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总结胆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谱的研究进展,阐述DNA甲基化研究对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治疗意义。方法分析近年来有关胆管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胆管癌关系的文献报道。结果胆管癌的发病是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目前已发现许多肿瘤相关基因甲基化异常与胆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表基因的改变可能是胆管癌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机理。结论胆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异常与胆管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胆管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有望为胆管癌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新的途径。改变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和胆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状况可作为胆管癌辅助治疗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RASSF1基因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转录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RASSF1基因3种不同转录本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 PCR的方法检测 48 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 12 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RASSF1A、RASSF1B 和RASSF1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SF1A 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缺失高达68 75%,其缺失与肝外胆管癌的淋巴转移(P< 0 05)及 TNM 分期(P< 0 01)相关。RASSF1B、RASSF1C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不相关。结论 RASSF1 基因 3种转录本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转录本 RASSF1A与肝外胆管癌淋巴转移及 TNM分期相关,是一种肝外胆管癌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3.
人胆管癌相关基因CCR-L2/FXYD6大片段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胆管癌差异显示cDNA片段L2与人类基因组序列间联系,克隆人类胆管癌相关基因CCR-L2/FXYD6,测序、鉴定以供进一步研究。方法 通过同源性比较获取覆盖L-2cDNA的基因组序列。经序列分析设计可能目的基因的扩增引物1对。提取手术切除新鲜胆管癌组织总RNA,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人cDNA,克隆于载体pGEM—T,酶切、测序鉴定。结果从胆管癌组织中得到人CCR—L2/FXYD6基因大片段克隆(540bp),经测序与人基因组序列吻合,证实该基因在胆管癌组织表达明显,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低表达。结论 克隆出人CCR—L2/FXYD6基因的大片段,该基因在胆管肿瘤与正常组织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为胆囊癌和胆管癌,其中胆管癌多指位于肝门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癌肿,一般不包括壶腹部癌.由于胆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得到诊断时往往为晚期,肿瘤浸润扩散或远处转移,手术通常也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基因理论和技术的逐步完善,使人类有可能从分子水平弄清肿瘤的发病机制,寻找到新的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本文从肿瘤基因、肿瘤的基因治疗两个方面探讨目前胆道肿瘤基因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5.
胆管癌的基因研究李哲夫胡义利综述王德昭审校胆管癌一旦发现多为晚期,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其发生、发展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已进入基因水平。迄今,已发现与胆管癌有关的基因包括癌基因ras(k-ras和N-ras)、c-e...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癌关系的分子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内胆管癌早期难以发现,根治性切除机会少,预后不佳。肝内胆管结石是肝内胆管癌的高危状态。肝内胆管结石导致肝内胆管癌产生是多步骤过程。cyclinD1、p53、p16等多种基因在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癌间的关系,有望发现治疗肝内胆管癌的新药物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门胆管癌中p16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p16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3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p16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8例在p16基因第2外显子部分存在纯合性缺失,13例存在点突变,缺失及突变共占58.3%(21/36)。8例缺失标本呈现p16蛋白表达阴性,10例出现p16蛋白表达下降,共占50%(18/36)。结论 p16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与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浸润转移临床分期有明显的关系,且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加强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攻关的重要课题。本文现将近年来有关肝门部胆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是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肿癌DNA倍体和相关性抗原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与肝外胆管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以获得研究病毒性肝炎与肝外胆管癌发病关系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了9篇文献,其中有8篇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有6篇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Meta分析结果显示:HBV感染是肝外胆管癌的危险因素(OR=1.69,95% CI:1.32~2.17,P<0.000 1);在美国,HCV感染是肝外胆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5.53,95% CI:2.21~13.82,P=0.000 3);在中国,HCV感染不是肝外胆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0.82,95% CI:0.44~1.52,P=0.520 0)。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肝外胆管癌的独立致病危险因素。HCV感染可能与美国人群肝外胆管癌的发病有关,而在中国,其与肝外胆管癌的发病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0.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在胆管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yclin D1基因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胆管癌和8例慢性炎症胆管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示:(1)胆管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58.3%,而慢性炎症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2.5%;(2)Cyclin D1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远处或淋巴结转移有相关,而与其它病理学指标无关。提示Cyclin D1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其蛋白表达可作为胆管癌的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细胞周期素D1及相关基因在胆管癌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研究cyclin D1及其相关基因其在胆管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胆管癌指胆管系统衬覆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两大类。胆管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低,但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同时伴随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胆管癌发病率日趋升高,影响了大众身体健康。胆管癌当前西医手术、化疗、靶向等治疗方式多有局限性及不良反应,文献研究提示中医药针对胆管癌有其独特优势,鉴于此,本文对胆管癌的中医相关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外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不断发现与肝外胆管癌相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和蛋白,并对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肝外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dr-1基因产物P-糖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和对化疗的影响。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5例胆管癌、20例胆系良性病变组织多药耐基因(mdr-1)产物P-糖蛋(P-GP)的表达情况。结果 35例胆管癌P-GP阳性表达12例(34.3%),胆系良性病变2例(1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化疗再手术者P-GP,阳性表达率为83.3%(5/6)与化疗明显相关。P-GP的表达与胆管癌病理类型、TNM分期不相关。结论 胆管癌P-GP阳性表达可作为化疗耐药指标,同时可为化疗方案个体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肝内胆管结石、病毒性肝炎和既往胆道寄生虫感染等炎症相关因素被认为是ICC的临床高危因素。肿瘤相关炎症网络(IL6-STAT3)在肝内胆管癌发生、进展之间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环状RNA(circRNAs)是近年来继miRNA和lncRNA之后,RNA研究领域的又一全新热点。已发现某些环状RNA在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在肝内胆管癌进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仍未明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高低转移潜能ICC中筛选出重点circRNAs,以Let-7/STAT3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开展重点circRNAs-关键信号通路-靶基因-细胞转移表型的机制研究。随着对circRNA在肝内胆管癌发病机制和转移过程中的不断研究,circRNA有望成为I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以IHC方法检测肝外胆管癌(ECC)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IIa(Top-IIa)和肺癌耐药蛋白(LRP)表达情况。初步说明ECC的可能耐药机制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胆管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出现症状后往往已近晚期,而且多已侵犯周围组织.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因此,近几年胆管癌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胆管癌发生,发展及其恶性行为的研究也已进入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目前已知体内最强的舒血管多肽,属于降钙素基因肽超家族,参与许多重要功能的调节,糖尿病肾病(DN)是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通过对CGRP与DN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之间的研究,可能为DN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肝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减少对其误诊误治;方法 对上海中山医院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33例术前诊断为肝门胆管癌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探讨影像学检查、肿瘤相关抗原、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以及手术探查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33例手术病例中有8例系其他肝门部梗阻性疾病被误诊为肝门胆管癌,误诊率占所有手术的24.2%。这8例被谋诊患者中,包括肝门胆管癌栓3例,特发性良性狭窄2例。咀囊管癌累及肝总管1例,胆囊管残株癌1例,肝外胆管结核1例。结论 虽然有较多的方法可用于肝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但临床误诊率仍较高。我们建议对所有肝门胆管癌病人.只要无手术禁忌证,均应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CD)、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SV tk)共表达对裸鼠人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转染有双自杀基因的包装细胞PA3 17产生的病毒上清 ,感染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 ,给予前体药物 5 氟胞嘧啶 (5 FC) 5 0 0mg/kg体重和 /或无环鸟苷 (GCV ) 10 0mg/kg体重后 ,1次 /d ,共 10d ,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结果 双自杀基因在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中稳定表达 ,转基因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1) ;CD tK / 5 FC GCV组、CD/ 5 FC组、tK/GCV组抑瘤率分别为 88.3 1%、63 .5 2 %、65 .0 5 %。双自杀基因组与单自杀基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双自杀基因可明显抑制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生长 ,较单一自杀基因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