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瘫  痪瘫痪,是指肢体痿软、纵弛不用的症状。多由寒、湿、热、毒、瘀、痰等邪气阻滞经络,或由精血亏虚而筋肉失养,或由脑系病变而经气阻滞等所致。导致瘫痪的常见疾病有中风、风痱、气厥、脑部肿瘤、软脚瘟等疫病类疾病;肌痿、脚气、痿、肢痿等躯体病;头颅及脊柱损伤或手术创伤等亦可导致。临床对以瘫痪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瘫痪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1 辨病思路1.1 主症 瘫痪是指神智一般清楚而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可见于下肢,或上肢,或四肢,或半边肢体等。因此,厥病类疾病、痫病等是在神志昏迷状态下出现运…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大多由湿热、血瘀、肝郁、气滞等多种病因所致。郑邦本教授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以治病求因,扶正祛邪、病证结合、攻补兼施,肝脾同治等为主要学术思想,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疏肝解郁、理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综合疗法,将治疗肝病的中药主要分为降转氨酶、降黄疸、抗纤维化、抗病毒、调节免疫等5大类。如肝郁症状明显者选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脾功能亢进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出现血虚证候明显者选用四物汤,或单药阿胶、鸡血藤等,或采用自拟经验方升血方;脾虚者选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兼痰湿者选用二陈汤,或厚朴、莱菔子、苍术等化湿除痰之品。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源自《伤寒论》,原文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由芍药、甘草、柴胡、枳实组成。本方原本用于治疗热厥或胃脘痛,泄利下重等,现笔者用于治疗胆囊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许多疾病,特举验案3则于后。  相似文献   

4.
中药毒副反应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全身中毒反应,如服用含有马钱子、斑蝥、砒霜、雄黄等剧毒的抗肿瘤中药或其提取物,可造成中枢或周围神经中毒、热源或其它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中毒性休克、昏迷,或发热、或药疹、皮下出血性紫癜;或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等;二是过量使用了蟾酥、斑蝥、蜈蚣、全蝎、麻黄、细辛、柴胡、黄药子、商陆、雷公藤、青木香、木防己、关木通等中药,造成有关脏器中毒,特别是心、肝、肾脏器中毒,其表现为相应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衰竭现象;三是局部中毒反应,主要出现在用药部位的组织反应,如用毛茛、白芥子、斑蝥等中药外敷,造成局部疱疹,过敏性皮疹,甚至局部组织坏死;或用莪术、鸦胆子、喜树、紫杉等中药提取物静脉或腔内给药,造成局部静脉炎或胸膜、腹膜刺激征等.  相似文献   

5.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血量、血色、经质等任何一个方面超过正常范围所出现的病理性证候。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过少、经闭、经漏等。月经证候不一致,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两月一行,或一月两行,好像更年期的“乱经”,  相似文献   

6.
<正>枕神经卡压(ONC),又称枕神经痛,指分布于枕大、枕小以及第三枕神经区域,单侧或双侧,阵发性,或枪击样,或电击样,或烧灼样,或刀割样,或刺痛等疼痛,可伴随受累区域痛觉过敏或感觉减弱,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损害、头晕、耳鸣、恶心或失眠等症状[1],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疼痛多起于枕部,并向头顶或颞叶放射,  相似文献   

7.
1定义 妇人产后或人流后,出现肢体疼痛;四肢关节疼痛、酸楚、重着或麻木;或兼怕冷恶风、自汗盗汗等症状,称为"产后风"或"产后痹"。古人又称为"产后身痛"等。 2主要症状 出现症状的时间和轻重因人而异:有的产后立即出现:有的在数天或数月后出现。其共同特点是:怕冷、怕风、身体酸痛或四肢酸痛,或刺痛,或窜痛,或重着,或麻木,或兼腰酸跟楚;  相似文献   

8.
李铁教授在多年的临证中,总结提炼出很多活血中药"药对"配伍,常用活血药对有桃仁配伍红花、当归配伍川芎、当归配丹参、丹参配伍桂枝、香附配伍郁金、乳香配没药、三棱配伍莪术等。在运用活血中药药对治疗胸痹心痛同时,或兼行气,或兼补气,或兼养血,或兼泻热,或兼温阳,或兼破血等,辨证论治,权衡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医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脾胃虚弱、胃阴亏虚,兼夹寒凝、热郁、气滞、血瘀、湿阻、食滞等因素诱发而成,主要临床表现可见胃脘疼痛、痞满饱胀、嗳气、嘈杂、食欲不振等。笔者认为,在治疗本病时,若患者以食欲不振为主诉者,或纳呆食少,或食后饱胀,皆可以消积导滞法为基本大法,以保和丸为基础方,再进一步辨证分型,或兼以健脾益气,或兼以滋养胃阴,或兼以疏肝和胃,或兼以破瘀散结,或兼以通腑泻热等法,随证加减,灵活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小青龙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方之一。由麻黄、细辛、桂枝、白芍、五味子、干姜、半夏、炙甘草等八味药组成。“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条中病证的临床特点,即恶寒发热、元汗脉浮紧等太阳伤寒证;里有水饮之邪,表现为干呕、咳嗽、口渴、咽喉噎阻,气喘,小便不利,下腹胀满等,属太阳伤寒兼停水饮证。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因外邪、外力、肾虚等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等突出物压迫或累及椎管周围相应的骨髓、神经或血管等产生的证候群。证见腰痛、腰部运动受限,脊柱侧弯,或有下肢反射痛,抬腿试验阳性,或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属于中医学“痹证”、“腰痛”、“腰腿痛”范畴。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的痰瘀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性脑卒中即现代中医临床所说的中风,是指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或大血管疾病等因素所致栓塞,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所致脑部动脉血管闭塞或血流受阻,由此产生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  相似文献   

13.
头痛是一个最常见的症状,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患过头痛;不过疼痛的程度不同、部位不同罢了。头痛表现的错综复杂,其痛的部位或发于一侧、或发于两侧、或前额、或颠顶、或颈项等不一。有的还可以波及眉骨和鼻梁骨等。疼痛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剧痛难以忍受,顽固不休;有的则昏痛、空痛、隐痛、刺痛,  相似文献   

14.
排卵障碍性不孕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其中无排卵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所致,临床表现为月经初潮年龄较大,月经量少,月经后推或稀发,或闭经,或崩漏不止,或溢乳、不孕等,属中医学“闭经”、“崩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不孕症”等范畴。黄体功能不全是指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萎缩,  相似文献   

15.
丹栀逍遥散原为加味逍遥散,出自薛己的《内科摘要》。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等症。  相似文献   

16.
小儿癫痫主要由脑内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意识、运动、感觉、精神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作前可有头晕、胸闷、恶心、腹部不适、幻听或幻视等不同前兆,以起病急骤、可自行缓解、醒后又如常人、反复发作为特点,发作后可有嗜睡、头痛,或恢复正常等不同表现,部分患儿表现为局部抽搐、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腹部不适等症。反复发作会给患儿的认知、心理、社会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1]。现将中医治疗癫痫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痛有定处或部位不固定。可持续或间断发作,或伴有酸、重、热、冷、胀、麻木、拘谨等感觉。中老年人患腰痛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不清;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不能站立等。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仆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兰景霞 《光明中医》2012,27(8):1635-163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的一组非常常见的症候群,包括嗳气、上腹部或胸部胀闷或烧灼样疼痛等;进食后往往上症有所加重[1],此外,还有厌食、恶心、排泄不畅以及焦虑或抑郁等神经系统症状,但是通过检查却找不到消化性溃疡或肿瘤等器质性病变.相当于中医学的“痞满”、“胃脘痛”等症[2].  相似文献   

20.
崔公让教授从事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40余年,总结出无论动脉疾病或是静脉系统疾病,均可以"瘀"论治。而瘀多由寒湿、气滞、气虚、湿热等形成,治时或温阳化瘀或益气健脾化瘀或清利湿热化瘀等,通过活血化瘀为主辨证施治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