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订货策略以及渠道选择问题。当制造商生产能力充足时,供应链成员根据最优订货量订货;当制造商生产能力受限时,供应链被分为合作与非合作两种模式展开讨论。利用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理论模型结合数值算例进行了分析,表明,制造商生产能力充足时供应链成员获利水平最高;制造商生产能力不足时,零售商应选择非合作模式供应链,制造商应选择合作模式供应链。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双制造商双分销商中的渠道选择和歧视性价格的设置机制问题。结果表明,高产品质量制造商可以通过设置歧视性的价格而选择优质分销渠道,歧视性价格并不一定高于正常批发价格。低产品质量制造商的批发价格形成机制远比高产品质量制造商的复杂,其定价出现了搭便车行为,并且双方产品出现了单边替代现象。在定价设置中,双方制造商都基于差异化得到了益处,但高产品质量制造商获取的益处更大。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存在垂直质量差异的制造商的定制化策略选择进行博弈分析.发现产品质量差异会影响制造商的定制化策略选择,具有质量优势的制造商更倾向于选择定制化策略,但对定制化水平的选择影响不大.当制造商间垂直质量差异较小时,无论定制化固定成本多高,两制造商都不会选择定制化策略.当制造商间垂直质量差异较大时,如果定制化固定成本较低,两制造商都会选择定制化策略,并提供相同的适中的定制化水平;如果定制化固定成本中等,只有具有质量优势的制造商才会选择定制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制造商为了实现其生产者延伸责任,可以选择不同的逆向物流渠道。本文构造了制造商的三种逆向物流渠道模型:制造商通过零售商收集、联合体回收处理和第三方回收处理,制造商是Stack-elberg博弈中的领导者。结论显示制造商会选择整个逆向渠道中单位产品净收益最大的渠道,而该选择与回收产品收益和成本的承担者无关。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零售商垄断势力,分别分析选择不知名制造商和选择带有品牌投入的品牌制造商时的产品竞争均衡问题,通过对比发现,零售商选择品牌制造商对整个渠道及其成员更加有益,且零售商利润增加的幅度大于制造商增加的幅度。在这个条件下,零售商更应该选择带有品牌投入的制造商来为自己加工生产自有品牌产品,并以此和品牌制造商建立起合作的机制来增强双方的共赢,这也使得"品牌投入合作"计划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CLV的制造商客户评价与细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制造商客户的定义,阐明了基于CLV对制造商客户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制造商CLV的内涵,提出了制造商客户内生潜在价值与外生潜在价值的概念;建立了基于CLV的制造商客户评价体系,综合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精确值评判法对制造商CLV值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CLV的制造商客户三维细分模型,并针对各客户细分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关系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低碳环境下,需求受消费者环保偏好和消费水平影响的绿色产品定价问题.针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把消费者划分为绿色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假设消费者对产品的估价是异质的,并服从均匀分布,通过构造效用函数得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别讨论了市场中存在单一垄断制造商和两个垄断制造商时生产模式的选择,研究表明:单一垄断制造商时,制造商的生产模式的选择取决于绿色消费者的比例;两个垄断制造商时,绿色产品制造商作为主导者,控制着市场中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8.
原制造商与第三方再制造商再制造成本大小对原制造商再制造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考虑再制造成本和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支付意愿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分别构建了原制造商再制造和许可第三方再制造商再制造两种不同策略模型.通过对模型求解与分析得出了不同策略下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最优定价、双方进入再制造的边界条件以及再制造成本大小对原制造商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消费者支付意愿和再制造成本大小对原制造商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在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的环境下,未被强制要求减排的制造商在可以自愿加入碳减排的情形下其是否选择加入碳减排的问题,文章建立了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碳排放权市场价格和政府免费碳配额这三个因素时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证明了制造商愿意加入碳减排时三个因素应满足的条件及其相对重要性.同时得出了制造商单位产品实际碳排放量随各因素变化的规律.最后,用算例对以上规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描述 我们假设产品制造和配送系统由一个制造商和配送商构成.供需双方的利润函数是共同知识,并且他们的决策程序如下:制造商为系统中的上游,他首先确定其产品的销售价,然后作为下游的配送商选择其订货量.该决策程序隐含了这样一个假设:制造商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处于支配地位.由此决策过程可知,供需双方构成各供方先需方后的动态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