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pv6: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峰 《电脑学习》2004,(1):23-23,44
分析了Ipv4地址扩展的必要性,对Ipv6的组网模式进行了探讨,简要介绍Ipv6的特点并对Ipv4和Ipv6间的互通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Ipv6地址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家庭网络安全舒适、轻松方便地工作与生活。本文分析了使用Ipv4协议构建家庭网络的局限性,讨论了Ipv6协议在构建家庭网络方面的优点,与Ipv4协议相比Ipv6具备一系列先进特性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网络的构建。指出可以基于Ipv6将Ipv6、家庭网关和ISP三者相结合构建高效的家庭网络。  相似文献   

3.
沈萍萍  刘昭斌 《福建电脑》2008,24(11):43-43
随着Ipv6的迅速发展,如何在Ipv6环境下发现网络拓扑结构是当今研究的一大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在IPv6网络环境中进行拓扑发现与IPv4网络相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Ipv6网络拓扑自动发现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移动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的作用。介绍了移动Ipv6的协议流程,分析了Ipv6的切换时延,用Mobiwan模块构建了NS2下的仿真环境,对Ipv6的移动性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移动Ipv6具有良好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教育》2004,(10):111-112
我国将在2005年年底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Ipv6网络,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Ipv6网络之一,各高校也将利用Ipv6技术接入下一代教育骨干网,开展科研应用和大规模Ipv6网络建设的部署实施及商用探索。如何在新建学校部署Ipv6技术、如何在原有校区升级支持、如何平滑过渡,就成了近期高校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Ipv6作为现有的Ipv4的更新版本,有效地解决了现存的位数过低、分配不合理、功能单一等诸多弊端,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然而无论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还是单纯地讨论技术能力,仍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讨论研究,该文主要介绍Ipv6的先进性能与兼容性问题,其中涉及到DHCP的转变,IPSec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校园网上VOD多媒体教学视频流的传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当今的基于Ipv4的网络在流量、延迟和网络带宽管理上功能很弱,不可能给这些流媒体应用提供真正的QoS控制和保证。构建新的Ipv6校园网,在流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结合Ipv6技术与组播技术,才能更好的解决校园网上流媒体传输的QoS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电力物联网系统应用Zigbee协议,该协议不能满足IEE802.15.4的MAC层的Ipv6需求,造成电流传输速率低,且电压越限开关控制失败。为此,采用6LoWPAN协议优化了电力物联系统的网关功能。利用6LoWPAN技术原理、应用规范以及相比于其它物联网的优势,基于IEE802.15.4的网络层协议,提出Zigbee和6LoWPAN共存,协议中间层为双协议栈网关的总体设计方案,实现物联网与Ipv6 Internet的互联和信息交互。设计6LoWPAN适配层,解决IEE802.15.4的MAC层不能满足Ipv6需求问题。仿真结果显示:应用6LoWPAN协议后电力物联系统连通性能以及UDP数据报传输性能均符合实际应用需求;6LoWPAN协议应用后可显著提升数据采集节点的续航时间,降低功耗,增加电流传输速率,提升电压越限开关控制成功率。6LoWPAN协议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9.
IPv6时代详解     
介绍Ipv4和Ipv6技术的相关特征,展示了Ipv6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Ipv6协议的特性,详细分析Ipv6特有的体系结构及过渡时期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综述了目前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来解决Ipv6网络安全问题的技术方案,最后提出了在Ipv6环境下利用分布式防火墙来提升网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IPv6时代详解     
介绍Ipv4和Ipv6技术的相关特征,展示了Ipv6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梁勇  刘承启 《计算机仿真》2021,38(2):119-123
当前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远程监控网络通信无法实现互联网协议第4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4,Ipv4)地址与Ipv6地址的转换,且对网络状态要求较高,导致通信效率不理想.提出Ipv6远程监控网络无状态双向通信方法.设计Ipv6网络与Ipv4互联网的地址映射规则,在代理服务器协议栈内引入支持Ipv4与Ipv6的双协议,实现同步访问权限.建立不同协议栈与目的机器的连接,采用代理服务器静态映射表完成Ipv4地址与Ipv6地址静态转换,根据代理服务器生成的socket对象,完成Ipv6网络的无状态双向通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实施双向通信,且与传统方法相比通信速率优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完成从Ipv4向Ipv6的转换,是Ipv6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Ipv6不可能立刻代替Ipv4,它们会共存相当一段时间,这就需要研究和设计有效的过渡机制,提供平稳的转换方式。该文详细研究了四种隧道技术:6to4隧道、6over4隧道、站内自动隧道寻址协议(ISATAP)、6PE隧道。  相似文献   

14.
吕靖  庄雷  张莉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7):135-137
本文分析了p2p网络中存在的负载平衡问题并简要比较了现有用于p2p网络中的负载平衡技术,根据Ipv6协议中ip地址可用于标识节点物理位置的特性,在Chord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和多副本的负载平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Ipv6协议的安全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IPv6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在Ipv4到Ipv6的过渡阶段存在的特有的体系结构及安全问题。对相应的安全问题,详细阐述了问题的来源和特性,并提出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曹利 《福建电脑》2006,(12):86-87,75
网络规模的扩张导致的IP资源的紧缺,在Ipv6完全替代Ipv4前有各种临时解决方案。NAT技术是其中一种在实际应用中能较好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探讨了该技术原理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将在2005年年底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Ipv6网络,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Ipv6网络之一,各高校也将利用IPv6技术接入下一代教育骨干网,开展科研应用和大规模IPv6网络建设的部署实施及商用探索.如何在新建学校部署IPv6技术、如何在原有校区升级支持、如何平滑过渡,就成了近期高校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Internet和移动通信中基于IP协议的服务器设计了一种仿真测试器,运行在PC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上,系统可扩展性好,支持Ipv4和Ipv6,具有很高的执行效率,可加快基于IP协议的服务器软件的开发。文章介绍了仿真测试器的构成框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IPV6协议族,分析了嵌入式防火墙研究现状和技术指标,研究了IPV6下嵌入式防火墙的硬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IPV6下嵌入式防火墙的硬件系统的总体框架、核心处理器、存储单元模块和以太网通信接口模块,并完成了IPV6下嵌入式防火墙的软件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该论文研究基于IPv6网络的交通监控系统。利用IPv6提供的无限的地址空间,系统中的所有监控机都拥有自己的IP地址。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分析,验证Ipv6网络的优越性,为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从传统网络过渡到IPv6网络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