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对优化砂岩酸化设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往研究砂岩基质酸化最常用的方法是短岩心酸化流动试验,本文提供了一种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研究新方法。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前置盐酸和低浓度氢氟酸有利于提高酸化效果,残酸离子分析证实高温地层酸化极易形成Si(OH)4沉淀。但短岩心酸化流动试验结果为:加大酸液浓度和用酸强度有利于提高酸化效果。对比短岩心和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结果表明:只有模拟就地条件下的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才能更好地优选酸液体系,达到优化酸化设计的目的,经现场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缓速酸的岩心流动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燕 《钻采工艺》2005,28(1):89-91,104
岩心酸化流动模拟试验是室内筛选评价工作液体系和注液程序的有效方法。通过短、长岩心实验, 对比评价了常规土酸(12%HCl 3%HF)和缓速酸对大庆外围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含长石储层岩心的酸岩反应情况。 表明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能更好地模拟现场酸化的酸/岩反应过程,是优选酸液体系和优化设计的最佳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3.
砂岩基质酸化中的短岩心和长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胜利油田的岩心对比了砂岩基质酸化中短岩心和长岩心流动模拟试验,试验证实常规土酸对地层造成较严重的酸化二次伤害,采用低浓度土酸酸化没有二次伤害,降低氢氟酸浓度有利于保护地层岩石骨架,通过对短岩心,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到如下新认识:短岩心试验观察不到酸化二次反应,酸岩反应过程中的二次伤害机理,是综合研究酸化工作液配方和模拟试验优化施工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能为现场酸化设计提供可靠  相似文献   

4.
砂岩基质酸化酸岩反应及二次伤害机理试验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国内外90年代用于砂岩基质酸化试验研究的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试验、~(19)FNMR、ICP、ESEM、XRD、XRF及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等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阐述了一种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酸化前储层评估、储层敏感性研究、长短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结合^19FNMR残酸离子测试分析、酸化工艺参数优选、现场实施后评估技术等,有针对性地对低渗欠注井进行酸化解堵,该系统方法应用于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一种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酸化前储层评估、储层敏感性研究、长短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结合19FNMR残酸离子测试分析、酸化工艺参数优选、现场实施后评估技术等,有针对性地对低渗欠注井进行酸化解堵,该系统方法应用于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酸化液缓蚀剂对地层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承祖  华明琪 《油田化学》1994,11(2):123-126
填砂层和天然砂岩岩心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酸化液缓蚀剂CT1-2和CT1-3可使酸液和模拟残酸(CaCl2溶液)以及氮气的渗透率下降20%-90%。岩心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些缓蚀剂对砂岩岩心的损害可能与它们在粘土表面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酸化作业逐渐暴露出酸化效果差、有效期短、解堵范围有限等问题,充分考虑砂岩储层气井酸化效果普遍好于油井的现场经验,提出了油井酸化过程中通过注入气体以提高酸化效果的设计思路。研究过程中分析了气液交替注入酸化解堵工艺的作用机理及优势,通过室内实验进一步探索3种不同注气模式下,对未伤害及受钻完井液伤害岩心的酸化改善效果,并对比分析了注入不同气体对酸化效果的影响。研究认为,酸化过程中注入气体能明显提高被污染岩心的酸化效果,尤其采用前置气+气液交替注入的酸化模式,而对未受污染岩心注入气体改善酸化效果不明显,且总体上注CO2气体酸化效果要好于注N2。气液交替注入酸化工艺现场实验解堵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常规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三年的工作实践对完井液评价申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看法:①选用的岩心尺寸以φ25mm,长20~30mm为宜;②根据岩心所应具有的水敏度适当调节膨润土量,使岩心渗透率损失控制在30%~70%;③无机防膨剂和有机防膨剂的效果试验可分别在带刻度的试管中和小烧杯申进行,方法简便,效果直观;④为选择合适的添加剂,除采用美国API标准测常温滤失量外,还需做高温滤失试验;⑤推荐了新的岩心流动试验方法,即真空中用煤油饱和30min→通煤油饱和→通盐水驱煤油→通煤油测K_1→通待测流体→反向通煤油测K_2。全部试验时间只需6~8h,其结果重复性很好。  相似文献   

10.
长岩心流动实验评价酸液酸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长岩心流动实验,结合酸化前后岩石抗压强度分析,对比评价了常规土酸(12%HC1 3%HF)和新研制的有机缓速酸体系对大庆外围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含长石储层岩心的酸化效果,表明有机缓速酸体系具有一定的缓速能力,能够处理地层深部伤害;将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实验与岩石抗压强度实验相结合,可优选酸液类型、浓度和用量,有利于提高砂岩基质酸化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V-1型土酸酸化缓蚀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吉林油田的土酸酸化体系的腐蚀特点,为防止土酸对钢铁设备及井下油、套管的腐蚀,研制了V-1型土酸酸化缓蚀剂。这种缓蚀剂是以一种有机胺盐和Dodigen-95为主要成分的复配药剂,适用于各种酸化体系。介绍了该剂的室内性能评价和现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吉林油田的土酸酸化体系的腐蚀特点,为防止土酸对钢铁设备及井下油、套管的腐蚀,研制了V-1型土酸酸化缓蚀剂。这种缓蚀剂是以一种有机胺盐和Dodigen-95为主要成分的复配药剂,适用于各种酸化体系。介绍了该剂的室内性能评价和现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油田酸化改造过程中使用的酸液添加剂进行了研究,它主要包括粘土稳定剂、缓蚀剂和铁离子稳定剂等。对合成的粘土稳定剂PCM进行了防膨实验和地层伤害评价,筛选并评价了缓蚀剂(H2),它在缓速酸中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和很低的腐蚀性能。还评价了各种铁离子稳定剂,选出合适的铁离子稳定剂。研制的酸液添加剂在酸体系中配伍性能好,地层伤害程度小,综合性能完全满足酸化液在油田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贾耀勤  舒勇 《油田化学》1996,13(4):345-348
胜利桩西油田原油脱出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达不到回注要求。为此,研制了絮凝剂ZXN1,筛选了防垢剂BZF2、杀菌剂CQ92和HF7(交替使用),使用这3种水处理剂在桩西联合站进行长达7个月的现场污水处理试验,净化后的污水水质(含油量、悬浮固体、挂片结垢量、SRB含量)达到了局颁注入水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甲醛、二乙胺和苯乙酮为原料合成了曼尼希碱缓蚀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6 h,甲醛、二乙胺和苯乙酮的摩尔比0.1:0.13:0.13,pH值为3。通过红外光谱测试,证实了目标产物的结构。对合成出的最优化缓蚀剂ST-2进行了性能研究,发现缓蚀剂用量对缓蚀效果影响明显,当缓蚀剂质量分数达到0.5%时已经达到标准中一级指标水平。ST-2与缓蚀增效剂丙炔醇复配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对于质量分数为15%HCl在90℃下的酸化体系,缓蚀剂的最佳配方为0.1%ST-2+0.5%丙炔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曼尼希(Mannich)反应机理选用苯乙酮、甲醛、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适用于盐酸介质的高效酸化缓性剂,通过对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等进行实验分析,评价了产物的缓蚀性能.确定最有利的反应条件为:苯乙酮、甲醛、乙二胺摩尔比2:2:1,pH值2-3,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8h.合成出的缓性蚀与铁原...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喹啉季铵盐和有机胺为原料复配的缓蚀剂,能耐高温,耐浓盐酸,酸化缓蚀性能优良。文中应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吸附理论对这种缓蚀剂的缓蚀要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缓蚀剂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它对金属腐蚀的阴,阳极过程同时起抑制作用。其原因是盐酸中的Cl-与该缓蚀剂中的有机阳离子以交错吸附方式吸附于金属铁表面,表面吸附力大,吸附膜稳定性强,缓蚀作用高。实验表明该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可达92.4%以上。另外,缓蚀增效  相似文献   

18.
南阳油田缓速酸酸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南阳油田储层特征,研究了以有机酸和含氟盐为主要成份的缓速酸RA;其中主体酸为多元酸的混合物,在地层条件下可进行一级、二级电离(pka<6)。室内试验表明:RA缓速酸体系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和缓速性能,其腐蚀性低;现场实施效果表明:RA缓速酸体系能够较好解除南阳油田注水井堵塞,有效提高注水能力,达到了深部酸化的目的,对重复酸化井也有很好的效果,使酸化井长期处于正常增注阶段。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液添加剂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酸化作业中使用的一些主要添加剂如增稠剂、缓蚀剂、酸缓速剂、铁稳定剂、粘土稳定剂及降滤失剂、酸液助排剂等产品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指出许多酸化液添加剂都在朝着耐温、抗盐、无地层损害的方向发展,提高强化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