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3G的智能电表网络接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智能电网中高级测量体系的实时互动要求,以及现有的分时峰谷电表、预付费电能表及具有异地抄表功能的电能表不能满足通信速率、安全性等方面要求的现状,提出了基于3G技术的智能电表通信网络接入方案,为电力用户和电力部门实现双向数据交互提供网络支持,具有通信速率高、实时性好、安全等优势;文章基于ARM平台和内嵌TCP/IP协议栈3G模块,实现了智能电表在嵌入式系统下通过PPP拨号成功接入3G网络。  相似文献   

2.
智能电表大多采用MODBUS协议或者645协议进行通信,通信速率不高,这对于智能电表大量数据的传输不方便。提出基于PROFIBUS的智能电表数据抄读方法及系统,此系统包括基于PROFIBUS通信的主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从站,主站和从站是基于PROFIBUS总线通信连接的,主站由西门子PLC/CP5611网卡和STEP 7编程软件、WINCC监控软件等组成,从站为具有PROFIBUS模块的智能电表;该PROFIBUS模块与智能电表中的微控制单元(MCU)进行连接,作为智能电表的一部分。这种基于PROFIBUS的智能电表数据抄读方法及系统易于实施,数据传输快,且通信速率可以达到12Mb/s。  相似文献   

3.
适应多种智能电表通信规约的无线抄表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一种适应多种智能电表通信规约的无线数传模块,可嵌入多功能电表和电力负控装置,完成远程无线抄表和远动控制的解决方案。射频模块采用深圳市友讯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FC-201/E,该模块采用窄带调频方式,数据调制采用FFSK(MSK)。数据双向传输可靠,误码率低,有效地保证了电能表等智能仪表的数据传输。可广泛应用于远程抄表和其它智能仪表集抄领域。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GSM模块的无线智能抄表系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下位机和电表终端三部分。上位机软件通过MAX202对GSM模块进行控制,以短信指令的形式与下位机完成通信。下位机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短信指令,并将其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通过VP3082将接口转化为RS485接口,与电表终端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读取,再将读取的信息通过GSM模块返回给上位机,最终将数据显示在PC上,从而实现无线智能抄表。该系统解决了传统抄表价格昂贵且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远程抄表系统中嵌入式手持终端设计,基于嵌入式 Linux 和 GPRS 实现了水表、电表和煤气表的三表远程抄表,并使用 Qt 设计开发手持终端的用户界面。手持终端部分通过 GPRS 通信完成与远程监控端和集中器之间的通信,可以实现移动自动抄表。  相似文献   

6.
嵌入式系统与GPRS技术在"三表"远传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勇  范晓楠 《测控技术》2005,24(2):65-67
随着水表、电表、暖气表、煤气表(以下简称"三表")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式仪表正在被新型电子式仪表取代,在居民住宅小区的建设和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抄表依然依赖于人工操作.根据"三表"统一抄集,集中传送的需要,对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市政用户计量仪表信号传输条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以SAMSUNG S3C2410X嵌入式处理器与ARM-Linux嵌入式系统为处理核心,GPRS Modem为通信模块的数据采集、处理与远程传输系统,实现"三表"数据远传,抄表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人为错误,降低了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7.
应用无线数传模块DTD462A,将电表所采集到的电量数据以无线的方式进行传送;结合GPRS核心模块Q2403A,将短距离无线收集到的电量数据通过GPRS无线局域网传送给控制终端,以实现终端的远程抄表功能;给出了相关的硬件接口电路连接,并结合软件设计,实现了一套完整的无线抄表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无线抄表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简要介绍了智能消息语言(Smart Message Language)技术,利用SML数据通信结构的特点设计数据帧格式,实现了数据通信格式统一;系统基于VC++6.0环境开发,采用Windows的Winsock开发通信模块并采用Access2003数据库和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数据处理功能;搭建由无线终端、PC机、无线接入点和电表组成的实验系统来验证系统的通信功能,电表接220V市电,管理软件显示电压在220V范围内小幅波动,与电表实际值相同,并且数据可以每两秒刷新一次;系统高效的实现从下位机抄收电表数据、数据实时显示,处理和保存的功能,并且可以对电表的读数进行统计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抄表方式的安全性和效率性不高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Internet的发展,数据业务成为通信服务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之下,PLC的优势才真正为人们所认识,成为通信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介绍了基于PLC技术的远程电表,给出了硬件、软件的模块划分和具体实现,同时给出了与远程抄表软件的通信接口和简单的模拟抄表系统.系统初步实现了电力线通信,PLC远程电表的模拟抄表通信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通信网络建设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根据无线远程通信的现有设备可以完成诸多项目的实现,应用到各个行业。该文利用远程无线通信的技术应用到电力抄表行业,应用到部分网络不发达地区尤其是以老式电表为主的县乡。所以该文主要设计一款基于嵌入式的抄表器,结合红外芯片与GPRS无线模块对老式电表进行表码采集。  相似文献   

11.
张坤  张国光 《软件》2011,32(5):100-105
自动抄表系统以准确计量、抗干扰能力强、节省大量人力资源等优点得到了电力部门的普遍重视。但自动抄表系统目前还不是很成熟,市场上出现的产品还存在不少缺点。本文对自动抄表系统原理进行研究,深入介绍了电能采集、传输、接收及显示的过程,实现了无线抄表的目的。本文以凌阳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其具有功能强大、功耗低、运算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内部又具有32K的Flash,使系统结构紧凑、灵活。本文采用DS1302作为系统时钟芯片,为系统采集电能提供了准确的时间信息,另外,先进的电能采集芯片CS5460A,可以对电压、功率、电能等进行测量和计算。同时采用无线收发模块nRF2401A对数据进行无线收发,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向上级系统发送,实现了采集终端和控制终端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最后,终端电表数据存储在上位机数据库服务器,配有专门的系统软件,具有自动抄表,数据处理,信息分析及统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郑宇 《测控技术》2011,30(11):8-11
自动抄表系统是电力部门实现自动化的组成部分,电能表又是该系统中重要的终端设备.利用电量计量技术、嵌入式控制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红外通信技术,完成了多功能电能表的设计.该电能表计量准确,具有远程抄表和近距离红外抄表功能,在结构上兼顾多种电力线载波方式,便于选择不同载波方式来实现远程通信,提高了不同通信方式下电能表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远程抄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GPRS技术的功能特点。以基于公用电话网PSIN的远程抄表系统为背景,针对其在数据采集和传输方面的弱点,对其进行了改进,结合无线抄表系统对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要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技术的无线远程抄表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实现方式,该系统主要采用MCU、CPRS无线通讯模块、TCP/IP协议处理模块以及GPRS网络实现对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具有传输速率快、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设计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化自动抄表系统,并着重阐述系统的硬件、软件构成和设计特点。该系统可用于建筑中电、水、气、热等仪表数据的采集和住户耗能设备的控制。自动抄表有利于能量管理部门实现能源的监控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益,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铝型材氧化着色电泳自动生产线的布局结构及其PLC控制网络系统的特点,应用组态软件RSView32及嵌入式VBA开发该生产线的自动监控系统。介绍了监控工作站与PLC站点的数据通信接口及实现方法。应用基于事件驱动的动态调度方法实现行车的动态调度与决策,并给出了主要程序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郭宝良  韩进宏 《微处理机》2011,32(3):86-88,91
通过分析GPRS通信方式的优点以及远程抄表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在GSM网络平台上将单片机AT89C205l、无线通讯模块PTR2000以及PC机相结合来进行无线通信和数据采集,为供电公司的数据采集、整理、监控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从而提高并改善了供电可靠性及供电效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MSP430为控制器实现的无线燃气集抄系统。详细说明了燃气表终端、集抄器及GPRS通信模块电路和软件设计,提出了主动侦听和随机数取值函数的随机退避算法。  相似文献   

18.
姜枫  刘明业 《微机发展》2005,15(10):132-134,137
提出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接口技术,通过设计软件驱动使嵌入式处理器能够控制CMOS图像传感器图像数据自动采集。并对CMOS图像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插值和自动白平衡处理。此接口模块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二维条码识读器的图像采集模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