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本文提出"中药炮制化学与化学炮制学"的观点,给出了定义、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新辅料的要求及定向炮制和定性炮制的方法.为今后的炮制研究和炮制原理的解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药炮制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环节,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减毒增效。中药如何经炮制后在临床上发挥最佳疗效,关键在于"适度""适应"和"适时"三方面,即"三适"理论。近些年来,学者们围绕炮制的"三适"原则和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充分阐释了"三适"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极大推动了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笔者总结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三适"的基本内涵,并结合现代研究报道,分析探讨了"三适"理论是如何贯穿于药物炮制前后的药效及成分变化研究,并提出既要系统地整理传统炮制理论,也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来阐释炮制理论本质,创新发展现代新理论,更好地推动炮制学科发展,促进炮制行业进步。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中医科学院肖永庆首席研究员荣获了201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获奖项目为"中药炮制与药性相关性及其饮片质量评价模式"。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中药炮制原理的核心是中药在炮制前后其药性发生了改变,其根源还是炮制后其内在物质基础发生了变化。"中药炮制与药性相关性及其饮片质量评价模式"项目以大黄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追溯藏药"佐太"与蒙药"孟根乌苏"祛垢炮制法的历史渊源,对比了各自炮制工艺的特点及不同;水银炮制法随藏传佛教以及《四部医典》等藏医药著作传入蒙古地区,并结合了自己的医学特点形成"孟根乌苏"祛垢炮制法沿用至今,因此藏医应用水银入药的应用史更早,传承脉络更清晰,祛垢炮制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5.
炮灸与炮制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国  杨广民  吕昭云 《中成药》2001,23(12):929-931
以典籍为依据,考察了"炮制"与"炮炙"二词的演化、建议规范"炮制"与"炮炙"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杨国营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305-1306
侯士良认为,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符合治疗需要;必须依据药物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采取适宜的炮制方法。主张中药炮制"贵在大小分档,贵在辅料吸收均匀,贵在炮制程度适中,贵在形色气味俱全"以此来把握炮制的"度",才能真正提高中药炮制质量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附子江西特色炮制品种“临江片”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附子的运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由于附子的毒性强烈,古人对于附子的炮制十分重视。千百年来,以"樟"、"建"两帮为代表的江西中药炮制技术享誉全国,蜚声海外,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樟帮"对于附子的炮制总结了多种方法,其中以临江片最具特色,是"樟帮"一大特色优势饮片。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对临江片的来源,历史发展,炮制技术内涵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临江片的炮制机理与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怀  王地  王敏  穆阳  常广裕  马晗 《北京中医药》2009,28(8):629-631
目的 考证古代中药炮制学史的历史分期.方法 通过分析炮制内容在历代医药文献中的存在形式、炮制专著的出现时间、本草中有关炮制专门条目的 出现年代、历代有关炮制技术及炮制方法的发展程度.考证其学科历史分期与断代标志,研究古代中药炮制学科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果 <本草经集注>之"合药分剂料治法"、<证类本草>"雷公云"、<局方指南总论>和<本草品汇精要>"制"则等可以作为断代标志,确定古代中药炮制学科的历史分期.结论 古代中药炮制学史应分为炮制技术的形成、炮制学科的初成、炮制学科的完善和炮制学科的发展4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孙嘉辰  李霞  王莹  罗雨家  高伟建  高文远 《中草药》2020,51(10):2593-2602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是连接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关键点。经过加工炮制以后的中药材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正是导致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药质量控制,也一直是社会和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2016年,刘昌孝院士首次提出了"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新概念,引起了中医界的热烈讨论。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思路与加工炮制相结合,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形成具有体现中药炮制特点的质量控制的新思路,有利于加快中药加工炮制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牡丹皮的历代炮制衍变过程进行总结,以探究其炮制历史发展轨迹。方法:对汉代以来的中医药文献以及历版国家药典、全国地方炮制规范中有关牡丹皮的炮制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历代曾应用的炮制方法有十多种,经过历代衍变,至今仍沿用的方法有"去心"、"清炒"、"酒制"、"制炭"等,尤其以"去心"净制、切制后生品入药为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香附"十三制"法炮制方法及分析其炮制原理。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对照古籍原文,对历代香附炮制方法的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传统炮制理论分析秀山地区特色"十三制"法香附炮制原理。结果香附"十三制"法在历代炮制古籍上均未见有记载,为重庆秀山地区口传心授特色炮制技术。结论香附"十三制"法炮制方法复杂,炮制辅料众多,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功,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炮制技术研究提供了文献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炮制技术可操作性指标的欠缺等,提出相应对策:加强对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客观化研究,行业引进与"火力"、"火候"相关专用检测装置;加大对中药炮制实验室软、硬件的投入;增加实验课教学比重,教师和学生努力配合、加强交流;编制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中药炮制学实验技术指导》等,以期真正提高中药炮制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电子舌分析山楂炮制过程中“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量  杨诗龙  汪云伟  钟恋  刘玉杰  艾莉 《中成药》2015,37(1):153-156
目的采用电子舌技术区分山楂及其不同炮制品,并对山楂炮制过程"味"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取净山楂炮制成不同样品,利用电子舌获取山楂炮制过程样品的味觉传感器响应值,并采用主成分(PCA)、判别因子(DFA)及统计质量控制法(SQC)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PCA与DFA模型能够根据生山楂炮制后"味"的不同分成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3个数据类;建立的PCA与SQC模型能够较好地显示山楂炮制过程"味"变化规律。结论电子舌可以将"味"作为新的工艺参数对山楂炮制进行客观描述,有利于提高炮制加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藏药"君西"传统与现代炮制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含量变化分析比较,初步探讨其不同炮制方法与藏医理论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法、石墨炉法)对藏药"君西"中6种传统炮制及3种现代炮制方法测定Ca、Mg、Fe、Mn、Zn、Cu样品含量。结果传统炮制中以传统"灰"制法为最好,其所含微量元素Ca、Mg、Fe、Zn、Cu均高于其它组。现代炮制中以现代酒制为最好,其微量元素Ca、Mg、Fe、Zn、Mn含量高于现代奶淬品及水淬品。结论藏药"君西"传统炮制法相比较优于现代炮制,尤其是传统"灰"制法最优,其含Zn量最高,提示其治疗胃病机理可能与藏医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中药炮制学主要研究中药的炮制方法、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发展方向,是中药类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十五"期间,国家将中药饮片与中药炮制的现代化列入重点攻关项目,对炮制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针对现行《中药炮制学》教学的不足之处,就提高相关教学质量的若干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饮片质量的稳定可控是确保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针对现有的炮制规范化研究模式不能有效消弭原料药材品质的变异性,很难实现批次间饮片质量稳定性的困局,该文在传统炮制"动态变化"哲学思维的启示下,尝试构建一套整合个性化炮制与过程控制论的中药炮制工艺研究新模式,并以不同等级泥附子的个性化炮制工艺为例对该思路进行阐释,以期推动中药炮制工艺逐步走向标准化与智能化,促进中药炮制技艺与加工理论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炮制,蒙古语称之为"淖莫特哈勒",是指"驯服"一些有毒、性猛或功不及、效不遂、用不便的蒙药,使其"顺从"于临床需要的一项传统加工处理技术。是蒙古族医药学家长期用药制备经验的总结,是蒙古族医药辩证统一的桥梁纽带之一,是评价蒙药临床疗效与蒙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必要内容,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草原文化"软实力载体。该文就蒙药炮制历史、目的、工艺、机制、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根据蒙药炮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传统蒙药炮制的发展要紧紧围绕蒙古族医药基础理论和蒙古族医学临床用药经验,加强蒙药炮制方法的文献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蒙药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势在必行,加强蒙药炮制专用设备及炮制过程质量监控仪器的研制和开发,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蒙药炮制著作权的保护及蒙药炮制方面的科学研究等建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吸纳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以期为传统蒙药炮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炮制十七法"是古人总结的17种传统炮制方法,在中药炮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炮制十七法"是明代医家缪希雍在其著作《炮炙大法》卷首提出的。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炮制十七法"是另一位明代医家罗周彦在其著作《医宗粹言》中提出的。本文总结了明代4部收载"炮制十七法"的著作,分析对比其中"炮制十七法"的原文,探讨"炮制十七法"内容的演变情况,认为"炮制十七法"应为明代医家寇平在其中医儿科著作《全幼心鉴》中最早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与中药关系紧密,中药的运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中药炮制亦不能脱离中医理论的指导。基于中医"从治逆治""燮理升降""扶正祛邪"等基本治则的启迪,提出从逆炮制、升降炮制、扶正祛邪炮制等基本"制则"。从制可使药性"寒者益寒,热者益热",加强疗效;逆制可改变药性,扩大功效,减轻副作用;升降炮制可改变药物作用趋势,扶正祛邪炮制针对毒性药材,可纠正药物的偏性、缓和药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将中医理论运用到中药炮制中,更能拓宽炮制思路,突破现有的炮制品种,进行炮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6,(2)
"樟帮"和"建昌帮"是江西传统炮制技术的代表,因其独特的炮制加工技术,一直在业界享有盛名。该文对樟帮和建昌帮炮制技术近年在文献工作研究、炮制机理、辅料作用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以提高对"樟帮"和"建昌帮"炮制技术的认识,促进江西传统炮制技术和加工方法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