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流域洪涝灾害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流域总面积78.35万km^2,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63.2%;1993年流域内总人口8500万人,占东北地区总人口75%;耕地面积1544万hm^2,占东北地区耕地的80%,粮食产量占东北地区91%,松辽流域水系网发育,各支流纵横交错,几乎遍布东北全区,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河流315条。  相似文献   

2.
汾河是山西省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增长,汾河流域面临着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和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建立市场与公众参与下的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是解决汾河流域水资源不足、水环境恶化问题的有效途径。1问题的实质山西经济在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利用汾河流域1956-2013年的月、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汾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年际、季和月降水量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汾河流域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上下游降水量同丰同枯出现的频率较高,在60%以上,其中同丰出现频率29.3%,同枯出现的频率为32.8%。汾河流域年降水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1世纪以来降水量呈现明显的回升态势,尤其是近5年来,平均降水量高出多年平均值44.8 mm,与降水量丰沛的20世纪50、60年代相当。季降水量、月降水量呈现不同的增减态势,春季、夏季呈现减少的趋势,秋季、冬季则呈现增加的趋势;1、2、9、12月等4个月呈现明显的增加态势,3、4、7、8月等4个月呈现明显的减少态势。  相似文献   

5.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汾河流域各县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梁述杰  雷太宝 《人民黄河》2000,22(12):39-40
根据历史典籍考证,汾河流域在史前曾有过长时间、大范围的积水期,大禹治水很可能在汾河中下游进行。根地质构造过程分析,造成山西省水文情势变化的最大原因是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7.
汾河流域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平 《山西水利》2006,22(1):106-107
世界各地人民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之为“母亲河”,在大河的庇佑下人类繁衍生息,发展生产,创造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无不发源于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山西地处万里黄河的中游,也是海河水系的源头,遍布三晋大地的河流水系为“三晋文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乳汁”。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山西省几个较大流域的历史文化,希望大家在了解流域历史文明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河流的生态环境,人人从我做起,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新山西。  相似文献   

8.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蓄水工程,通过在河道内设置蓄水闸坝,拦蓄洪水,为堤外蓄水湿地提供水源,同时河道内形成蓄水水面,增补地下水,修复周边生态环境。文中从设计、运行的角度进行介绍,呈现了汾河中游生态修复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9.
程俊 《海河水利》2023,(2):50-53
2021年10月,汾河流域发生的秋汛洪水历史罕见。根据汾河流域各雨量站实测降雨资料,对秋汛的降雨成因、降雨时间、降雨过程、降雨分布和暴雨强度等做出了分析,结果对山西省洪水防御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白兴全 《山西水利》2011,27(7):24-25
水土保持工作实施以来,对汾河流域影响重大,效益明显,对保护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主要经验及治理成效,提出了加强汾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为继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可持续的科学战略方针和措施,构建惠及民生的生态经济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极端干旱条件下汾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世芳 《人民黄河》2013,35(7):46-48
利用1934—1970年汾河流域水文实测数据,对汾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在极端干旱条件下水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上游区在中等干旱年和特大干旱年份河流允许开发利用水量均为负值,即天然来水量小于生态环境需水量,如遇优先满足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情况,生态环境用水势必被挤占;中游区在两种干旱年份的允许开发利用水量极少,如遇特大干旱年允许开发利用水量仅达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4.73%;下游区在两种干旱年份条件下的允许开发量均为负值,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均无法满足,且在特大干旱年份缺水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汾河流域面临的典型水资源与水生态问题,提出运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汾河流域系统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恢复流域内河流水系的原有形态,推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水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改善,使汾河流域成为带动山西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带动山西全省以及其他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简要阐述了图们江流域洪涝灾害状况,分析了该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和特点,提出了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1引言2001年7月23日,山西省省委书记田成平视察万家寨引黄工程后,对引黄工程的运营和汾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做了重要指示,即“要以引黄工程向太原供水为契机,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新机制”.11月24日,在引黄工程胜利实现总干线、南干线各泵站首台机组试通水之际,田书记再次亲临引黄工地,又一次提到汾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不仅要把引黄工程建设好,同样也要把引黄水及沿线流域水资源管理好,服务于经济建设,造福于山西人民.田书记这一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思想,站在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对东平湖流域的洪涝灾害特点及成灾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流域洪涝灾害与黄河水患密切相关,具有洪水位高、持续时间长、季节性强、发生几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其成灾机理包括地貌背景独特、暴雨集中、地理位置特殊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汾河流域8个气象站的季节和年降水、气温气象资料,通过线性趋势估计方法分析了汾河流域降水和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利用距平累积曲线和滑动T检验方法讨论了气候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里,汾河流域降水有干旱化趋势,夏季降水变化最明显,但没有突变发生;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暖冬现象比较明显,夏季和年的气温跃变发生在1993年,冬季气温跃变发生在1985年。因此,气温的上升和降水的减少加剧了汾河流域的干旱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阐述了布尔啥通河流域洪涝灾害状况,分析了该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和特点,提出了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崔红 《山西水利科技》2021,(3):64-66,69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项目是山西省水利"十三五"重点项目,文中对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后在干流两侧形成的"珍珠串"水域的渔业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叶成林 《治淮》2001,(2):26-26
涡河位于淮河北岸,是跨豫、皖两省的一条主要排水河道,于安徽省怀远县城附近汇入淮河。涡河流域总面积15905平方公里,河道全长380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内流域面积4340平方公里,河道长225公里,现有人口287万人,耕地26.3万公顷。该流域自1963年以来未发生大的洪水。2000年7月的一次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大片农田受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汾河径流量变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断流气候背景,以及气温、降水变化与径流趋势联系和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化特点基础上,建立了河津站天然年径流量计算公式,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20世纪50、60年代丰水期之后径流量总体呈递减趋势;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汾河水量偏枯和断流趋势发展乃是以北半球增暖效应为背景;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较前期变化有气温升高、尤其冬季最甚,降水减少、特别是汛期及夏、秋季最显著之特点;④气候变化引起径流量平均每年减少5.67亿m3(24.9%),其中气温影响8.6%,降水影响16.3%。因此,汾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