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气藏酸压工艺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压是油气藏增产、注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在油气田开采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酸压效果的成败取决于对地层因素的认识和合理的选择酸液体系及酸压工艺。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应用的酸液体系类型及酸压工艺技术,对各种酸压工艺方法、原理、特点及适合酸压的地层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酸压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酸压将会在水平井,复杂砂岩储层的改造工艺中得到普及。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针对不同物性的储层进行酸液、工艺的优选研究,以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2.
低渗白云岩储层自身物性条件较差,常规酸压及水力加砂压裂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改造效果。在分析针对靖边气田现有白云岩储层改造面临的难点基础上,开展了交联酸携砂酸压工艺的研究与现场实践。该工艺将酸液携砂填充裂缝与破胶后酸化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最终形成高导流能力的酸蚀-支撑复合裂缝,扩大了油气渗流通道。现场11井次试验表明,措施成功率达100%,最大加砂量25.1m3,压后平均返排率在82%以上,平均试气无阻流量达12×104m3/d以上,最高获37.0236×104m3/d。与邻井其他工艺增产效果相比,该工艺具有一定优势,为碳酸盐岩类储层增产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奥陶系深层碳酸盐岩已成为长庆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与常规白云岩储层相比,奥陶系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储层致密、灰质含量高,酸岩反应速度快,常规酸压改造酸蚀裂缝缝长短,单井产量较低,需开展酸压机理研究和深度酸压工艺优化,提高酸压改造效果。针对储层地质特征和酸压改造需求,通过开展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酸蚀程度评价、酸压数值模拟,明确了不同白云石含量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机理的差异性:随着白云石含量的降低,灰质含量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岩石表面酸蚀程度高,但酸蚀裂缝长度降低,应强化不同白云石含量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差异化设计。以"先造压裂缝、后酸蚀"的改造思路,优化形成了"前置液造缝、多体系酸液交替注入、缝内转向"为核心的深度酸压技术,通过酸液和压裂液共同作用,形成水力裂缝、酸蚀裂缝与基质溶孔连通的裂缝网络,现场试验取得较好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酸压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河油田油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采用油田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油田化学原理,对选井选层、岩性分析实验、完井工艺、酸压液体体系、酸压工艺、酸压裂缝几何尺寸、酸压施工参数、酸压管柱、井下工具、酸压井口装置及压后返排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形成了符合塔河油田储层特点的、系列化的酸压配套技术,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增产措施技术难题,为塔河油田的增储上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在瓜胶成本骤升的背景下,许多油田及企业纷纷研究新的酸压工艺技术来降低成本。本文就滑溜水酸压工艺在试验区的应用效果与其它酸压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从用液强度、用酸强度、压后初期产量、压后累增产等方面分析了各因素的特点,运用双边T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滑溜水酸压工艺与其它工艺在用液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工艺对压后累增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溜水酸压工艺与其它酸压工艺对累增产造成的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滑溜水酸压工艺完全能够满足储层改造要求,能够对储层实施有效改造,在储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优选费用较低的滑溜水酸压工艺进行改造,以达到经济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酸压技术已成为石油工程领域增产的常规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火山岩等储层中,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区块,缺少对其研究进展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全面调研了国内外酸压技术的最新进展,系统梳理了最新的酸压热点技术、不同类型储层酸压改造的难点及应对措施、酸压机理和酸压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成果,指出了酸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差异化分段酸压技术、体积酸压技术和控缝高酸压技术是当前酸压热点技术,不同类型储层酸压改造的难点存在一定差异,需根据储层特征制定相对应的酸压技术政策。酸压机理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法和模拟实验法进行分析,理论计算法是酸压技术研究的基础,模拟实验法可以为酸压机理的研究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重要指导。酸压技术受到地质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地质因素是酸压技术政策的依据,工程因素是提高酸压效果的关键。酸压技术目前有4 大发展方向,即酸压层位深层超深层化,酸压对象精准化,酸压范围扩大化和酸压技术可控化。建议加强酸压理论研究,不断改进和提高工艺与设备,建立典型酸压技术实施模板,为酸压技术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长庆靖边气田深度酸压改造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庆靖边气田经过十多年的较大规模的勘探与开发,有利区块逐渐减少,储层地质情况日益复杂,物性条件变差,增产改造难度加大。迫切需要对靖边气田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深穿透酸压改造进行更深层次的技术攻关,实现提高致密储层单井产量及该区块储量的动用程度。文章针对不同储层类型系统开展了前置液酸压、变粘酸酸压两项深度酸压改造工艺技术的深化与发展研究。前置液酸压已成为靖边气田致密储层改造的一条新途径;变粘酸酸压是靖边气田物性条件稍好储层深度改造的主体技术之一,且产品实现了自主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造效果,为长庆靖边气田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影响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效果因素,并对塔河油田深井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种适合于塔河油田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改造的工作液体系即:胶凝酸、乳化酸、活性酸及其配套酸压工艺技术,并对四种深度酸压工艺及其特点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车662井试油过程中,先后进行了加砂压裂和大型酸压等工艺,但增产效果不明显。利用压裂后测试资料和酸压施工资料对压裂和酸压工艺进行评价,找出改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储层物性差,压裂酸化改造范围小。建议今后加强地震、地质资料分析,加强酸化压裂改造技术的适应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岩石致密、低孔、低渗透、高温高压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对储层改造工艺的要求极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适合该类储层的胶凝酸酸液体系,其具有缓蚀、缓速、低摩阻、易返排的优良性能.优选了闭合酸压工艺,对该工艺的机理及优点进行了研究;对施工排量和用酸量进行了优化,形成了胶凝酸闭合酸压工艺.该工艺在河坝2井飞三段储层进行了现场试验,酸压前的产气量为2.96×104m2/d,酸压后产气量为204×104m3/d,增产69倍,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目前该工艺正在川东北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油田W9P1水平井灰岩储层具有低压、低孔、特低渗等特点,酸压是灰岩油藏增产的主要技术手段.根据低渗灰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改造的特点及关键点,在室内开展了超级胍胶(GHPG)前置液性能研究,利用Stimplan软件对多种酸压工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GHPG稠化酸能起到造缝、降温的作用,24h后的降解粘度为5mPa·...  相似文献   

12.
从储层的角度分析了储层改造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地面交联酸体系和施工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射孔、测试、酸压、泵排、探边五联作一体化技术,获得施工成功。对华北油田二连古生界潜山地层的进一步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吐哈油田三塘湖马56区块条湖组为致密灰岩储层,在裂缝方位和油藏多裂缝预测的基础上,利用滑溜水+弱交联液体系实施大排量、低砂比、沟通天然裂缝的分段压裂技术路线,通过采用前置酸预处理技术、多段塞降阻降滤技术、快速破胶技术、小粒径组合陶粒技术及井下微地震测试技术,三塘湖马56区块致密油藏的水平井多段压裂改造取得突破,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梁护战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6):102-103,106,9
常规酸压已成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储层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但是常规酸压存在酸蚀裂缝距离短,导流能力有限,难以沟通远处有效储集体等问题,为此,开展了超大规模酸压施工工艺新技术研究,通过酸压工艺与加砂压裂工艺二者的有机组合,有效增加了裂缝缝长,提高了裂缝导流能力.该技术在TH10411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根据压后效果评价,该工...  相似文献   

15.
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气藏剩余资源丰富,是华北油田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储层基质孔喉小、连通性差且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程度成为制约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精细预测泥灰岩裂缝发育区成为工作重点。通过优选拟声波模型反演、储层参数反演、应力场模拟及属性方位各向异性等技术,准确刻画了泥灰岩空间形态、泥质含量、应力应变特征及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综合评价指出了泥灰岩裂缝发育区。预测成果为束探1H井的部署及井轨迹设计提供重要依据。钻后证实预测结果准确可靠、预测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缓速酸酸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旭  尹玉川 《钻采工艺》2004,27(5):40-42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油气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油井完井后大多无产能,需要通过酸压增产改造措施,才能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在对油藏地质认识的基础上,优选酸液体系,对压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在地层中形成一定长度、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并有效沟通储集层。表面活性剂缓速酸酸压在TK466井的成功实践,将为今后油田高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华北油田家29断块与岔71断块高压油气层压裂改造难度大的问题,室内优选出溴化钠与硝酸钠复配加重剂,研发了高密度压裂液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的密度1.20~1.55 g/cm3可调,160 ℃、170 s?1条件下剪切90 min后黏度大于100 mPa·s。在华北油田进行了4口井的现场应用,与普通压裂液相比,施工排量提高了1.0~1.5 m3/min,砂比提高了5~16个百分点,井口压力降低了7~15 MPa,压裂效果较同区块邻井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复压裂造缝机理的研究表明,重复压裂井由于初次压裂裂缝以及油层生产活动引起的压力下降,导致近井地带的应力场发生变化,从而在重复压裂过程中引起裂缝的重新定向。结合华北油田桐西断块储层低渗透的特点,进妒了重复压裂参数的优化和压裂材料的选择,提出了选井选层的原则。重复压裂技术在桐47-43x井成功实施,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为桐西断块储层下一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裂缝监测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80%以上的井直接完井后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需要通过酸压改造沟通缝洞储集体后才能建产。但塔河油田储集体分布非均质性极强,且分布方向与地应力方向并不完全一致。酸压设计规模主要参考地震资料预测储集体离井筒的距离,通过地面检波器接收地层破裂时的微地震波信号来监测酸压裂缝方向、酸压裂缝长度、裂缝产状,改造地层现今主应力方向,为酸压改造效果评价,进一步优化酸压设计提供依据。现场实践证明,塔河油田酸压裂缝监测技术基本克服了井深的不利条件,成功监测了超深井大型酸化压裂时裂缝走向、裂缝长度及产状,基本满足了超深井储层改造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20.
酸岩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以某油田灰岩岩芯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并求取了酸岩反应速率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方程进行了验证评价,通过求取各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来评价影响酸岩反应速率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酸液浓度、地层温度、酸液粘度和圆盘转速,结果表明,它们对酸岩反应速率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粘度>转速>温度>浓度,为灰岩的酸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