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裕 《科学决策》2007,(5):16-17
“我从1997年就开始上网,我知道互联网本来不是现在这样的。”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评价说,“现在很少有能沉下心做事的公司,大家都在追逐短平快,指望一夜暴富。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焦虑     
张盈 《新财经》2014,(2):20-20
互联网思维成了年度商业词汇。有大佬级人物放话:所有不拥抱互联网的公司都会消亡。的确,几乎互联网之外的所有行业都在担忧互联网对其盈利模式的冲击,这些企业的管理层部有深深的互联网焦虑。对于百货和零售商来说,电商对顾客购买需求形成分流。  相似文献   

3.
根据经济学理论分析互联网行业垄断性为何难以打破,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互联网行业的经济特征。通过最低有效规模理论解释互联网行业易于垄断的特性;并通过构建经济模型论证超额利润的获取成为了互联网行业垄断的内在推动力;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企业的战略选择加剧了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使得互联网行业的垄断结构不断强化并难以打破。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强调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要发展完善,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促进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具有传统金融不可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面临社会环境、行业环境、监管环境和信用环境等方面的掣肘.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土科技)成立于2000年,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致力于工业互联网行业,深耕工业互联网“根”技术,近些年强力聚焦“技术创新+国产化”,在工业互联网底层控制、边缘计算技术领域拥有系列主打的拳头产品,是目前工业互联网行业唯一实现操作系统、芯片,到工业网络通信设备、边缘通用控制器,完全自主可控、完全国产化的公司。  相似文献   

6.
如今沸腾的“互联网+”这个名词源于两年前马化腾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但在那年,马云的“互联网金融”引起的争议更大,与同期“余额宝”的高歌猛进之相比,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更像是一种对互联网外世界的试探.  相似文献   

7.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互联网产业呈现着一派颓废景象,雅虎没落、王志东被逼宫、搜狐“垃圾股”、网易“牌”、My8848人去楼空……互联网公司从风光一时到威信扫地也不过短短两年多时间,从最开始的门户之争到电子商务构思的破灭,一年多前挂在形形色色的CEO们嘴上的互联网赢利模式-“利用网络聚集的眼球大打广告客户的主意,B2C是商业发展的新形态已渐沉寂。在阐述这些虚无飘渺的赚钱概念的同时,他们大概也明白,若想消费相信这两种赢利模式必须有好的“品牌”形象支撑,也即传统产业所谓的知名度与信誉度。为了这一点,风险投资商们不惜采取地毯式的广告轰炸与概念推广。当风险投资商们摸着慢慢瘪下去的口袋但仍未看见赚钱的奔头时,这个美丽的谎言开始自己曝露,所谓的品牌形象也开始倒塌。其实,就在雅虎开始沉没之时,人们也跟着开始相信“互联网没有品牌”一说。  相似文献   

8.
王晓慧 《新财经》2007,(6):52-53
对于不被众人看好的互联网行业,萨发却始终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关注着2007年3月1日,随着分众传媒宣布以2.25亿美元正式收购好耶,又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梦断纳斯达克。众人开始猜测,国外的资本市场是否开始拒绝接纳中国的互联网企业?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行业正在遭遇一场由互联网主导的变革。当万达遇上阿里,格力遇上小米,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思维融合,才是制胜之道。谁都想做下一个时代的王者,于是一场你追我赶的商业大战就此开始。那么,当传统经济遇上互联网,谁能笑到最后?万达王建林与阿里巴巴马云、格力董明珠与小米雷军的两场闹剧般的赌局,并没有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然而,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正摆在面前,传统行业如何对待互联网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产业的全面复苏是从2005年开始的。2006年,这一势头仍将延续。如果把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的风起云涌和2000年的迅速退潮看作是“第一次革命”的话,如今互联网浪潮卷土重来。这个融创新、创意和高速发展为一体的产业。正在掀起“第二次革命”。 “革命”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中国搜索公司的成功和一家大型门户网站的转型。两件大事表明:互联网的“二次革命”的中心在于搜索引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环球 《东北之窗》2010,(15):38-40
一向跟随西方“自由”理念的日本开始一严管网络。7月1日,东京开始对所有网吧实行实名制管理。违反规定的网吧将被处以停业整顿。最近,对网络实施整理的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就连拥有“互联网霸权”的美国也提出加强网络监管的法案.称“要像保护国有资产一样保护互联网空间”.甚至规定“发生祭急情况时总统可以关闭互联网”。  相似文献   

12.
斯映红 《产权导刊》2017,(10):33-34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尤其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化成为各行各业在酝酿变革发展时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互联网化,就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对传统行业的生产要素、组织业务体系、商业模式等进行替代、优化甚至重构,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将互联网作为基础工具,对传统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后,实现在线化、数据化;第二层含义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技术改造过程中,优化甚至重构传统行业原先的组织业务体系、商业模式,形成行业新的生态.显然,互联网化不仅是一场技术层面的革命,更是一场精神层面的深入变革,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传统行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面前,10年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但对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来说,10年却足以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变。10年前,在绝大多数财经媒体中,可能还找不出所谓的“互联网记者”,因为互联网还算不得一个能够登上“中国经济舞台中央”的行业,更多的是被视作年轻人的“小玩闹”罢了;但10年后的今天,互联网经济“十年百倍”的增幅几乎令所有行业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延伸引发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新一轮变革,把软件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一起,互联网环境下软件即服务的理念已经开始改变软件研发乃至整个产业的格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计算和应用模式的兴起更是给软件技术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软件技术的发展有了与PC时代显著不同的特征,软件的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成为行业共识。面对挑战,中  相似文献   

15.
“首届移动互联网大会”近期在北京大学隆重举办。 有人士在会议上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要健康发展,目前还不是企业之间争个你死我活的竞争时代,锅里没有碗里也不会有。手机圈是要倡导一种产业健康的根本理念: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应该联合起来进行集体推广、行业教育、普及应用、群体突破,这才是当前之大局。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互联网的域名与注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域名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名称,它是对应于IP地址而言、直观地反映公司名称的网络地址。自从互联网由开始的国防军事用途转为民用以来,使用范围已遍布世界各国及各种领域,很多组织、公司企业以及各大院校等为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发布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影响力正席卷中国,"互联网+"不仅在推动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也影响着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发展中急需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围绕"互联网+"发展需求,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要加快培养引进一批高端、 复合型人才.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支持和鼓励互联网企业联合制造、 金融、 信息技术、 通信等领域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田方 《产权导刊》2016,(5):79-80
3月22日开始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互联网+”相关话题是重头戏,而在大佬们谈论“互联网+”时,重点已从论“术”转为论“道”。论“术”就是谈论“互联网+”的具体操作方法;而论“道”则是探讨理念、规则与制度。“我们要做的,就是破解规律,参与到全新的社会和商业生态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相较于大多数的互联网著作,喻晓马、陈宇宁、喻卫东联袂主创的《互联网生态:重构商业规则》一书,不但内容量大、干货多,还更加实战。在书中,他们不但展示了互联网生态时代可能呈现的各种商业变革与新商业模式,还以大量鲜活的案例,全面诠释了构建或参与互联网生态系统,以及实现战略转型和升级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互联网营销发展迅速,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运用。在众多企业中,小米公司以互联网营销模式在短短几年创造了辉煌业绩,取得成功。文章以小米公司为例,简要介绍其公司发展历程,分析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其互联网营销的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小米对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应用解释其成功的原因,为类似于小米公司的企业提供互联网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选择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风暴几乎无所不及,对出口等实体经济的影响已显而易见,但对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经济影响程度,业界尚存很大争议。目前,网络企业内部也正呈现着冰火两重天的不同局面。然而面对危机,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并没有放弃希望,几个行业都开始利用自身的优势,抵消来自金融风暴的寒意。依靠行业自救,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能否在金融寒冬中免于感冒?这成为了业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