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纽马克按照语言功能将文本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三类,而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四种功能。根据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公示语应归于呼唤型文本。在公示语翻译时,应突出其属于呼唤型文本的特点,以确保公示语能够准确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2.
纽马克将文本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范畴。为保证忠实性原则,表达型文本宜采用语义翻译以尽可能保留原作的一切:信息型文本强调真实性第一位,呼唤型文本以读者反应为核心,均宜采用交际翻译,以达到通顺、易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鉴于博物馆文本英译在对外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对博物馆文本语言特色进行总结,并运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不同的语言特色给出相应的英译建议。  相似文献   

4.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最主要观点是将翻译文本类型进行分类,并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的概念。详细阐释了纽马克的翻译类型模式,并将其模式运用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公示语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为参观者提供必要的指示、提示和警示。文章将公示语归为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的结合体,并结合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以实地搜集的大量实例为佐证,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调研中发现,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存在各种错误和问题,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影响译文读者的理解,也不利于企业的形象提升和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应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充分考虑英语语言的特点、译文读者的思维模式等因素,切实提高对外宣传英语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邵琳 《科技资讯》2007,(10):169-169
彼得·纽马克是当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教学。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的代表作有《翻译问题探索》、《翻译教程》、《翻译论》和《翻译短评》。  相似文献   

8.
旅游文本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功能主要有传递信息和施加影响、诱导行动。从对功能翻译理论基本原理的探讨出发,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为旅游文本翻译界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调研中发现,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存在各种错误和问题,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影响译文读者的理解,也不利于企业的形象提升和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应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充分考虑英语语言的特点、译文读者的思维模式等因素,切实提高对外宣传英语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尹丹 《科技信息》2010,(23):254-254,270
文本类型理论是莱思在70年代初提出的翻译批评和评估模式中的基本理论。莱思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模式把文本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即表情型、信息型和操作型,并建议根据文本功能及其相对应的语言特点和使用的交际情景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详细阐述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并结合汉英译例讨论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研究,尤其是汉英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古诗词,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其英译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不同。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围绕翻译界历来存在的直译和意译纷争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构成了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中探讨的是纽马克这个核心理论在古诗英译中的适应性及其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2.
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一项须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全新的目的性交际活动,它的核心就是“功能”。将功能翻译理论的相关知识(翻译的具体要求、源语文本分析及文本功能等)应用到翻译过程、译者研究上来,既可以利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译者,使读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原文,又能够关注“功能”的作用,可以通过译者的有意识的行为发展功能翻译理论,使其不断地获得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健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5):55-56,66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来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4.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家纽马克提出的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本文概述了二者的理论来源及不同之处,并对纽马克有关翻译中的内容与形式的问题,提出质疑和拙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本文在纽马克有关文化用语翻译的论述的基础上,针对英汉翻译实际,浅析了在不同层面上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成分。  相似文献   

15.
韩蓉 《科技信息》2013,(19):253-253,256
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对其的准确翻译可促进跨文化交际也有利于传播民族文化。本文以我国民族性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实例为例,探讨了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理论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倪芳 《科技资讯》2008,(34):216-216
直译法、意译法,以及增译法和功能对应法是翻译中常用的几种翻译方法,文化差异和翻译文本功能决定译者使用不同翻译方法;正确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才能实现文化交流和翻译文本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字幕翻译成为当前热门的翻译领域。本文从纽马克的语义交际翻译理论入手,以《公主日记》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影视字幕的有效翻译策略。文章提出因字幕翻译受时间、空间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影视字幕又是集表达、信息、祈使功能于一体的文本,因此,字幕翻译应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缩减式翻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影片传播文化、唤起兴趣、提供愉悦和增加票房的多层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结合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和广告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三种有效的翻译方法,即仿拟法、归化法和移情法。  相似文献   

19.
黄静 《科技信息》2013,(25):172-173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作为西方两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各自提出了具有创建性的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分析,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翻译理论,从而应用于翻译实践,还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  相似文献   

20.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等值翻译理论成为翻译界许多名家争论或探讨的亮点.例如,雅各布森的"差异中的等值"、奈达的"动态对等"等以不同的语言模式为基础,从语言、交际或翻译等不同角度对翻译等值作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八十年代,纽马克的理论联系实际,对翻译中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等值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各理论家还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使"等值"这一标准更具可操作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翻译等值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的."翻译等值具有相对性,本文拟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论述翻译中的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