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草莓为原料,对采用多菌种共固定化细胞混合发酵生成草莓果醋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酿造草莓醋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酒精发酵时糖度为14%,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5~6天,醋酸发酵时,接种量10%,底物浓度6%,醋酸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3℃。  相似文献   

2.
速冻草莓酿酒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速冻草莓为原料,通过对原料的前处理方式、发酵菌种及接种量、发酵温度、糖度、K2S2O5添加量、发酵周期等因素对草莓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原料漂烫处理,拉斯酵母接种量4%、发酵温度22℃、糖度20%,K2S2O5130mg/kg,发酵周期5d。  相似文献   

3.
对红枣醋生产中醋酸发酵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包括醋酸菌的筛选、发酵温度、醋酸菌接种量、初始酒度、初始pH值、装液量等对红枣醋醋酸发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枣醋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醋酸菌A1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34℃、接种量11%(v/v)、初始酒度为7%(v/v)、初始pH值3.0、装液量40%(v/v),发酵时间5 d,最终总酸含量可达到41.3 g/L.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苦瓜保健醋酸饮料,对苦瓜醋酸饮料的发酵工艺参数和口味调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适条件为发酵温度32℃,酵母接种量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发酵时间4d;醋酸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4℃,接种量10%,时间5d:成品果醋中原醋、蜂蜜、苦瓜汁的含量分别为12%、3%、50%.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草莓醋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压榨的草莓汁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工艺,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草莓醋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并分析了接种量、起始酒精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4个因子与醋酸酸度值关系的数学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接种最12.34%、初始酒精度6.44%vol、发酵温度30.57℃、发酵时间118.65h条件下,草莓醋酸度值的最高,预测值为4.44%,与实际值4.48%相符,说明该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草莓的附加值,研究多菌混合发酵酿造草莓果醋的工艺,主要考察原料糖度、温度和菌种量对草莓果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酿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多菌混合发酵法酿造苹果醋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糖度为18%,接菌种量为原料质量的10%,发酵温度为30℃,发酵周期16~18 d。证明多菌混合发酵法简化了工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果醋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火棘汁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生产醋饮料。运用正交实验确定酒精发酵的工艺条件为酵母驯化种接种量10%,加糖量3%,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5d;醋酸发酵的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10%,初始酒精度6%,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7d。  相似文献   

8.
李新社  何红梅 《酿酒》2007,34(3):81-82
以柑子汁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生产醋饮料.运用正交实验确定,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驯化种接种量为10%,加糖量3%,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为4d;醋酸发酵的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为15%,初始酒精度7%Vol,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苹果甘薯复合果粮醋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果粮醋最佳工艺参数,其最佳果粮比为2:1;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6%,发酵温度28℃,酵母接种量10%,发酵5d左右;醋酸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洒精度8%vol,发酵温度32℃,接种量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马尾松松针醋发酵工艺。方法 以云南产马尾松松针为原料,酿造马尾松松针醋,以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复合酶辅助浸提、酒精发酵、醋酸发酵3个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 马尾松松针中,黄酮含量5.78%、总糖含量0.78%、水分含量59.36%;优化后的最佳酶解浸提条件:pH 4、料液比为1:15 (g:mL)、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0.3%;最佳酒精发酵条件:酵母菌接种量0.4%,初始糖度15%,发酵时间9 d;最佳醋酸发酵条件:初始酒精度7%vol,发酵时间7 d,醋酸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此工艺条件下发酵的马尾松松针醋总酸为(4.27±1.02)%,黄酮含量为(3.72±0.73)%,感官评分92.43。结论 最佳工艺条件下酿造的醋成品色泽呈浅绿色,醋味醇和、酸甜味协调、带有松针特有香气。  相似文献   

11.
王储炎  范涛  胡庆国  许晨晨  陈晨 《食品科学》2015,36(23):233-240
果醋加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通过发酵酒精产生醋酸。现有资料表明醋酸菌菌种、发酵环境和初始酒精体积分数影响着醋酸产量。本研究以桑椹果酒作为发酵原料,从江苏恒顺醋厂醋醅中分离出的巴氏醋杆菌W6作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椹果醋的发酵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桑椹果醋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5 ℃,初始乙醇体积分数7.5%,接种量10%(V/V),转速16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桑椹果醋酸度可达到5.85 g/100 mL。实验证实W6菌株具有很强的产醋酸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蓝莓和酸樱桃为原料,制备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以总酸、感官评分和花青素含量为评定指标,考察沪酿1.01(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接种量、酒精度、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复合果醋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确定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醋酸发酵工艺,并对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的品质指标与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醋酸发酵工艺参数为:醋酸菌接种量10%,酒精度9%vol,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复合果醋的总酸含量可达(5.01±0.17)g/100 mL,花青素含量为(102.26±0.89) mg/100 mL,感官评分为(87.00±0.42)分。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最大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4.1±0.22)%,还原力(OD700 nm值)为(2.21±0.27),表明其抗氧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醋酸菌是影响纯种液态酿醋效率的关键因素。为获得高质量浓度醋酸生产菌,本研究将常规筛选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进行优良醋酸菌的筛选。采用高质量浓度酒精和醋酸培养基富集,挑取醋酸菌膜初步分离目的菌;借助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DNA保守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并获得一株产酸高的巴氏醋酸杆菌JST-S(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JST-S,BJST-S);在与沪酿1.01(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HN 1.01)进行发酵特性对比研究时发现,BJST-S在生长速率、产酸速率及耐醇和耐酸等方面均优于沪酿1.01;半连续发酵3批次BJST-S的产酸量维持在58.10~59.68 g/L,发酵强度维持在1.21~1.24 g/(L·h),说明该菌产酸特性稳定。研究结果可为醋酸工业化生产以及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高产酸且条件耐受性较好的产酸微生物,采用纯培养方式对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的产酸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共获得54株产酸菌。对分离得到的22株醋酸菌和32株乳酸菌进行了产酸能力测试及环境耐受性分析,筛选出的醋酸菌经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后为巴氏醋杆菌,产酸能力为(35.5±0.48)g/L,能耐受42℃高温、体积分数10%的乙醇和5.0 g/100mL的乙酸,且遗传性能较稳定;筛选出来的优势乳酸菌经鉴定后为戊糖片球菌,其产酸能力为(9.56±0.23)g/L,能耐受50℃高温和体积分数12%的乙醇。参与发酵的酿造微生物经过长期的高温、高酒精度和高酸驯化,分离得到功能菌种,具有耐受性好、致病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工业醋醅中分离出5株耐乙醇、耐高温的产醋酸菌株,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初步认定其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通过对其耐乙醇、耐高温发酵特性的研究,发现菌株FY4可耐受体积分数为12%的乙醇和43 ℃高温,在30 ℃和体积分数10%乙醇条件下产酸量达到最高,为61.2 g/L。在10 L发酵罐试验中,菌株FY4的产酸量始终高于醋酸菌AS1.41,在37 ℃和体积分数10%乙醇条件下,菌株FY4产酸量达到42.2 g/L,而在此条件下工业菌株AS1.41几乎停止产酸。结果表明菌株FY4具有高耐受性,可产生大量的醋酸,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红枣酒为原料,采用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进行半连续液态深层发酵,研究不同接种量和溶氧量对醋酸发酵的影响,并对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和红枣醋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半连续液态深层发酵酿制红枣醋,在溶氧量10%、分割留种量50%的条件下,发酵周期可缩短到14.5~15.5 h。红枣酒醋酸发酵初期奎宁酸和苹果酸含量均增加1倍以上,但在后续的快速产酸阶段又逐渐降低至发酵前的水平,乳酸在发酵初期被转化,最终降低至43.55 mg/100 mL。红枣酒经过醋酸菌发酵后,其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16.59%、42.98%、24.66%、27.87%和38.07%,因此可作为增强红枣产品功能特性的加工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分离手段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分离醋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ERIC)分型及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0株醋酸菌,经鉴定18株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2株为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经ERIC分型,18株巴氏醋杆菌属于5个分型(Ⅰ~Ⅴ型),2株醋化醋杆菌属于2个分型(Ⅰ和Ⅱ型)。经发酵特性研究,巴氏醋杆菌、醋化醋杆菌中Ⅱ型菌株的温度耐受性均优于Ⅰ型;巴氏醋杆菌Ⅰ型菌株产酸、产乙偶姻能力优于其他型的菌株。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的1株性能优良的菌株,为巴氏醋杆菌SAV-CP 1884,其可耐受高温45 ℃、酒精度10%vol及pH 3,乙酸产量高达9.87 g/L、乙偶姻产量为0.86 mg/mL。  相似文献   

18.
巴氏醋杆菌是醋酸发酵常用微生物,通过添加醋酸、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抑制剂和中间产物干扰TCA循环能量代谢,研究其对菌体生长和醋酸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添加质量分数1%的醋酸,胞内TCA代谢关键酶的表达量出现上调,胞内ATP含量增加了125%,表明能够强化TCA循环能量代谢,促进菌体生长。添加TCA循环抑制剂抑制TCA循环能量代谢,巴氏醋杆菌菌体生长和产酸受到显著抑制,菌体生物量分别降低了90%和87%,产酸量分别降低了90%和94%。添加0.05%草酰乙酸、琥珀酸、苹果酸等TCA中间产物,巴氏醋杆菌胞内ATP含量分别提高了202%、185%和165%,表明添加草酰乙酸等中间物质能够显著提高TCA循环偶联呼吸链产能,发酵72 h时,菌体生物量分别提高了92%、106%和104%,菌体产酸量分别提高了30%、33%和31%。实验结果表明,TCA循环能量代谢对巴氏醋杆菌菌体生长和产酸产生显著影响,TCA能量代谢的强化对醋酸发酵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苹果湿渣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得苹果醋.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发酵过程中糖度、酒精度和酸度的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酒精发酵最佳条件为:温度28℃,糖浓度12%,接种量10%,发酵时间5天;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温度32℃,初始酒精度6°,接种量8%,发酵时间6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