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6例(哮喘组)、肺炎患儿86例(肺炎组)和正常儿童26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总IgE。结果 (1)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51.9%,明显高于肺炎组的33.7%(〈0.01);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5%(〈0.01)。在各年龄段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尤学龄儿童最高。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0.01)。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2.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和新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32-32,7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肺炎患儿各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日本富士凝集实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西门子BN特种蛋白仪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结果: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有2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48%;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8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支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64例(哮喘组),肺炎患儿78例(肺炎组),分别送检血清支原体抗体IgM(MP-IgM)及血清总IgE。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4%vs 30.8%)(P0.05)。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总IgE显著升高[(327.7±124.2)U/ml vs(189.4±113.6)U/ml](P0.05)。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中,MP-IgM阳性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437.4±58.2)U/ml Kpa vs(323.8±103.2)U/ml](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与支原体感染有关,支原体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5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5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55例及对照组患儿43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及对照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同时采用ELISA方法和抗凝静脉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和对照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计数嗜酸粒细胞。结果: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为4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率(18.6%)(P〈0.05);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计数嗜酸粒细胞及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H=16.236、H=65.379,均P〈0.05),且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大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median=0.50、0.44;median=180.5、170.2),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大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median=0.44、0.32;median=170.2、159.10)。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102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一时期102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MP-IgM抗体、外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清总IgE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MP-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P-IgM抗体阳性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肺炎支原体极易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当中遇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首先要给予MP-IgM抗体检测,如果呈现阳性的患儿要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进而对患儿病情给予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张梅  陈晓华 《四川医学》2012,33(6):979-98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观察组,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支原体抗体(MP-IgM),比较两组MP-IgM阳性率;比较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与MP-IgM阴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MP-IgM阳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基础上加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阳性率42%(2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患儿的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应常规行支原体检查,阿奇霉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蒋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3,(7):1275-127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为46.15%,健康组患儿的MP-IgM阳性率11.54%,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是导致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常规行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观察普米克气雾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儿童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选择同期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MP-I州、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哮喘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普米克气雾刺,对照组采用控释型茶碱舒弗美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哮喘组MP-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患儿和阴性患儿的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前者高于后者;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有着密切关系,可能是哮喘发作的病原之一,治疗关键是控制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感染,普米克气雾剂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50例哮喘临床缓解期组患者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对比两组MP-IgM阳性率,对比MP-IgM阳性与阴性患者的IgE水平和EOS计数。结果急性发作期组MP-IgM阳性率(34.00%)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患者的IgE和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常规行MP-IgM检测,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新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患儿血清IL-4和总IgE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总IgE水平的测定,以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和总Ig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支气管哮喘组又较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及IL-5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8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合并支气管哮喘组45例,未合并支气管哮喘组43例,采用ELISA法对所有患儿的血清总IgE及IL-5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血清总IgE与IL-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清总IgE与IL-5升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总IgE与IL-5升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实验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以及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37.5%);对照组90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2.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的血清总IgE水平(175.58±45.62)和嗜血酸性颗粒细胞计数为(7.82±5.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4±50.36)和(2.3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危险原因,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5.
姜峰 《吉林医学》2011,32(13):2577-2578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同期就诊的9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外周血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检测,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观察MP-IgM阳性者应用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MP-IgM阳性阿奇霉素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加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单纯呼吸道感染患者44例为对照组,呼吸道感染伴支气管哮喘患者44例为实验组。收集血液样本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MP-IgM阳性率、血清总IgE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MP-IgM阳性5例(11.4%),实验组血清MPIgM阳性23例(52.3%);血清MP-IgM阳性患者血清总IgE为(144.52±42.13)IU/ml,血清MP-IgM阴性患者血清总IgE为(65.48±38.46)IU/ml。结论:MP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诊断中对于无其他病因的患者要考虑MP感染的可能,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3、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48例,正常健康儿童30例,分别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L-13、总IgE测定.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率、血清IL-13、总IgE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近于支气管哮喘组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率及血清IL-13、总IgE升高水平.结论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容易出现喘息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诱发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改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2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结果:①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为47.6%;②在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中,发现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最高。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要高度警惕支原体感染,应做相关化验检测,明确致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诊治的5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观察组)、4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设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均行血清检测,对比组间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MP-IgM42.59%高过对照组阳性MP-IgM20.45%,且总IgE、sIL-2R、IL-4含量均高过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与支气管哮显著相关,其可能是支气管哮喘诱病因素,临床应加强实验室检测,以优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以明确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同期观察40例支原体感染患儿、50例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惠儿(无喘息发作)、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嗜酸细胞计数及总IgE,应用Tukey检验观察两两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了解嗜酸细胞计数与Ig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岁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一般呼吸道感染组(P<0.05),而低于支气管哮喘组(P<0.01);但>3岁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则与一般呼吸道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可能与发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