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近1 5年来,我院共完成不同原因致阴茎离断4例,2例行显微外科再植术,2例未行血管吻合,血管吻合组成活1例,未行显微外科吻合组成活1例。现就有关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相关问题小结,得出相应的体会。临 床 资 料例1 ,2 0岁,未婚。阴茎被他人用刀割断伤,当地医院给予止血镇痛对症处理,于伤后1 3小时后急转入我院。阴茎刀割伤为斜横形,自阴茎腹侧左侧斜横至阴茎体中后部,阴茎4 5横断。尿道海绵体、尿道完全横断,创面较整齐,有活动性出血。阴茎海绵体横断,左侧海绵体虽完全横断,但于阴茎背侧尚有少许阴茎白膜相连,相应部位即阴茎背侧皮肤、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阴茎再植术 ,只吻合尿道和海绵体再植法与一并吻合阴茎动脉、静脉和神经再植法。方法 :报告 1例阴茎离断病例 ,应用只吻合尿道和海绵体方法再植成功。回顾分析近 2 0年阴茎离断再植术 3 5例。结果 :3 5例病例中 ,16例行只吻合海绵体及尿道再植法 ,15例再植成功。有勃起功能 13例 ,9例皮肤感觉存在 ,7例尿道狭窄 ,2例尿漏 ,皮肤缺损 6例。 18例一并吻合阴茎动脉、静脉或 \和神经再植术 ,全部再植成功。 16例有勃起功能 ,皮肤感觉存在 15例 ,2例尿道狭窄 ,尿漏 2例 ,皮肤缺损 8例。结论 :只吻合尿道、阴茎海绵体的再植方法可以再植成功。但有条件者 ,尽量使用一并吻合背动脉、静脉和神经再植法 ,提高再植成功率及阴茎感觉存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用血管斜形端端吻合进行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断指患者380例共断指575指,离断时间20-720 min,平均180 min。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斜形端端吻合血管方法再植,对照组采用传统垂直端端吻合血管方法再植。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及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发生动脉或静脉危象后给予抗血管痉挛或溶栓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改善行手术探查。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0例,静脉危象13例,动脉危象发生率5.2%,静脉危象发生率6.7%;对照组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8例,静脉危象22例,动脉危象发生率9.5%,静脉危象发生率11.7%。观察组再植后指体坏死6例12指,成活率95.9%;对照组植后指体坏死14例21指,成活率92.6%。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危象发生率、静脉危象发生率及再植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管斜形端端吻合进行断指再植可明显提高血管通畅率及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阴茎离断再植成功1例姚正有杨华杨波王健佟发春(玉溪教学医院泌尿外科玉溪653100)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阴茎血管再植成功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3岁。阴茎被人剪断1h急诊入院。检查:血压12/7KPa,面色苍白,四肢湿冷。阴茎远端1/3处离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32岁。1989年9月18日阴茎被水果刀切断2h。阴茎从根部离断,仅阴茎腹侧2cm长皮肤相连,近远端断面整齐。急诊行明茎再植术。硬膜外麻醉,清创,游离出左侧阴茎深动脉,右侧背动脉,阴茎背深静脉,结扎左侧背动脉,挤出阴茎远端血管内、海棉体内瘀血,用等渗盐水、肝素水注洗两断而及血管,从尿道外口置入膀眈20号三腔导尿管,用3~0可吸收缝线间断吻合尿道4针,在显微镜下用9~0无损伤线吻合阴茎深动脉5针,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两阴茎海棉体白膜及中隔,用9~O无损伤线吻合阻茎背深静脉5针,同法吻合右侧阴茎背动脉5针。缝合后阴茎远段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耻骨下缘部分切除技术辅助后尿道吻合术治疗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pelvic fracture urethral distraction defect, PFUDD)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耻骨下缘部分切除技术辅助后尿道吻合术治疗的男性PFUDD患者63例,患者均以以下步骤完成后尿道吻合:(1)充分游离尿道海绵体球部,在尿道闭锁处切断尿道并切除瘢痕;(2)向远端适当游离尿道海绵体,劈开阴茎海绵体纵隔;(3)切除耻骨联合下缘,完成无张力吻合。结果: 6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39.2±15.6)岁(15~72岁),平均尿道狭窄长度(3.85±0.91) cm (1.5~5.5 cm), 均采用耻骨下缘切除技术辅助完成后尿道吻合,手术时间平均为(160.2±28.1) min (110~210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261.1±130.3) mL (100~800 mL),术后或术中输血者3例(4.8%)。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和泌尿系感染,均对症处理后治愈。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12~37个月),术后平均最大尿流率为(23.7±7.4) mL/s (15.0~48.2 mL/s)。耻骨下缘切除技术辅助后尿道吻合治疗男性PFUDD的手术成功率为95.2%(60/63例)。结论: 耻骨下缘部分切除能够有效缩短远近端尿道间距离,辅助部分复杂PFUDD患者完成无张力吻合,技术要点包括阴茎海绵体纵隔切开充分暴露耻骨联合、游离结扎阴茎背静脉、充分切除耻骨骨质下方与尿道之间瘢痕组织暴露健康尿道近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断腕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腕关节离断再植术进行分析总结,其中不完全离断33例、完全离断17例.结果 50例腕关节离断再植术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0例,其中静脉危象6例、动脉危象3例、动静脉危象1例.经处理后血运恢复9例,肢体坏死1例.结论 断腕再植手术的成活率不仅取决于手术技术,术后密切观察护理、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行显微外科手术,对照组行开放式手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用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优于开放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腹腔镜手术组,64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组,6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00±30)min,术中失血量(200±50)ml,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59.2±18.5)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2±3.9)d,术后疼痛33例,切口感染5例;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80±25)min,术中失血量(100±50)ml,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17.8±4.1)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2.8)d,术后疼痛8例,无切口感染病例,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例数、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T管造影残余结石和胆漏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效果好,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取石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门脉高压症的结果。结果观察组44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全腹腔镜下完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是选择性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需手助的2例,对照组46例患者均行开腹脾切除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0至1200ml,平均出血量650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至156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0至45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30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至55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至22d,平均14.5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至3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例患者因肝衰竭病故,3例出现再出血,1例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对照组组术后2例患者因肝衰竭病故,5例出现再出血,2例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讨论运用全腹腔镜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进行治疗,治疗过程安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使用优势。方法总结2008年10月-2011年6月我院运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治疗86例肝脏肿瘤的经验。结果 86例运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治疗肝脏肿瘤的病例中,61例未阻断肝门,其余25例阻断肝门,平均阻断肝门14min,平均手术时间172min,平均失血量约250mL,术后血浆引流量210mL,平均住院日14d。结论使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行肝脏肿瘤切除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将肿胀技术、微创整形技术应用在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肿胀麻醉和美容整形的原则,将肿胀技术、微创技术融合在一起应用于临床,对传统包皮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包括:①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改良手术组48人(A组)和传统手术组41人(B组);②A组采用肿胀技术下阴茎高位去表皮包皮环切术;B组采用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除岛叶胶质瘤而又不伤及周边正常结构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神经导航下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岛叶胶质瘤的术中技巧,总结术中重要血管的保护、周边正常结构的确认及保护。结果本组经手术全切肿瘤10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结论神经导航下经侧裂入路的显微手术,可最大程度地暴露肿瘤与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从而达到术中尽可能切除肿瘤而同时保护周边正常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预处理后大鼠局灶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变化,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预处理组、缺血组、假手术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每组在造模成功后24h、48h、72h取出大鼠脑组织,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观察各个时间观察点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结果显示,缺血组凋亡细胞数最多,预处理组次之,假手术组最少。各组凋亡细胞数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30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依从性好者为观察组,选择依从性差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病程、血管疾病知识、他汀类药物知识、他汀类应用时间、医患关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病程、血管疾病知识、他汀类药物知识、他汀类应用时间、医患关系和高龄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在二尖瓣置换术(MVR)中的疗效.方法 以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2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机械瓣膜,观察组采用生物瓣膜;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0.3±2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一般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3月,372例接受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产生负性心理事件,研究两组患者一般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较常规护理组患者在围术期产生的负性心理事件少(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生命体征处于更好的状态(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患者负性心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并为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仍需深入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0-2011年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为观察组,根据入院时血胆红素分组,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A(血胆红素220-272mol/L),观察组B(血胆红素〉272mol/L),对照组为30例正常新生儿。各组均在入院后2小时内做脑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B与观察组A比较,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时间平均流速(Vm)增加,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降低,脑血流量(CBF)增加,脑组织呈过度灌注状态。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使新生儿脑血流加速,随着血胆红素进一步升高,脑血流动力学紊乱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股沟疝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184例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92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长为(79±8)min,对照组为(65±11)min,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为7例,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止痛药1例,对照组为9例,观察组术后疼痛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效果优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耗时虽长,但患者切口感染少、疼痛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42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照随机原则抽取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做对照,自入组开始观察,两月后予以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两组有效率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不多,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