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实施长江大保护必须提升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水平。通过对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分析,针对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存在的入河排污口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流域机构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中作用发挥不充分、入河排污口布局不合理、登记核查制度不完善、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不到位、监测监控能力不强、监管手段缺乏等问题,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立法、充实并增强长江委监督管理职能和定位、优化长江入河排污口空间布局、切实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制度建设、有效加强长江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健全长江入河排污口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长江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和督促检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相关建议。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逐步修复和改善长江流域人居生态环境,为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入河排污口管理是守好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关键,多年来长江水利委会在入河排污口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规范了监督管理事项和行为,对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对当前长江入河排污口管理问题梳理,结合管理实践,提出了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原则、合理规划布局以及加强监管的需求。并从排污口设置审批、日常监管、监测监控、统计和通报等方面探讨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以期逐步健全长江入河排污口管理体系,为保护美丽长江再谱新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江湖南岳阳市江段入河排污口开展调查监测工作,摸清了湖南境内长江入河排污口数量、分布、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浓度、年排放量等入河排污情况,且知长江岳阳段共有8个排污口。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岳阳市污水排放量小于设计排放量,但其中部分排污口污水排放浓度严重超标。调查结果可为长江主要城市江段近岸水域污染带的调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撑,对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和相关部门制定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取排水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经济带沿江存在部分取水口和入河排污口布局不合理、应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应急水源和水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总体国家战略要求出发,通过合理设置分区,优化取水口、排污口空间布局,避免取水口、排污口分布交叉重叠,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重点河段、重点城市取水口、排污口以及应急水源布局规划的总体思路。可为新形势下城市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的合理布局和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是水污染防治、河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南宁市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南宁市入河排污口的基本情况及监督管理现状,分析了南宁市入河排污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入河排污口整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力  郭鹏  江大水 《人民长江》2003,34(5):25-27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包括对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变更的审批原则、审批程序、监管体制及制度等方面.新水法颁布实施前,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个盲区,但<长江片水资源保护规划>及<长江片水功能区划>规划水质及总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入河污染物控制量及削减量等指标最后都要落实在入河排污口上,所以对入河排污口有效的监督管理是规划及区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依照新水法授权,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督管理是水利部门没有系统开展过的开创性工作,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可以遵循,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建立完善其监督管理的法制建设、科技标准建设、执法队伍建设,形成系统完整、公正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水法颁布实施前,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个盲区,通过对入玛纳斯河排污口的登记和调查,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数量、位置、排污量、排污口的水质、排污单位等基本情况,从而实现对入河排污口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系统地掌握流域内各水功能区纳污状况,为客观分析流域内水污染形势和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与管理及依法行政等提供基础资料,为建立重点河段排污口排污与水功能区纳污量的响应关系和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结合近期开展的一些调查研究工作,重点分析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剖析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对入河排污口监管工作认识不足、入河排污口台账信息掌握不全、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与登记及审批程序未有效落实、入河排污口监控手段落后、入河排污口监测监控能力不足、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和日常督查工作不健全、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行法律法规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不强,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建议:摸清现状、完善台账、设立入河排污口标示标牌、强化入河排污口监测监控、强化管理能力建设、加大监管执法与考核力度、建立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完善法规制度、强化对违法企业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临汾市现状入河排污口的水量、水质的调查方法,对全市排污口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全面掌握了临汾市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及其污染程度,为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与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西境内河流水质总体较好,但局部水污染形势严峻,部分入河排污口布局不合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广西入河排污口现状情况,提出广西入河排污口布局区划,划定入河排污口禁止区、严格限制区、一般限制区,并根据入河排污口实际情况及限制因素,拟定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上海长江口取水口、排污口和水源地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序开发长江口,管控沿江取水口和排污口布局,保障水源地安全,根据长江口水环境容量、水功能区划分,参照长江口水质模型计算结果,将长江口水域划分为取水口分区和排污口分区,提出了取水口、排污口规划布局和调整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上海市水源地规划布局以及长江口水源地战略设想。研究表明,合理布设取水口、排污口,减少陆域入江污染负荷,对于保护长江口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坚持"两江并举、多源互补"是上海市长期坚持的水源地战略,进一步完善长江口水源地格局、谋划战略水源地,对于上海乃至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孟  邱凉  邓瑞 《人民长江》2019,50(9):1-5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是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通过对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现状的描述与分析,针对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衔接机制界定不清晰、审批程序不规范、设置布局不优化以及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制定排污口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监管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强化监测监控、加强统计和信息建设、加强管理能力建设以及加大监管执法和考核力度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研究成果对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长江大保护建设的精神、推动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江南通段大型排污口退水影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南通段的水动力、污染物输移特征,建立了平面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模型,并利用实测的水文资料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流场的整体形态还是验证点的水位、流速都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以南通市观音山污水处理厂、开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入江整合排污口为研究实例,预测了该排污口在90%保证率下尾水对纳污江段的水环境影响,旨在为该类型河段的排污口退水影响预测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在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质监测质量保障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构建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流域层面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入河排污口的计量监测、保障饮水安全的应急监测以及信息发布等质量管理制度,为更加完善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相关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长江流域综合管理法律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管理涉及水利、环保、交通、城建、国土、能源、农业、林业等多个行业和部门,由于综合性流域管理法律的缺位,部门间的协商机制尚未建立,流域管理机构难以在流域综合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对长江流域涉水管理现状及法规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以制定“长江法”为核心,加强配套法规建设,构建流域综合管理法律体系,强化流域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6.
刘扬扬  李斐  王孟 《人民长江》2020,51(5):34-40
基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估算和相关规划成果,从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区类型角度,系统分析了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情况与超标特征、沿程水质变化,以及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与纳污限排的分布特点,据此探讨了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双指标达标率接近95%,而全指标达标率不足65%,超标水功能区主要分布于重庆、湖北、江苏和上海段,以保护区、保留区和饮用、工业用水区数量较多。长江干流以工业用水区、排污控制区单位长度污染物入河量最大、污染程度最高,纳污限排需综合考虑水体自然环境容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目前,COD、氨氮已不是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关键因子,取而代之的是总磷,分析表明总磷沿江呈逐渐升高趋势。分步推进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总磷评估考核工作,倒逼总磷污染物减排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上海西区排污口设计日排污水量80万吨,是我国目前最大排污口。由于污水排放,在上海长江南岸形成数公里长的岸边污染带,给工农业、渔业、饮用水和环境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为研究西区排污口污水排入长江后稀释扩散规律,长委会水资源保护科研所自1990年起,在丰、平、枯水期和不同潮型条件下,对西区排污口进行了十余次监测,采集了大量数据。根据各种条件下实测的浓度场,分析了横向和纵向的浓度分布,并计算了横向和纵向扩(离)散系数,为长江上海江段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西区排污口改造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