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计量》2014,(5):8-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青海省经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工作,提高能源资源计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7167)、《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9149)等国家标准,现就“十二五”后两年能源资源计量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近日,为切实推进河南省节能降耗工作的量化考核,贯彻落实能源计量地方标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本省能源消耗现状.制定了《河南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定办法》,对本省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检测能力、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能力进行评定,对用能单位在“十一五”期间能源计量达标水平进行评定。另外,河南省地方标准DB/T520—2008《河南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定准则》已于2008年2月22日正式发布,该标准根据《节约能源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能源计量是节能的基础和前提.它与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是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的基础,而能源计量又是能源审计、能源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的基础.是实现节能降耗目标、评估节能效益和进行能效考核的手段。过去有人讲“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那么也可以说“计量是节能降耗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一、落实法律、法规和各项文件的要求,使能源计量成为 企业的自主行为《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现状及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和能源计量基础建设。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监督检查以及服务的要求。按照北京市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2008年北京市质监局依据《节约能源法》、  相似文献   

6.
<正>一、目的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计量法》,加强用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提高我市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为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与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合理配备,应射洪县质监局邀请,四川省计量协会于9月7日至8日在射洪举办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内容的培训,参加学习的单位分别来自射洪县所在国家、省、市重点能耗企业和县级规模的企业,学习人数达70人。通过学习、考试,学员普遍反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认识加强了,理解也深刻了,更加明确了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要求一是涉及合理配置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节约能源法》和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陆续修订实施,为能源计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依据上述法规要求,围绕上海市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计量》2012,(2):15-17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加快节能管理、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我国已颁布了《节约能源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能源效率标识进行管理。实施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期推出"能效标识专题"将从能效标识计量监督管理、计量检测以及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效计量检测能力建设等角度进行介绍,希望能使广大读者较全面地了解能效标识相关工作,更好的投身于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检测与服务中去。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南通市规模工业企业对能源消费的需求很大.近年来在产业结构上的重工业化趋势十分明显.抓好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工作是实现南通市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的关键。随着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和《节约能源法》的相继出台,2006年起.南通市就开始对辖区内年耗标煤5000吨以上的172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能源计量执法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材料产业》2009,(3):74-74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韩毅在济南表示,今年我国将加快出台能源计量相关法规标准,促进节能减排。韩毅介绍,今年质检总局将按照节约能源法的要求,抓紧出台《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为能源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法律法规基础。同时,深入开展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受检率和检定合格率,在全面推动冶金、有色、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推动煤炭、纺织、建材、  相似文献   

12.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能源计量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和保障。全国质监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部署,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全面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在能源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能源计量服务、能源计量监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上海计量测试》2008,(4):24-24
2008年7月31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组织专家召开了“用能单位计量服务、监管模式”课题审定会。能源计量工作是保障能源政策落实的重要技术基础。为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在年初下达了此课题。经过半年多努力,南上海市计量协会、部分区县质监局、部分用能单位组成的课题组,摸清了企业的服务需求,提出了培养既懂计量又懂能源管理的复合型人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工作的新形势下,新的《节约能源法》要求用能单位依法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加强管理。用能单位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不仅是用能单位生产经营、节能增效的需求,也是政府实现节能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计量》2013,(12):8-10
《云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7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施行. 省长:李纪恒 2013年8月31日 云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准确,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用能和排污计量活动、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支持用能和排污计量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用能和排污计量检测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机关事务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 第六条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配备用能和排污计量器具.  相似文献   

16.
随着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能源计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目前,涉及能源计量的法律法规有《计量法》和《节约能源法》,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100多件。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李东卫 《中国计量》2009,(9):110-110
本刊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切实规范全省用能和排污单位涉及用能和排污量的计量管理及监督,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准确.更有效地推动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吉林省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办法》。该办法于7月18日以第207号政府令向社会公布.并于9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8.
王熙 《中国计量》2010,(11):6-7
2010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正式签发第132号总局令《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办法》的正式出台。《办法》的出台将有力地促进我国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提升能源计量工作的地位、加大能源计量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正>为加大解决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问题的力度,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国不仅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同时还修订了GB/T17167-1997《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现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  相似文献   

20.
刘晓京 《工业计量》2007,17(4):51-52
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是钢铁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能源计量是企业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