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30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术后采用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等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9个月(平均6.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改善明显,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关节活动度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20-05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0例MontⅢ、Ⅳ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测量髋-膝-踝角、股胫角、胫骨后倾角评估下肢力线的改变情况。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6~61)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21.8±5.8)°,较术前(114.9±10.4)°明显增加。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膝关节HSS评分、KS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髋-膝-踝角得到矫正,胫骨后倾角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前后股胫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症状性髌股关节炎、外翻畸形、累及股骨外侧髁的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良好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与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使用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符合诊断的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 SONK)患者20例20膝(SONK组),男4例,女16例,年龄61~83岁,平均(71.9±8.2)岁。根据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筛选出相匹配的同期使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medial compartment osteoarthritis, MOA)患者20例20膝(MOA组),男4例,女16例,年龄63~79岁,平均(72.5±8.2)岁。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 OKS)、膝关节最大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股胫角、髋膝踝角。结果 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4.2±17.4个)个月,骨坏死组1例出现假体松动,骨关节炎组1例出现不明原因疼痛,两组患者皆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OKS评分、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NK组股胫角、髋膝踝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本体感觉存在等优点,中短期疗效满意,与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占丰  王丹  闵继康 《中国骨伤》2017,30(4):309-312
目的 :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内侧间室关节线改变情况,研究其与术后股胫角改变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其与术后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关节线改变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56例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50~82岁,平均62.3岁。BMI指数18.3~30.1,平均23.5。取前后位膝关节负重全长X线片,测量术后关节线改变值。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股胫角,计算股胫角改变值。术后随访时使用膝关节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关节线改变与股胫角改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胫骨内侧间室关节面抬高(2.2±2.0)mm(-3.3~7.0 mm),股胫角改变(2.3±3.0)°(-4.5°~9.6°),胫骨内侧关节面抬高值与股胫角改变值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随访12.2个月(10~16个月),关节面抬高值与术后HSS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内侧间室关节线的改变与股胫角的改变呈显著相关性,术中胫骨侧截骨是同时关系这两者的关键因素,关节线的改变与术后短期临床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单髁关节的假体设计有关。  相似文献   

5.
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单问室膝关节病变的早期疗效,探讨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术难点.[方法]采用轻度矫正不足(slightly undercorrect)原则和内侧有限松解技术对15例各类单间室膝关节病变患者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对术前和随访时HSS评分,股胫角,最大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分析,并测量胫骨假体后倾角度.[结果]HSS评分,股胫角,最大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胫骨平台后倾角度平均4.2°.[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病变的早期疗效可靠,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是单髁膝关节置换疗效的保证,内侧有限松解技术能有效改善屈曲挛缩.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手术技术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7例(27膝)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的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2例,女15例;年龄52~82岁,平均(64.6±8.6)岁。体重指数18.0~30.2 kg/m2,平均(24.2±2.9) kg/m2。左侧13例,右侧14例。均发生在内侧间室,位于股骨远端内侧髁25例,胫骨内侧平台2例。Mont膝关节骨坏死分期Ⅲ期11例,Ⅳ期16例。采用Biomet公司第3代Oxford单髁假体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患者满意率、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59个月,平均27.8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松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脑血管意外、创伤后精神障碍等并发症发生。1例于术后3年发生车祸致胫骨平台外侧骨折及股骨内侧髁撕脱骨折而行翻修术。1例出现股骨假体旋转超过10°,1例出现胫骨下透光线。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率为96.3%(26/27);疼痛VAS评分由术前(6.9±0.9)分降至(2.0±1.1)分;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1.3±9.7)分增至(93.0±4.8)分,优良率96.3%(26/27);膝关节活动度为125.7°±9.6°;股胫角为177.7°±3.1°。结论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关节功能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牛津第三代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术后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关节科行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的30例(30膝)明确诊断为膝关节内侧髁自发性坏死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10膝,女性20例20膝;术后随访。收集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坏死部位、大小、Koshino分期和坏死部位/髁比例、坏死面积等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有无单髁置换术(UKA)术后并发症出现;同时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最大活动度(ROM)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再者手术前后均行患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评估下肢力线。采集资料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前术后的数据均值比较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股骨内髁骨坏死,Koshino分期Ⅲ期20例,Ⅳ期10例。平均年龄(65.7±3.2)岁;平均体重(64.9±1.3)kg;坏死部位宽度和髁的比例20%~60%,其中24例50%,6例50%;病变体积4.3~31.3 cm3,小面积坏死22例,中面积坏死6例、大面积坏死2例;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无输血、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假体周围骨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4.8±2.4)个月(3~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与术前比较,KSS临床和功能评分(临床t=14.09,功能t=12.62)、HSS评分(t=13.05)、膝关节活动度(t=5.77)、股胫角(t=3.49)等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1)。结论对于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利用第三代牛津单髁系统,采用微创单髁技术行手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98-2000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5年2月~2018年12月60例(60膝)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行单髁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ROM)对手术前后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109.00±15.32) ml,术后平均引流量(162.00±20.23) ml,术前及术后随访时,VAS、HSS、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及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显著改善了患者膝关节功能,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3诊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hlback 3、4期)。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UKA组),2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A组)。比较2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内衬脱位等并发症发生。UKA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短于TKA组,术后2周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均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与TKA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单髁置换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适应证也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19膝)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40个月,平均(19.40±5.70)个月,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29.79°±6.43°,HSS评分(89.47±3.60)分。所有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无关节感染及死亡。聚乙烯半月板衬垫脱位1例,手术更换半月板衬垫。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退行性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存在特殊并发症,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熟练掌握手术要点,选择合适的假体,重视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ü HS  Guan ZP  Zhou DG  Yuan Y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05-1308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4年8月74例87个膝关节外翻畸形TKA手术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男11例,女63例,平均年龄63岁(26~80岁);股胫角(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的夹角)平均为21·59°(12°~40°);应用后稳定型假体,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方法。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X线外翻角度及KSS评分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评价随访时间33·8个月(5个月~9年),根据膝关节活动度数及KSS评分评估关节功能情况。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4°(80°~130°),KSS评分平均为81·7分(71~93分),比术前提高了59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6·3分,比术前提高了59·8分。所有膝关节在行TKA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时外翻度数(股胫角)平均为8·7°(0°~11°),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时1例患者有膝关节轻度不稳症状,1例术前严重髌脱位患者术后髌骨存在半脱位,其余正常。结论对于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以及安装后稳定型假体的方法,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跃 《中国骨伤》2014,27(4):267-268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膝关节终末期病变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的疼痛是至今尚未根本解决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期4篇论文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4]。其中1篇是关于围手术急性疼痛的多模式镇痛中引入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镇痛的研究[1]。当前围手术期的镇痛采用的多模式方法主要以药物镇  相似文献   

14.
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一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对9例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行一期TKA.男 2例, 女7例;年龄 34~69岁,平均 51岁。股骨侧畸形5例.胫骨侧畸形4例;除 1例畸形由发育不良引起外.其余 8例均由骨折畸形愈合造成。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7~54个月,平均 29个月。 HSS评分从术前平均 18.7分(6~3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 89.8分(81~96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 46.7°(0°~100°).提高到术后平均 100.6°(85°~115°)。下肢力线由术前平均偏移 11.8°(2°~21°)减少到术后平均偏移 1°(0°~4°);未发现假体松动征象。除 1例患者随访发现截骨处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膝关节不稳及髌骨问题等并发症。结论虽然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一期行 TKA手术难度较大.但通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可以取得与普通 TKA相似的手术效果。如果可行.推荐采用关节内代偿性截骨加软组织平衡术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22例(23膝)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65岁。股胫角(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的夹角)22°~50°,平均为34.6°。骨关节炎17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髌骨完全脱位3例3膝,内侧不稳定1例1膝,屈曲挛缩畸形3例4膝。21例22膝采用后稳定型假体,1例1膝采用限制型假体。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及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术中行髌骨置换5例。以膝关节活动度、X线股胫角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3.7°±5.8°(0°~80°)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10.6°±7.5°(80°~130°),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19.6±4.7)分(6~3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9.7±3.6)分(84~96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矫正,末次随访时股胫角平均为8.6°±0.8°(0°~12°),较术前34.6°±2.4°(22°~50°)明显改善,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例2膝有膝关节内侧不稳症状,给予膝关节支具保护;1例1膝术前严重髌骨脱位患者术后存在半脱位,未予特殊处理;2例2膝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未予特殊处理。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对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可采用常规截骨、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及后稳定型假体植入,能较好地矫正外翻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度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不但膝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而且膝关节增粗肥大、内外翻畸形或屈曲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全膝人工关节(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置换手术的开展,采用TKA治疗重度膝关节OA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报道22例(38膝).……  相似文献   

17.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线改变与膝前痛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线改变与膝前痛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7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例,女65例;年龄47~83岁,平均(68.88±7.61)岁.术中应用PFC后稳定型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术后每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一次.根据Figgie膝关节线测量方法对术前及随访时的关节线进行测量,并计算术前、术后关节线的变化.关节线升高为正值,关节线降低为负值.采用Feller评分法评估术前及随访时的髌骨功能.评估术后24个月的关节线改变水平与Feller髌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关节线改变-6.8~10.44 mm,平均(2.69±3.31) mm.随膝关节线升高,Feller髌骨评分呈下降趋势;关节线改变值与Feller髌骨评分呈负相关(r=-0.763,P=0.000).随关节线降低,Feller髌骨评分呈下降趋势;关节线改变值与髌骨评分呈正相关(r=0.914,P=0.000).术后12、24个月关节线改变4 mm以内的患者(55例)Feller髌骨评分均高于关节线改变大于4 mm的患者(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48,P=0.000;t=11.775,P=0.000).结论 对后稳定型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关节线改变与膝前痛具有相关性,保持关节线变化在±4 mm以内有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本组研究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高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8例(60膝),其中男18例(20膝),女40例(40膝);年龄75~82岁,平均77.6岁。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5.0年,平均3.5年。患者HSS平均评分由术前(38.00±8.12)分升高至术后最终随访时(90.00±7.94)分,术后优良率达92.9%。6例出现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抗凝及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5膝)切口愈合障碍。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年膝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平台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6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9例,女43例;年龄47~83(65.3±8.2)岁;病程5~72(19.4±14.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HSS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40(19.9±10.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须术后输血,住院时间2~10(3.5±1.6) d。术后未发生脱位、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胫后静脉血栓。HSS评分由术前的69.9±7.2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1±7.4;其中优51例,良9例,可2例;VAS评分由术前的3.8±0.9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0.9。结论: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晓乐  杨自权  刘旭  张晋 《中国骨伤》2022,35(9):886-89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膝关节镜手术对随后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疗效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关于膝关节镜手术对随后的TKA疗效影响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估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TKA术后翻修率,再手术率,术后僵硬率,假体周围感染率,术后静脉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及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182 815例,其中膝关节镜手术组6 998例,无膝关节镜手术组175 8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镜手术组与无膝关节镜手术组在TKA术后翻修率[OR=1.66,95%CI (1.37,2.00),P<0.000 01],再手术率[OR=2.31,95%CI(1.59,3.36),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