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栓形成及感染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PICC置管的最佳途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604例患者按置管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0例选择颈外静脉行PICC,对照组274例选择肘部静脉行PICC,置管后比较两组血栓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血栓发生率为5.15%,对照组为22.63%,两组置管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为2.1%、对照组为4.0%,两组置管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PICC较肘部静脉PICC血栓发生率低,置管成功率高;两组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明显差异;颈外静脉PICC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栓通在预防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作用.方法 124例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置管后口服血栓通胶囊0.5g,3次/天,连续3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病人置管后均采用超声监测PICC血管,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血栓发生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病人置管后连续3周口服血栓通胶囊可降低PICC置管后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发生状况,分析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安徽省某三甲医院PICC门诊行PICC置管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史资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置管情况、并发症等。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动态观察PICC置管后直到拔管或化疗满3个疗程期间血栓形成情况。结果:PICC带管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19.7%;其中无症状血栓占14.4%,有症状血栓占5.3%。置管穿刺次数、血栓史2个因素对血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较高,血栓史和置管穿刺次数是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盲穿两种置管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遵医嘱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患者938例,按照患者血管情况分为盲穿组(n =372)和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n =566).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1针置管成功率盲穿组为93.01%,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为98.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置管总成功率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盲穿组为11.29%,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为2.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能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肺癌患者中比较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股静脉置管的效果,探讨肺癌患者治疗的最佳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3年4月275例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外静脉置管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6例、PICC 106例和股静脉置管35例,比较4种不同置管方式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导管平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4组深静脉一次置管成功、二次置管成功和总置管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5);平均置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PICC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颈外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和股静脉组(P =0.004,P=0.003,P=0.006),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余3组(P=0.001,P=0.000,P=0.002).置管过程和导管留置过程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舒适度与4种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有相关性(r=0.318,P=0.000).结论 4种深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均很高,为成熟的操作技术.可针对肺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深静脉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6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PICC导管维护;试验组除按照常规进行PICC置管,给予常规PICC导管维护外,给予100mg阿司匹林每日1次口服,连续21d。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静脉炎和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3%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P=0.025)和1.7%(P=0.025)。结论PICC置管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可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60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进入自我管理教育组(n=32)与常规护理组(n=28),分别进行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及常规的置管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体现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状况、导管功能、卫生服务利用率方面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别.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自我管理教育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除与护士交流评分(P=0.618)、健康状况总分(P=0.083)及疼痛评分(P=0.069)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38),自我效能水平明显提高(P=0.012).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导管有效利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L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5例宫颈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及患者、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IVPA组(305例)和PICC组(420例).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 IVPA与PICC相比,置管成功率显著增高(χ2=4.508,P<0.05)、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增加(t=52.745,P<0.05)、导管维护操作时间显著减少(t=13.110,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26.36,P<0.05)、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显著增加(t=21.399,P<0.05)及置管费用显著减少(t=66.868,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化疗患者,推荐使用IVPA法,该方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科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静脉血栓共发生2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护理后静脉血栓共发生6例,发生率为20%,两组数据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科PICC置管风险,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