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要求对皮棉全部实行仪器化公正检验。依据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的规定,目前我国对棉花品级检验仍然采用感官检验的方法,以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确定棉花的品级。感官检验时,依据的是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中规定的定品级三大条件: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又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入世对于中国来说,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中国棉业如何应对?就我国的棉花检验方法和国外仪器检验方法而言,如何缩短差距并向国外检验技术靠拢,是提高我国棉花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摆在政府、棉麻行业、纺织企业以及其他涉棉企业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深远的课题。目前,我国棉纤维品级检验,主要是采取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依据品级条件和实物标准,采用感官检验的方法进行的。而色泽特征洁白和明亮程度,正是每一个检验人员定级时,首先需要判定的,因此,棉花的色泽特征在感官检验中起着至关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棉花品级的确定方法是以感官检验为主,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综合评定品级,而感官检验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本通过对棉花的色泽特征(反射率Rd、黄色深度+b)和成熟系数的测定,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反射率、黄色深度与成熟系数间的关系;通过对各品级棉花的反射率、黄色深度的差异分析,结合当前棉花标准改革,提出量化的棉花标准分级图,为将棉花测色仪改进为“品级仪”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棉花感官检验就是:依据国家标准,检验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对棉纤维的外观形态与特征做出结论。目前,我国棉纤维品级检验,主要是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依据品级条件和实物标准,采取感官检验的方法进行的。棉花国家标准中对色泽特征的字描述过于笼统和抽象,检验人员以物感、目测为主,仪器检测为辅,确定检测结果,仍是我国目前棉花检验采用的主要方法之  相似文献   

5.
棉花国家标准规定,棉花的成熟度、色泽特征及轧工质量是构成棉花品级的三条件。由于现行棉花品级检验以成熟度为主,有杉外观形态与内存质量相结合的感官检验方法,尽管在掌握上要求以成熟度为主,其次观察色泽及轧工质量,但各因素所占比重却无明确规定,往往引起皮棉品级差异。笔认为,依现行棉花国家标准规定,按我国现行棉花经营体系,此问题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院志霞 《中国纤检》2012,(15):34-35
棉花品级是表示棉花品质优劣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棉花贸易结算的重要依据。棉花品级感官检验就是在标准规定的光照条件下,手持棉样对照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和品级条件参考指标凭手感目测来判定其级别。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棉  相似文献   

7.
苏圣伟 《中国纤检》2010,(13):55-55
棉花标准规定: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对照实物标准,结合文字条件,检验棉花品级。在棉花感官检验中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的棉花,我是如何把握和运用品级三条件的呢?  相似文献   

8.
棉花品级检验主要是依据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加工质量3个条件,对照品级实物标准.凭借检验人员的手感、目测来确定品级.是一种界限相对模糊的评价方式,因此,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发展.棉花质量与价格分离,为棉花品级感官检验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现行棉花国家标准中,品级和长度均是按感官检验的方法而制定的文字标准。感官检验受检验人员的思维能力和主观意志影响较大,且与对外贸易和纺织工业所要求的物理指标相差甚远。因此,品级、长度检验在制定新的国家标准时,可以实行收购检验、出厂检验两种检验方法。一、鉴定品级的三条件应为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强  相似文献   

10.
品级鉴定是棉花检验各项目中最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项目,究其原因在于品级鉴定主要是以感官检验为主。由于每个人的感官生理反应都不一样,国家标准中文字标准表述有限且较为抽象,实物标准的制作人为痕迹又较为明显。因此,如何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多角度地思维和表述,全面而准确地鉴定品级,用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的方式解决品级鉴定中的疑难问题,已成为棉花检验员提高检验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何谓发散思维?就棉花检验中的品级检验而言,就是通过品级三条件所表现出来的多种现象如弹性与强力大小、棉籽饱满程度与颜色异常与否、棉纤维颜色正常与…  相似文献   

11.
肖强  王爱英 《中国纤检》2009,(12):40-40
由于HVI的色等级是根据美国棉花的色特征设计的.不符合我国棉花的色特征.所以在棉花交易中HVI所测的色等级仅作为参考指标.而感官检验的棉花品级在棉花交易价格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棉花仪器化检验样品的品级检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GB 1103-2012《棉花锯齿细绒棉》标准,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次新棉花国家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对棉花质量检验指标进行改革。研究表明,HVI无法检验棉花品级,但可以对反映棉花颜色特性的反射率和黄度指标进行测试,对表示棉花成熟程度的马克隆值进行测试。因此,本次标准改革品级指标的思路,是对品级指标的三条件进行拆分,代之颜色级、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和轧工质量。新国标的修订改变了人们长期惯用的品级分级,实现由感官检验向全面仪器化检验推进,更加深入地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新国标的推出在中国棉花生产发展历史上也是一次重大突破,有利于国棉在棉花质量检验指标体系和检验方法上与国际通行做法全面接轨,有利于中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下游纺织行业需求。本文就棉花品级向色特征级与颜色级的转化进行分析,旨在避免新老标准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检验方法相互影响而走入检验误区,以起到理解、辨析与正确运用新标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根据 GB1103—72《棉花(细绒棉)》标准,我国棉花的品级是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三个条件,并参考强力、成熟系数等物理指标进行评定的。因为在检验品级时,是以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进行的,所以,棉花的色征往往成为评定棉花品级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对照实物标准,结合文字条件,检验品级。在日常的棉花检验中大多数人都会对成熟度和色泽特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对轧工质量的认识比较模糊。其实,棉花的轧工质量与纺织厂产品质量密切相关,也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感官检验即检验人员用视觉、触觉、听觉甚至是嗅觉的感知能力,对棉花质量进行检验。感官检验实质是一个积累经验、通过感知到认知的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目前我们棉检人员鉴定棉花品级的方法,基本上都用感官检验。感官检验棉花(皮棉)品级,存在着重色泽特征,轻内在质量,重轧工质量,轻内在品质的问题,检验结果缺乏科学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品级检验是棉花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检验,正确的鉴定棉花品级,不但可以为产销交接提供方便必要的结价依据,而且也为纺织企业原棉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棉花检验标准虽经修订,但品级还是由成熟系数、断裂比强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等条件综合评定的。在操作中是通过手感目测来检验,由于受个体差异、品级室以及光线的影响,同一棉样在不同的棉检员之间或同一个棉检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得出的品级结果有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锯齿棉品级检验阐述一些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从我为棉花检验工作现状出发,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作为品级条件,将棉花分为七个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探讨了每年更新的品级实物标准没能很好地保持品级程度稳定性的原因。提出应根据我国棉花质量实际情况对各级实物标准给以严格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量化规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国储棉轮出仍要求感官鉴定颜色级,这说明感官检验仍然比较重要。对于目前监管出库的棉花,其感官鉴定结果是否准确,能否反映其实际使用价值,直接影响国家、企业、商人之间的利益。过去使用棉花品级标准检验时,感官检验是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三条件进行评定。现在检验棉花的颜色级,需要同时确定类型和级别,类型取决于棉花的黄色深度,级别  相似文献   

19.
根据GB1103—1999《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的规定,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三个条件是鉴定棉花品级的依据。在实际棉检工作中,三条件的综合运用较为复杂,是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探讨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试图用对棉花品级三条件逐个分档打分的办法,综合鉴定棉花品级,希望和广大同事一起研究探讨。一、对品级三条件的分析目前,我国检验棉花品级一直沿用手感目测的传统办法。多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检验品级时,三条件的综合运用比较抽象不易掌握。同时运用品级三条件鉴定品级受光线、温湿度、环境等影响较大,容易造成…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依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来检验棉花品级的,在这品级三条件中,除轧工质量外,色泽特征既是棉纤维的外观形态,又是棉纤维成熟程度的内在反映,所以,色泽特征是棉花品级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如何认识棉花的色泽,怎样看待色泽与成熟程度的关系,是正确评定棉花品级的关键。色泽,是包括棉花的颜色与光泽两个方面。棉纤维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纯净的纤维素是无色透明的物质。可是,人们看到的棉花几乎都有颜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在棉株体内有一种叫“丹宁”的东西,它是棉花变色的内在原因。“丹宁”在棉籽表皮和棉铃壳中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