和人均调蓄洪水价值空间分布,各区县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建设"生态稳定、绿色环保、特色鲜明"的湿地渔业利用和管理体系为目标,对邰村段湿地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了对汾河湿地规划的整体思路,即利用汾河堤外低洼滩涂、鱼塘、沙坑等修建一批能调蓄径流的"珍珠状"水域,蓄滞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使洪水资源化,达到重建河流水系、抬升地下水位、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增加渔业养殖及丰富水生植物等目的。  相似文献   

5.
"7·10"洪水的多目标调度采用了不同泄水设施的组合利用方案,利用洪水演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规避了白沙河的洪峰叠加;利用水库的调蓄能力,将洪水约束在下游堤防安全水位之内;利用发电机组下泄的清水稀释减轻高浊度洪水对自来水厂制水的压力;利用水库水沙异化传播的特性,进行洪峰和沙峰的错峰调度,及时排出泥沙,减轻水库淤积。  相似文献   

6.
构皮滩电站施工期乌江渡水库洪水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高洪  黄家文  蒋鸣 《人民长江》2004,35(11):51-52
构皮滩水电站坝址河谷狭窄、洪水峰高量大,施工导流设计是一大难题.在构皮滩水电站施工期间,利用上游已建的乌江渡水库配合调蓄洪水,可减小导流洞规模,对缩短建设工期和减小导流洞工程投资均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进行了乌江渡水库洪水调度研究.通过多方案的水库洪水调节和河道洪流演进计算及技术经济分析,提出了乌江渡水库"等蓄量法"的基本洪水调度方式,并推荐构皮滩水电站采用3条断面尺寸为15.6 m×17.7 m导流洞、乌江渡水库预留5.5亿m3防洪库容配合运用的施工导流方案.  相似文献   

7.
防洪墙可以在夏季降雨量偏多,水位升高时预防洪水侵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财产损失,减少洪水带来的环境破坏。文章以芜湖市青弋江市区段防洪墙改造提升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南圩青弋江三处防洪墙退建改造遗留段、城北圩中江桥至临江桥空箱式青弋江防洪墙立面及顶面景观装饰改造,研究防洪墙设计的关键技术,最大限度提升防御洪水的要求,减免堤防工程因遭遇设计洪水漫溃所造成的洪灾损失,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水库汛限水位与水库兴利效益、防洪安全息息相关,汛限水位越低调洪库容越大,对水库防洪及大坝安全越有利,但是从兴利效益的角度讲就会造成浪费。为充分挖掘已建水库调蓄能力,在不增加防洪风险的条件下适当提高水电站汛限水位将汛期部分洪水资源化,对于提高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块泽河电站为例,结合电站提高汛限水位运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述了汛限水位调整分析工作的论证要点,提出了已建水库汛限水位调整分析论证的主要思路,对类似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一个国家级蓄滞洪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变其单一的防洪功能,进行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自然观光等多功能的湿地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利用现有的3个子围及新建的2座拦河闸,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湿地,最大程度保留调蓄洪水能力,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湿地化建设对蓄滞洪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对洪水调蓄影响较小,不影响蓄滞洪功能的发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蓄滞洪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2年黄河宁夏段洪水的实测流量、水位、洪水组成、比降、演进过程及含沙量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洪水成因、特点,水库调蓄、灌区引排水对洪水的作用和影响,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对比。2012年洪水洪量大、历时长、水位涨幅大、含沙量小,洪水演进过程受灌区排水及河滩地影响,不同河段呈现出不同的洪水过程。黄河宁夏段洪水受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调蓄作用明显,如果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和循化至兰州区间同时发生洪水,龙、刘两座水库调蓄还不能满足黄河宁夏段防汛需求,结合宁夏河段实际状况,考虑已有的水文测报、调蓄洪水机制,在防灾减害等方面提出了尽快修建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水利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峡江水库防洪库容设置研究时,拟定了“水库和分蓄洪区同时承担防洪任务”和“水库为主、分蓄洪区仅分蓄坝址以下洪水”两种洪水调度方案。经分析比较,选择前者作为设置峡江水库防洪库容的运用方案,并且采用“依据坝前水位结合上游来水流量指示调度”的洪水调度运行方式。此方案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分蓄洪工程,又能尽量保护土地资源、减小库区淹没损失,在不增加工程投资前提下可减少新增的淹没区域,且能满足工程下游的防洪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白马湖圈圩现状和退圩还湖规划标准、目标、建设规模,提出白马湖退圩还湖4个方案,通过各方案水位—库容曲线、入湖流量过程设计、出湖流量过程计算,并进行调洪演算,分析不同方案的防洪滞涝效果,提出了淮安市白马湖近期退圩还湖建议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杭州江北主城区涝灾成因和区域防御总体能力,优化城区排涝格局,提出城市包围方案,为开展新一轮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治理工程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区域已有的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水利专项规划等推荐的水利防洪排涝工程基础上,采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建立杭嘉湖东部平原防洪水利计算模型,计算城市包围方案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北控线建闸建泵并进行优化调度,杭州江北主城区既能满足排涝标准,主动防御,又能最大程度减轻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兼顾流域防洪。该研究成果对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东荆河分泄汉江洪水时,运用民垸分蓄洪对两岸的防洪效果,建立了东荆河一维非恒定河网模型和民垸行洪区二维水流模型,分析了单个民垸运用或多个民垸联合运用对东荆河洪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民垸运用可以使东荆河部分控制站的洪水位下降,发生1954年型长江洪水时,只需启用联合大垸就可以使所有控制站的水位降低到设计洪水位以下;但对于1964年型汉江洪水,需共同运用联合大垸和天星洲内垸行洪,才可使所有控制站的水位降低到设计洪水位以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洪泽湖的地理地形特征,采用MIKE平台构建了湖泊及其蓄滞洪区联合运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实现了对湖、陆水流运动和水量交换与控制的精细化模拟,并制定了后汛期不同蓄水时机和蓄水方案构成的蓄水策略样本库;通过丰、平、枯多种来水情景大规模的数值模拟,对不同典型年蓄水策略进行了评价和优选。结果表明:若洪泽湖后汛期来水属于丰水年系列,应于9月10—20日偏后期伺机蓄水,采用“先泄后蓄”、泄水效率较高的蓄水策略,尽量避开完整的洪水过程;若来水属于平水年系列,应于9月10—20日偏前期伺机蓄水,采用“先泄后蓄”、泄水效率较低的蓄水策略,在洪水的退水阶段起蓄;若来水属于枯水年系列,应于8月31日—9月10日起蓄,采用“先蓄后泄”的蓄水策略,泄水效率的选择应结合来水预报信息,在洪水的起涨段或中段即可拦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拟建在北运河滩地上的延芳淀湿地对河道防洪安全的影响,控制湿地建设规模,不增加北运河50年一遇洪水出境洪峰流量,搭建了北运河MIKE 21二维非恒定流模型,模拟湿地建设前后北运河50年一遇洪水演进情况。采用2016年北运河“7.20”洪水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分析了延芳淀湿地建设前后,50年一遇洪水下北运河河道及滩地槽蓄能力、河道水位、流速、流势等水力条件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滩地内建设延芳淀湿地降低了北运河槽蓄能力,减少了滩地消减洪峰量值,但通过调整湿地地形高程,仍能满足规划要求;湿地建设同时抬升了北运河洪水位,改变了洪水流势,对河道堤防建设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为延芳淀湿地的设计建设提供相关水力条件支持,也可以为北运河河道治理及防洪预案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阳澄淀泖区属于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河湖密布,地势低洼。为了抵御洪水,区域内建成大小联圩366个,约占总面积的50%。圩区建设是平原河网低洼地区的重要防洪排涝措施,但随着圩区规模的扩大、防洪排涝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骨干河道洪水位上升,对区域防洪产生重要影响。以实测资料和圩区现状调查为基础,构建了能反映现状河网、圩区分布、圩区调度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圩区排涝对区域防洪影响。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对圩区排涝对区域防洪的影响分析可为阳澄淀泖区的洪水计算、防洪规划、圩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长江防洪体系发生的巨大变化,阐述了长江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平垸行洪等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水情信息系统、防洪通信预警系统、防洪法律法规、防汛组织等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变化,提出了加快标准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和继续强化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对水口枢纽坝下水位下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口坝下水位持续下跌的6种方案.根据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及船模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各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施工条件和工程投资,以及各方案对电站出力、水库淹没和防洪的影响,推荐了首选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老城区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缺乏专项治理措施的现状,为了解决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涝问题并实现径流控制,基于"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以点带面"的基本思想,同时考虑高密度老城区"人口密度大,改造难度大和遗留问题多"等特点,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案实现对老城区的径流控制。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试点区中的典型老城区西门内涝区为例,提出针对高密度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径流控制方案,主要包括源头地表绿色设施的减量控制以及末端地下调蓄设施的二次控制。总结了地表绿色设施组合的技术思路,介绍了地下调蓄设施的计算方法、布设以及抗浮设计等。结果表明:高密度老城区径流控制不能单靠绿色设施进行源头控制,也需要地下调蓄设施进行末端治理,其中单靠绿色设施实现了55.7%的径流控制率,加上地下调蓄设施后完成了75%的径流控制目标。该方案为类似老城区径流控制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对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径流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