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结核病诊断中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住院的儿童结核及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儿90例,包括结核病47例(A组)和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儿43例(B组),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T-SPOT-TB与痰抗酸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抗体、PPD试验,比较其检测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两组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CRP)测定,分析CRP在结核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为87.2%(41/47),特异度为97.7%(42/43),PPD试验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为48.9%(23/47),特异度为67.4%(29/43),与PPD试验相比,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比 PPD试验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11.07,P<0.05)。结核病患儿T-SPOT-TB检测的阳性率为87.2%,显著高于结核抗体检测、抗酸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31.03、16.41,P<0.05)。 CRP测定结核病组的平均值为(33.09±19.96),非结核病组的平均值为(26.79±18.13),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诊断儿童结核的快速敏感方法,在儿童结核早期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核病中C反应蛋白可升高,但是单纯的C反应蛋白测定在鉴别结核病与非结核性疾病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米晓燕  刘春燕  李小谋  张琳 《吉林医学》2011,(31):6545-6546
目的:评价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法对163例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156例肺外结核患者及95例非结核病变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上述所有病例同时行PPD试验。结果:PPD试验对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55.8%,特异性为62.3%,蛋白芯片法对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60.5%,特异性为95.8%。肺结核患者与肺外结核患者PPD试验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与肺外结核患者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与蛋白芯片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4.9%,优于单一的PPD试验或蛋白芯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芯片法诊断结核病特异性高,联合PPD试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结核病,特别是肺外结核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T-SPOT.TB测定、结核菌素试验方法(PPD法)及结核蛋白芯片法进行儿童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诊断比较,以评价各种不同方法在儿童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儿108例,其中确诊肺结核患儿57例,非结核患儿51例,用上述3种方法分别检测108例患儿,统计分析三种方法在诊断儿童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并比较T-SPOT.TB与PPD法及结核蛋白芯片法诊断儿童肺结核的准确度。结果 T-SPOT.TB测定法、PPD法及结核蛋白芯片法检测儿童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87.72%、56.14%和52.63%;特异度分别为90.19%、66.67%和82.35%。结论 T-SPOT.TB测定与PPD法及结核蛋白芯片法比较,具有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儿童结核病快速诊断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诊结核191例患者,检测T-SPOT.TB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行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明三项(TB-CHECK试验、TB-DOT试验、TB-AB试验)及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 T-SPOT.TB检测结核性疾病的敏感性为85.5%,明显高于PPD的60.2%,结明三项的56.4%,抗酸杆菌涂片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PPD及结明三项诊断结核性疾病特异性分别为79.7%、85.7%及60.0%,T-SPOT.TB特异性显著优于结明三项(P<0.05),TSPOT.TB特异性与P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PPD及结明三项相比,T-SPOT.TB诊断结核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艳 《当代医学》2013,(8):12-14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住院及门诊确诊结核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结核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T-SPOT.TB、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PPD)等检测。结果 T-SPOT.TB检测在观察组中的敏感性为95.9%,明显高于PPD的75.6%,结核抗体的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OT.TB检测在对照组中的特异性为95.7%,与PPD、结核抗体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POT.T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结核病的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PPD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疾控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508例结核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PPD试验。观察PPD试验的阳性率。结果 508例患者在PPD试验中438人显示为阳性,阳性率为86.22%,阴性为70人,阴性率为13.78%。PPD试验敏感度较高。结论 PPD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够简单、快速地对结核病进行筛查,且敏感性强,是临床上诊断结核感染的重要指标,且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及抗脂肪阿拉伯酸甘露聚糖抗体(LAM-IgG)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6例结核病患儿血清抗LAM-IgG和PPD试验,并与30例非结核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小儿结核病PPD试验阳性率为59.1%,抗LAM-IgG阳性率为69.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9.5%)明显高于重症结核(18.2%)(P<0.005);而抗LAM-IgG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0.5%)与非重症结核病(68.2%)相近(P>0.05)。PPD试验对非结核病患儿的假阳性率(36.7%)明显高于抗LAM-IgG试验(3.3%)(P<0.01)。结论: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诊断价值优于重症结核病;抗LAM-IgG检测对重症结核病的诊断优于PPD试验,对非结核病的假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马芸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0):880-882
目的 :评价胸水中结核抗体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胸腔积液中结核抗体在实验组 7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对照组 46例患者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并与PPD试验相比较。结果 :胸腔积液中结核抗体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为 89.1 %,敏感性为 75 .0 %;而 PPD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 6 7.4%、6 3 .9%。结论 :胸腔积液中结核抗体的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腹部结核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腹部结核病58例为结核组,非结核病34例为对照组,92例均行外周血结核杆菌感染的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 for tubercuosis,T-SPOT.TB)、腹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测定、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s of tuberculin,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tuberacosis antibody,TB-Ab)测定,比较4种检查方法诊断腹部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8例确诊为腹部结核病的患者中有53例T-SPOT.TB检测阳性,34例非结核对照组中有4例T-SPOT.TB检测阳性.T-SPOT.TB诊断腹部结核病的敏感度(91.38%)明显高于腹腔积液ADA(70.69%)、PPD皮试(58.62%)和血清TB-Ab(47.83%)(P<0.05).T-SPOT.TB检测特异度(88.24%)、腹腔积液ADA检测特异度(100.00%)、血清TB-Ab检测特异度(89.29%)均高于PPD皮试(59.38%)(P<0.05).T-SPOT.TB检测诊断腹部结核病阳性预测值(92.98%)、腹腔积液ADA检测诊断腹部结核病阳性预测值(100.00%)均高于PPD皮试(72.34%)(P<0.05).T-SPOT.TB检测诊断腹部结核病阴性预测值(85.71%)高于血清TB-Ab(51.02%)和PPD皮试(44.19%)(P<0.05).结论 T-SPOT.TB诊断腹部结核病敏感度优于腹腔积液、PPD皮试和血清TB-Ab,阴性预测值优于PPD皮试、TB-Ab,特异度优于PPD皮试和血清TB-Ab,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6例皮肤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皮肤结核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对16例皮肤结核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皮肤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极易误诊为其它皮肤病,最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PPD试验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定诊断。结论组织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PPD试验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结核病的诊断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小儿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作者用ELISA法检测了216例健康儿童及63例结核病患儿微量耳垂血中抗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抗体(抗PPDIgG)水平.结果:健康儿童抗PPDIgG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抗PPDIgG水平与PPD皮试反应状态无明显关系.患儿组的抗PPDIgG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对照组.如果以健康儿童95%位数的OD值为正常值上限,本试验检查患儿的特异性为95%,敏感性在结核感染儿、3月至7岁及至12岁结核病患儿分别为50%,72.5%和72.7%.作者认为本法可以做为小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132例结明试验、PPD试验及痰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32例结核病患者进行分析 ,同时进行痰抗酸杆菌直涂、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 (PPD)试验、结明试验 ,对其阳性结果按结核患者比例对照分析。结果 :痰检阳性率 2 9.9% ,PPD试验阳性率 87.9% ,结明试验阳性率 59.1 %。结明试验与痰检阳性一致率为 50 .4% ,与 PPD试验阳性一致率 63.6%。提示 :PPD试验仍是目前结核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结明试验是又一种免疫诊断结核病有效方法 ,具有更快速方便等优点 ,痰检对肺结核诊断简便易施 ,但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结核免疫斑点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for inferferon-γ,T-SPOT. TB)与结核菌素试验(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活动性结核病患者124例,随访至少6个月,证实结核患者43例,排除结核病72例,剔除9例。所有患者均行T-SPOT. TB与PPD检测,比较两组检验方法的主要诊断实验指标。结果 T-SPOT. TB和PPD的敏感度分别为90.70%、32.56%;特异度分别为83.33%、79.17%。检测的符合率分别为86.09%、61.7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47%、48.2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66.28%;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32、1.56,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096、0.852。结论 T-SPOT. TB在活动性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PPD,但不能完全取代PPD,临床上有必要进行联合开展。  相似文献   

14.
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在儿童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疑诊或待排结核患儿进行T-SPOT检测,并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血结核抗体测定、抗酸杆菌涂片及结核菌DNA-PCR进行比较.T-SPOT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5%,明显高于PPD皮肤试验(7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诊断符合率为18/19.T-SPOT的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90%.T-SPOT是诊断儿童结核性疾病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在结核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西宁市城中区儿童卡介苗(Bcc)接种质量,对结核病的防治及进一步搞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8年在城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做结核茵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的1438名新生儿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PD试验阳转率85.33%,低于卫生部标准(90%)。结论:儿童要及时接受有效的卡介苗接种,提高BCG的接种质量,尤其对PPD试验阴性者应及时补种卡介苗,以进一步提高阳性覆盖率,保证免疫成功,达到预防结核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结核菌素(PPD)试验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了解PPD试验在诊断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HIV阳性结核患者做PPD试验,检测CIM+细胞数值,与30例HIV阴性结核病例做PPD试验比较阳性的发生率.明确PPD阳性率,反应程度与CD4细胞数值之间的关系;PPD试验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HIV阳性结核病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为21.7%,HIV阴性结核病例PPD试验阳性的发生率为8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D4细胞数200个/μL以下PPD试验阳性率为0%,200~500个/μL PPD试验阳性率为8.7%,500个/μL以上PPD试验阳性率为13.0%.有2例经抗病毒治疗后PPD试验阳转.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PPD反应明显下降,PPD试验阳性率与CD4+细胞数值成正比关系,为HIV/AIDS患者使用化学药物预防以控制和减少结核病发病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琨 《广州医药》2005,36(6):61-63
目的探讨吸毒肺结核患者PPD皮试及血清中结核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两组结核病类型分布、结核抗体及PPD皮试结果,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软件,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吸毒组PPD皮试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结核病类型分布和结核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的结核抗体在吸毒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中和非吸毒者具有同样的临床意义.当普查时吸毒者皮试PPD阴性,建议常规行胸透及痰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18.
结核菌素试验与临床实践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结核菌素的皮试强度对比观察结果报告,探讨结合菌素试验(PPD)作为结核病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重要依据的意义。方法:住院患者中做PPD皮试者147例,以定量结素0.1ml注于前臂曲侧中部皮内,强度对比观察24h、48h7、2h 3次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患者皮试上升型占87.5%;肺部及支气管感染、肿瘤皮试患者下降型各占83.3%、81.8%。结论:结核病患者PPD皮试者大多数呈上升型,非结核患者PPD皮试呈下降型居多。结合菌素试验可以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病发病规律及诊断方法并了解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早期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肺外结核占有较大比例,I~V型分别为19.64%、25%、8.94%、7.15%、39.27%。预后,经3年以上的随访治愈53例,未愈1例,死亡2例为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结论:目前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仍需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X线检查、PPD试验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儿童结核病早期治疗预后较好,结核性脑膜炎为其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小儿结核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结核病患儿26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肺内结核和肺外结核各占50%。24例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呈阳性,其中 以上占79.2%。采用了三联到四联短程抗结核治疗(SCC),治愈达76.9%,故小儿结核病特别是肺外结核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PPD试验仍不失为结核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由于多重抗菌药物菌株(MDR)的增加,抗结核须采用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