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欧盟和中国的食品营养标签标准和法规为依据,比较食品营养标签法规标准的适用范围、强制标示内容、可选择标示内容、能量和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和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异同,有利于了解我国和欧盟食品营养标签的内涵,促进食品出口企业提高食品营养标签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食品营养标签管理状况及我国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营养标签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食物营养特性的一种描述,包括营养成分标示和营养补充信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负责制修订全球营养标签相关标准,并指导各国或地区的营养标签工作.本文在介绍食品营养标签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食品营养标签的国内外管理状况,通过剖析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营养标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营养标签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出口企业应大力加强自身食品标签管理、规范食品生产和职能部门加大对食品出口企业的引导监督并提供支持等应对措施,为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应对国际食品市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卫生部2011年11月2日发布了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内容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针对当前一些食品企业存在的营养标签夸大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等问题,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4):374-379
一、基本定义和实施 1.什么是食品营养标签? 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2.为什么我国要制定食品营养标签?  相似文献   

5.
<正>卫生部2008年1月11日公布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规范》将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注分为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等三部分,并制定了详细的标准。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和特征的依据,也是根据自己健康需要选择食品的依据,可以帮助  相似文献   

6.
《印刷技术》2012,(18):2
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正式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是关于食品营养标签标识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审核将起到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其中,《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营养标签标识中的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都做了明确规定。营养成分表强制标识内容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并对许多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都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后,所  相似文献   

7.
正一、食品营养成分表的作用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是标示食品营养成分的特殊形式,其作用主要是:第一,向公众普及相关的食品营养知识,并让公众更好地科学膳食。第二,让企业更加规范地标示食品营养成分表,并选择合理的标签。第三,向广大食品企业宣传合理的营养知识,促进食品产业更好地发展。二、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内容一般而言,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内容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元素在营养素中所占的百分比,所有不同的营养元素在营养成分中占据的比重都应该被标示在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食品营养标签显示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成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径。营养标签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成分表是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和含量的表格。营养声称是指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相似文献   

9.
我国将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强制标示能量和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参考值。8月17日,国家营养标签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在京启动。今后3年,我国将开展以贯彻营养标签为主题的教育行动,并对食品企业进行营养标签知识指导。明年1月1日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实施。《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在标签强制标示能量和4种营养成分("1+4")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其中4种营养成分为4类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相似文献   

10.
中国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对营养标签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营养标签技术指标的依从性。方法用调查表对我国90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基本情况、产品检测情况、营养标签制作和使用情况以及对《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回收企业调查问卷31份,回收率34.4%,其中通过实验室认可或者计量认证者占51.6%,开展营养成分检测者占67.7%。营养标签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对部分技术要点回答正确率约在30%;内资、合资和外资企业等不同性质企业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5%的企业产品标注营养成分表。结论食品企业在产品中广泛使用营养标签,但多不符合现行要求,营养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发布实施,使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一发展源自于改革开放30年来食品安全法制建设,食品标签相关标准、法规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完善。本文将营养标签管理制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阐述了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对营养标签管理制度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中式菜品实施营养标签进行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并针对《餐饮业菜品营养标签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以下建议:中式菜品营养标签应该标注营养素计算方法;时营养成分数据进行认证;实行菜品标准化;建立营养条形码统一各种营养标签;规范营养成分标注单位;实行对宴席标注营养标签以促进合理配餐.菜品营养标签的提出及实施,可引导国民对食品的合理选择、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倡导绿色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3.
食品标签是进口预包装食品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响应进口预包装标签检验监管最新要求, 本文汇总了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常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总结了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设计和检验中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包括未使用规范汉字、食品名称与其他标准规定的名称冲突、配料中食品添加剂标示不规范、字符高度不满足要求、没有关注到包装内产品的情况、生产日期、保质期顺序与标示顺序不一致、营养标签标示不规范等, 希望对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设计和检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食品接触材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聚合物型食品接触材料为例,简述了该领域在理化检验、不规范使用方面的安全卫生问题,尤其对现行的检测标准的适用性、操作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管理,关注行业标准变化调整生产;相关机构加快标准的修订,对于某些较为模糊的条款应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检测标准的更新应充分考虑产品实际的用途,特定物质的限量标准应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纯牛奶样品营养标签的调查分析,了解广东省市售纯牛奶营养标签的现状。方法 采集广州、深圳、茂名、清远、梅州5个城市的市售纯牛奶样品,对其营养标签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68份纯牛奶样品,均标示了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含量值,但个别纯牛奶样品分别存在未标注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未使用我国营养标签要求的能量与营养素单位、钠含量单位错标成毫升等营养标签标注不规范的问题。结论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自2013年1月实施以来,在规范营养标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纯牛奶样品营养标签现状揭示的问题表明,相关部门仍需加大宣传力度,指导企业和食品进口商按照标准要求正确标示营养标签。  相似文献   

16.
陈琼  王尔茂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5):571-573,510
通过调查了解<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后,2008年和2010年广州市超市食品营养标签标示情况,分析现状、提出建议.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对广州市12个超市6大类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标识状况进行调查.2008年和2010年食品营养标签的总体标识率分别为56%和60%,不同类别食品,不同规模超市标识率有较大差别.与2008年...  相似文献   

17.
包装正面(Front of Package, FOP)标签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的新型营养标签。虽然美国的FOP标签起步早,种类多,对世界影响力大,但并非都是成功案例。在我国FOP标签启动阶段,分析美国明智选择计划标签失败原因具有警示意义。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美国明智选择计划标签清晰直观且认证标准公开透明,因对非健康食品认证而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停止使用。该标签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认证标准偏低、政府监管存在漏洞、行业自律缺失和营养事实标签宣教不足等。因此,在我国开放FOP标签认证的前提是政府制定高标准的认证要求,健全市场监管机制,确立认证退出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监督作用,创新营养成分表科普方式以提高居民使用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徽省生产企业、监管机构、检验机构、科研院所专家对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执行能力、理解能力和依从性,为标准实施和修订建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2013年7~10月本研究组通过组织会议、电子邮件、传真等多种途径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取安徽省区域内的生产企业、监管机构、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收集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标准条款的理解以及意见和建议。结果生产企业、监管机构、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为35、25、28和12份,收集的反馈意见分别为46、28、22和17条;标准的知晓率为92.0%;不同部门均认为标准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分别为87.8%、83.3%、91.3%、100%),可操作性较强(分别为87.9%、87.5%、86.9%、100%);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的人员使用标准的频率较高;针对具体条款"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内容""致敏物质改为强制标示""食品添加剂在配料表中的标示形式"等反馈的意见较多。结论跟踪调查表明,GB 7718—2011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可操作性强,但是部分具体条款还需要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建议要加大对中小生产企业、监管部门的标准培训力度和深度,推进标准的执行。  相似文献   

19.
了解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后,唐山市超市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况。方法 参考《通则》设计调查表,对唐山市某大型超市正在出售的全部七大类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内容进行调查,并按《通则》要求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调查国产预包装食品885种。营养标签总标示数为734种(82.9%)。各类食品中标示数(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饮料类50种(100%)、乳及乳制品80种(98.9%)、肉类制品98种(90.7%)。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调料类123种(65.4%)。营养成分表中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均标示的为718种(97.8%),其中形式全部规范的有696种(96.9%)。有营养标签的食品中,标示营养声称的食品数为78种(10.6%);其中标示规范的食品数为76种(97.4%),有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食品数为55种(7.5%),其中标示规范的食品数为53种(96.4%)。结论 目前《通则》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各类食品营养标签中要求强制标示的内容标示率和规范率除调料类食品外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