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母体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48例IC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14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母体及围生儿的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率、胎儿宫内窘迫率、羊水胎粪污染率、围生儿死亡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对母体及围生儿的影响较大,积极有效地治疗与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产的临床发生率,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早期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74例ICP患者干预治疗前后,与同期未做过任何干预的51例IC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周延长,新生儿体重增加,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低(P<0.01)。但围生儿病死率无明显改变,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正确处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明显降低围生儿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症状、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治疗的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和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皮肤瘙痒评分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疸消失时间、皮肤瘙痒消失时间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汁碱(TBA)水平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胎儿窘迫、早产、羊水粪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改善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皮肤瘙痒及黄疸等临床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肝功能检测和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相关性.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8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肝功能情况分为转氨酶异常组和转氨酶正常组,每组41例.比较分析两组肝功能和血清总蛋白代谢异常、母婴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转氨酶正常组的ALT值、A值、G值、TP值等均显著由于转氨酶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氨酶正常组ALT例数、A例数、G例数以及A/G倒置率均显著低于转氨酶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氨酶正常组产妇和胎儿结局显著优于转氨酶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能检测能够快速有效的反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总蛋白异常变化,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黎智彪 《当代医学》2013,(18):43-44
目的探讨肝功能检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肝功能检测对此疾病的重要性。方法对2009年8月-2012年10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94例,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随机分为转氨酶正常组、转氨酶异常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胎儿预后。结果转氨酶异常组发生早产、新生儿黄疸比例明显高于转氨酶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功能检测有助于预测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患者的妊娠结局,患者转氨酶越高其早产和新生儿黄疸比例升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孕妇的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8例ICP患者(ICP组)和4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空腹血清,测定并比较两组孕妇血脂和载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值.将ICP组患者分成血脂正常组(14例)和血脂异常组(24例),观察两组肝功能变化、母婴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 ICP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B(ApoB)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ApoA)均低于对照组(P<0.05).ICP组中血脂异常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甘胆酸(CG)、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值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发生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早产及新生儿并发症例数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产后出血及围产儿死亡有增多的趋势.结论 ICP患者血脂异常有别于妊娠期生理性血脂改变,能反映病情的严重性,血脂情况可做为ICP患者的常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3):1003-1006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PE)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ICP患者180例,其中45例合并PE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其余135例ICP患者标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以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酸(TBA)、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负调控因子-3(SOCS-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分娩孕周[(36.89±0.55)周]明显短于对照组[(38.68±0.5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6,P=0.00);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羊水过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新生儿体重[(3.05±0.32) kg]明显低于对照组[(3.39±0.45)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P=0.00);观察组患者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可加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损害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紊乱,是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值得在临床诊治中关注。  相似文献   

8.
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功能损害及胆酸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12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以血清总胆酸、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分轻、中、重度三组,观察比较三组羊水粪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及新产儿体重。结果:中重度组羊水粪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产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围产儿死亡率与轻度组相比差分有显著性。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功能损害愈重,胆酸愈高,孕妇剖宫产率越高,围产儿预后愈差,肝功能、胆酸的变化能预示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的血清胆汁酸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血清胆汁酸值将患者分成轻度与重度两组,统计患者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率等资料.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的剖腹产率(28.46%)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35.88%).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在妊娠末期需要严密监测血清胆汁酸值,对于高危患者要把握终止妊娠时机,切实保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谷胱甘肽对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该院治疗的妊娠期胆汁淤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比较两组症状改善、肝功能、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黄疸消失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不适症状,保护肝功能,改善妊娠结局,且用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商丘市睢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剖宫产、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熊去氧胆酸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有效缓解患者肝脏损伤,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吴宇碧  陈昌益 《广西医学》2014,(10):1444-144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89例ICP患者(ICP组,其中轻度ICP 203例,重度ICP 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同期260例正常生理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及剖宫产率。结果 ICP组在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早产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ICP患者在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早产率及剖宫产率上均明显高于轻度ICP患者(P〈0.05)。结论 ICP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ICP病情重,更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俞秋艳 《黑龙江医学》2005,29(10):733-73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肝功能改变并分析围生儿结局。方法对我院2003-01~2004-06间10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孕妇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胆汁酸(TBA)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ICP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结论ICP孕产妇预后良好,围生儿危险性增加,必须高度重视,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住院分娩的90例ICP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肝功能指标将其分为ICP轻度组与ICP重度组,同期9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在妊娠结局和胎儿方面的差异.结果 ICP组的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早产和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重度组的羊水污染、剖宫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出生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轻度组的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低体重出生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轻度组与ICP重度组的羊水污染、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对母婴危害大,应加强孕期监测、治疗.重度ICP患者妊娠结局异常率较轻度患者大,应对ICP进行分度处理,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危害.方法:对186例住院分娩的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正常孕妇对照研究.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早产率、产后出血量较正常孕妇组高(P<0.01),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羊水污染率比正常孕妇组都高(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严密监控以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孕妇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ICP孕妇为ICP组,7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ALT、AST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ICP组孕妇血清ALT、AST水平及剖宫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早产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CP可引起孕妇肝功能异常,增加剖宫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早产等的发生率,并可减少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7.
何凌云 《当代医学》2014,(31):114-115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基础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剖宫产率42.9%,胎儿羊水污染2例,胎儿窘迫和早产各1例。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羊水污染以及早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来说,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胎儿的预后,一定程度上保证孕婴的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肝内肝汁瘀积症(Intrahe patic tholes 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的一种特发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瘀积为特征。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大出血等,使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被列为高危妊娠。现就4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ICP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秀萍 《海南医学》2007,18(11):105-10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轻重度的划分标准以及妊娠期的临床干预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103例ICP孕妇,根据TBA和ALT、AST水平的不同将ICP分为轻、重两度:轻度68例:TBA<20~40umol/L且ALT、AST<150μ/L;重度35例TBA>40umol/L,和(或)ALT、AST>150μ/L与同期未作任何干预的48例ICP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发生率降低.(P<0.01)轻重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胆汁酸(TBA)水平高于40μmol/L、ALT、AST>150μ/L几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汁酸水平低于40μmol/L,ALT、AST<150μ/L时,围产儿预后差.地塞米松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前后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胆汁酸水平、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可反映ICP的严重程度,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地塞米松与熊去氧胆酸能有效改善ICP症状及肝功能,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ICP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45,予以常规治疗)、肝素组(n=45,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瘙痒症状、肝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痒症状评分、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症状评分、TBA、ALT、AST均有明显下降,且肝素组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早产率、羊水Ⅲ度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可进一步改善IC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瘙痒症状,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