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指导受洪水影响区域人员及时、有序撤离是洪水风险图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在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基础上,对避洪转移图编制若干技术问题,包括避洪转移图要素、避洪转移图编制流程、洪水危险区确定、避洪单元确定与人口分析、资料收集与处理、避洪安置方式选择、安置区选取、避洪路线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索,探讨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避洪转移图编制方案,为避洪转移图编制实践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
洪水风险图编制是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而洪水风险图技术大纲是指导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关键。对湖北省2013年度洪水风险图技术大纲编制过程中洪水选择、溃口设定、洪水分析合理性检验和避洪转移方案中的应用技术和涉及的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深入探讨,提出了避洪转移方案及原则。研究成果为全省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撑与示范,也为其他省份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滩区既是黄河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场所,历史上洪水灾害频繁。依据《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和《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黄河下游滩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对下游7个量级的洪水开展洪水分析,编制洪水风险图,编制成果在防洪预案编制、洪水调度决策和滩区避洪转移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编制存在资料少、验证难等问题,对已完成编制的北沙河、大清河、大洋河、海城河、兴城河及运粮河6条河流洪水风险图成果进行分析,从河段的选择、洪水量级的确定、溃口位置的确定、洪水分析模型的构建、避洪转移路径的选择上探讨辽宁省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编制的要点,为下一步推进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洪水风险图是直观反映防洪区洪水风险特征或洪水风险管理信息的专题地图,全国范围内的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于2013年全面开展。对辽宁省洪水风险图编制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在洪水量级选择、溃口参数设定、避洪转移分析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为全省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技术依据,同时可供其他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避洪转移分析计算的基础入手,建立了避洪转移分析计算技术流程和最优转移路径的求解算法,实现了相关软件系统的功能,并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为全国洪水风险图编制和防洪减灾的实际工作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北杜家台分蓄洪区洪水保险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家台分蓄洪区分洪运用损失与灾后补偿问题一直是困扰汉江防汛调度决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洪水保险等非工程防洪措施,构筑完善的分洪运用补偿机制,对科学运用杜家台分蓄洪区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分析了杜家台分蓄洪区开展洪水保险具备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从加强政策支持、建立洪水保险基金筹资渠道、制作洪水风险图、制定洪水保险费率等方面提出了在区内开展洪水保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九江长江干堤防洪保护区马湖堤为例,结合现有洪水计算成果,借助GIS软件及洪水风险图绘制系统,提出并总结了避洪转移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原则,对指导防洪决策及减少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江分蓄洪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初步研究徐元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元明  刘振胜 《人民长江》2000,31(11):19-21
长江分蓄洪区工程与堤防工程和干支流水库工程共同组成了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已建的分蓄洪工程在战胜1954年等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疏于对分蓄洪区的管理,使分蓄洪区的运用变得十分困难,有些分蓄洪区的工程建设尚未达到规划设计要求。在总结分析分蓄洪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分蓄洪区建设与管理的有关问题如分蓄洪区工程建设资金渠道、土地合理利用、安全设施建设、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10.
岳阳市分蓄洪区是长江中下游整体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城陵矶地区超额洪水、保障荆江大堤及武汉市防洪安全的重要工程设施。而该市分蓄洪区建设严重滞后,如遭遇特大洪水,分蓄洪区运用困难,损失很大。通过对分蓄洪区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分蓄洪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堤防蓄滞洪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与防洪矛盾日益凸显,开展蓄滞洪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风险评估的关键一步是估算堤防溃决损失。为了准确估算堤防溃决造成的生命、经济、生态环境损失,发展了基于MIKE21 FM模型的洪水演进模拟方法,建立了基于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淹没数据的损失评估方法。以鄱阳湖康山大堤蓄滞洪区为例,模拟获得了历史最高水位下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得到了切合工程实际的淹没数据(淹没面积、水深、流速)。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灾区内受灾等级,并将洪水演进与损失计算有机结合估算得到了蓄滞洪区的生命、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失。研究成果为堤防溃决风险定量评估奠定基础,为蓄滞洪区防汛抢险决策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论证并科学调度分蓄洪区是预防、减轻洪涝灾害并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杜家台分蓄洪区自身的工程特点以及与汉江及长江的相对位置关系,特别考虑了长江对汉江的顶托作用,以研究杜家台分蓄洪区的分洪效果为目标,建立了一维河网数学模型,模拟杜家台分蓄洪区洪道、汉江干流仙桃到河口以及长江干流螺山到汉口河段的洪水演进情况.以1984年9月29日- 10月5日汉江洪水过程为例,本文在模型得到充分验证的基础上,模拟了杜家台不同的分洪方案所产生的综合防洪效益,包括汉江水位的降低效果、对杜家台分蓄洪区内民垸的影响以及对长江螺汉河段水位的影响.研究成果能为杜家台分蓄洪区以及类似工程的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洪湖分蓄洪区启用对降低长江水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伟  张小峰 《人民长江》2009,40(11):15-17
运用一维、二维联算洪水演进模型,对长江干流螺山—汉口河段的洪水演进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洪湖分蓄洪区的启用对该河段水位的影响,同时还模拟了洪湖分蓄洪区的洪水演进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洪湖分蓄洪区的开启,能够有效地降低该河段的洪水位,从而减轻长江干流的防洪压力。计算结果可为洪湖分蓄洪区的合理启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长江防洪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撇洪工程为洞庭湖区特别是四水尾闾地区重要的排涝设施之一。由于受江湖关系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口以及洞庭湖区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洞庭湖区同流量下洪水位抬高、高洪水位持续时间延长;致使洞庭湖区撇洪工程自流外排机会减少、运行效率降低,撇洪河堤险情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到了撇洪工程的运行安全。西洞庭湖区的常德市冲柳高水撇洪工程在洞庭湖区撇洪工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该撇洪工程为实例,通过对比不同年代(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的江湖关系变化条件下的撇洪工程运行效果,对其撇洪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宜的应对措施及方案,即在撇洪工程出口处配套建设排涝泵站,同时,对该改造方案的排涝效果进行了论证和评估。研究成果可对类似地区排涝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长江分蓄洪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江分蓄洪区工程与堤防工程和干支流水库工程共同组成了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已建的分蓄洪工程在战胜 195 4年等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疏于对分蓄洪区的管理 ,使分蓄洪区的运用变得十分困难。有些分蓄洪区的工程建设尚未达到规划设计要求。在总结分析分蓄洪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对分蓄洪区建设与管理的有关问题如分蓄洪区工程建设资金渠道、土地合理利用、安全设施建设、人口控制、运用审批程序以及运用补偿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杜家台分蓄洪区洪水调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家台分蓄洪区上接汉江、下通长江,存在着可利用行洪道分流汉江洪水出长江的可能性。尤其是汉江发生秋汛,而此时长江已处于汛末,汉口站水位偏低,可以采用行洪道分流汉江洪水出长江。  相似文献   

17.
The main 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Dongting Lake, and the river network in the Jingjiang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constitute a complex water system. This paper develops a one-dimensional (1-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flood routing in the river network of the Jingjiang River and Dongting Lake using the explicit finite volume method. Based on observed data during the flood periods in 1996 and 1998,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effective and has high accuracy. In addition, the on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river network and the horizontal two-dimensional (2-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Jingjiang flood diversion area were coupled to simulate the flood process in the Jingjiang River, Dongting Lake, and the Jingjiang flood diversion area.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coupled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actical processes. Meanwh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od divers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ecrease of the peak water level at the Shashi and Chenjiawan hydrological stations near the flood diversion gates, and the effect is more obvious in the downstream than in the upstream.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洪水及其出路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洞庭湖的洪水成因、湖区防洪能力、长江与洞庭湖关系的变化等问题,提出以抬高洞庭湖分洪控制水位和使用蓄洪区方式增加洞庭湖区蓄洪能力,解决洞庭湖洪水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2年3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明确将洪泽湖滞洪区作为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蓄滞洪区为缓解洪泽湖泄洪压力,保证里下河地区2 0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一定作用。针对泗阳县洪泽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保庄圩工程实施难度大、补偿救助机制缺失、管护经费来源渠道不畅等问题,提出了规范蓄滞洪区建设管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建立补偿救助机制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意见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