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2013年驻鄂某部队腺病毒7型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2013年1—3月,我院收治驻鄂某部队呼吸道感染患者306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结果 306例患者均来自同一部队,疫情波及整个营区,2013年1月中下旬形成发病高峰。患者中新兵占98%,发热、咳嗽、咽痛为主要表现,少部分患者出现腹泻、眼部不适、胸闷,部分患者扁桃体或咽后壁可见灰白色附着物。辅助检查:病毒学检测为腺病毒7型,近半数患者病初白细胞计数偏高,随后下降低于正常,可有血沉偏快,C反应蛋白升高,心肌酶谱升高、肝功能损害,其中肺部CT提示腺病毒肺炎52例。在301医院和302医院专家组指导下,经综合治疗均治愈出院。病程1~20(7.5±6.2)d。结论发生在驻鄂某部队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病原为腺病毒7型,以呼吸道传播为主。腺病毒7型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但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特征性表现是扁桃体灰白色附着物,部分出现其他脏器损害,腺病毒肺炎是影响病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概述 自2011年12月以来,我国不同地区先后发生多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暴发传染病疫情,疫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经实验室病原检测鉴定分别为B组55型、7型和14型腺病毒. 腺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但也可感染消化道、泌尿道、眼部、心肌等部位而引起疾病.通常认为B1、C、E组腺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而B2组主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全球多次报道由腺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在新兵中暴发流行[1-8].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单位由腺病毒7型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1起由腺病毒7型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结果 2013年1月13日~2013年2月4日,共有1400人的某单位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其中440例(31.43%)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有咳嗽(95.45%),381例有咽痛(86.59%),375例咳白痰(85.23%);全部有咽部充血;白细胞计数在(4.00~9.00)×109/L范围内有283例(64.32%);肝功异常36例(8.18%);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者74例(16.82%);存在肺部CT异常266例(60.45%);腺病毒基因阳性111份(25.23%),其中82份(73.87%)标本的反应产物经测序证实为腺病毒7型。均经过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好转出院。结论此次疫情主要是由腺病毒7型引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播快、感染率高的特点,多为轻症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4.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小儿科病毒研究室主管技师许东亮等 ,在该科主任张国成副教授的指导下 ,日前完成的“快速诊断小儿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方法学研究”课题 ,对小儿肺炎的防治以及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与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腺病毒诊断方法相比 ,这项研究成果可使检出时间由病毒分离方法的1~3周缩短到2~3小时。诊断腺病毒感染“提速”@张中桥  相似文献   

5.
罗丽  龙博文  陈小金  刘洪 《武警医学》2020,31(7):565-567
 目的 了解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病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7至2019-06在萍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7656例的病例资料,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鼻咽分泌物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抗原。7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腺病毒。结果 7656例患儿中,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25.57%,检出率排名前三的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3.39%),腺病毒(4.79%),甲型流感病毒(3.24%)。各年龄组患儿病毒检出情况:<1岁组30.11%,1~<3岁组25.79%,3~<6岁21.80%,≥6岁16.08%,年龄越小患儿病毒检出率越高,不同年龄组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呼吸道合胞病毒在<1岁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21.51%,腺病毒在3~<6岁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10.27%。不同性别阳性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RSV、IFVA感染集中在冬春季,ADV、IFVB感染集中在4-6月,其他病毒呈全年散发。检出12例(0.16%)2种病毒协同感染。结论 病毒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了解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流行病学对临床诊疗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确定成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评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7型腺病毒呼吸道感染致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咳嗽评分、咳嗽时间、影像资料、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并就以上指标与42例轻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4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危重症评分为(69.75±8.24)分,表现高热和剧烈咳嗽,发热持续时间12~24(16.21±6.54) d。66例中生命体征异常和低氧血症28例,胸部CT示叶、段性的实变伴毛玻璃影29例,影像学上进展多表现为大片实变为主的病灶,可出现范围迅速扩大、密度增高和多种不同形态的新发病灶,入院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增高25例,血小板计数减少5例(血小板计数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P<0.05)。结论 持续高热并咳嗽评分>2分,胸部CT出现大片实变和迅速进展为大叶性病灶,氧合指数降低,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是成人腺病毒肺炎向重症发展早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病毒感染后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壁发生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并常累及支气管周围组织及肺叶间隔。有时坏死和水肿可延伸至终末气道及肺泡内。偶可发生局限或广泛的出血性肺水肿和毛细血管栓塞。各种病毒引起的病变都是相同的。作者对123例经病毒补体结合试验确定为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并有充分临床和放射学资料的患者做了分析。其中65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8例为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小婴儿病毒流行情况。方法收集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小婴儿215例,抽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1 mL送检,进行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九联检以及优生十项等,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可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可检出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以及风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细小病毒等。记录各种病毒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为17.67%(38/215),腺病毒阳性率为8.37%(18/215),副流感病毒Ⅰ阳性率为2.33%(5/215),副流感病毒Ⅱ阳性率为1.40%(3/215),风疹病毒阳性率为1.86%(4/215),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阳性率为9.77%(21/215),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为1.40%(3/215),细小病毒阳性率为0.93%(2/215)。结论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小婴儿中,病毒感染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珠海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CAP患儿1793例,入院当天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清中的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血清MP特异性IgM。结果1793例CAP患儿中病原学检测阳性者1380例(77.0%):细菌感染635例(35.4%),病毒感染385例(21.5%),肺炎支原体感染521例(29.0%),肺炎衣原体感染33例(1.8%),混合感染223例(12.4%)。肺炎链球菌位居细菌感染首位,共216例(12.0%),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感染首位,共183例(10.2%)。≤1岁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感染病例数的构成比均高于〉1岁组(P〈0.05),而≤1岁组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病例数构成比低于〉1岁组(P〈0.05)。结论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是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在≤1岁组多见。肺炎支原体在〉1岁组多见。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对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110例,采取静脉血检测肺炎衣原体IgG和IgM抗体。结果:本组患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率为70%;17例(15.5%)患者有肺炎衣原体近期感染的急性抗体,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占的比例最高(41.2%),其次为肺炎(17.6%)。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结论:肺炎衣原体是成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应当引  相似文献   

11.
冬兰  李华芬  于丽 《人民军医》2001,44(12):713-713
老年人呼吸系统在应激、患病等情况下易合并感染 ,并向下蔓延 ,这已成为各种医院内感染中致死率较高的因素之一。 1996~ 2 0 0 0年 ,我院老年人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86例 ,现就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86例中 ,男 80例 ,女 6例 ;年龄 62~ 86岁。均符合文献标准[1] 。对住院 4 8h后出现发热、胸痛及肺部出现音等症状者进行痰培养 (细菌及真菌 ) ,同时行肺部X线检查 (84例 ) ,并进行菌型鉴定和药敏实验。1 2 菌群检出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 老年人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 86例菌群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 ,肺炎…  相似文献   

12.
杨正之 《人民军医》1998,41(2):93-94
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的最常见诱因,也是引起呼吸衰竭及肺心病的重要因素。防治感染是控制COPD病情发展的综合措施之一,而明确致病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关键[1]。我们分析了我院2年来COPD患者支气管-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群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选择1995年1月~1996年12月住院COPD206例,分为两组。I组为院外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组,计118例,其中男85例,女33例;年龄47.5土15.6岁。Ⅱ组88例为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组,男65例,女2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门诊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患者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布,提高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快速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门诊27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博卡病毒和鼻病毒8种呼吸道病毒及其亚型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在277份标本中,138份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9.82%;在阳性标本中,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Ⅲ型位居第3;4份标本检出两种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以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为主;不同性别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无差异(P>0.05);与夏秋季比较,冬春季病毒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是冬春季门诊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体,其他依次为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和偏肺病毒.荧光定量PCR可快速明确此类患者的病毒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疫情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对某部营区内的群发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病因学研究,以明确诊断,控制并预防疫情扩散.方法 采集32例住院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其中4例有急件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血清标本采用欧蒙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ELISA法进行20种呼吸道相关病原IgM抗体筛查,双份血清进行滴度比较;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细菌培养.依据血清学结果对咽拭子进行相关病原DNA的提取、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 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中腺病毒IgM阳性12例,肺炎衣原体IgM阳性15例.TFA检测结果显示肺炎衣原体kM阳性17例,肺炎支原体、流感A病毒、副流感病毒IgM阳性各1例.4例双份血清中肺炎衣原体和腺病毒IgM各有2例滴度呈4倍变化.细菌培养及病毒分离培养均阴性.1例高热患者咽拭子标本3对腺病毒相关引物PCR呈阳性,测序显示为腺病毒11型.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大部分病例有效.结论 结合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结果,判断此次疫情的原因主要为腺病毒及肺炎衣原体的合并或交替感染.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引起人类疾病的首位原因,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已证实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是引起ARI的主要病原。本文就我院1994年11月~  相似文献   

16.
曾敏  胡金刚 《武警医学》2012,23(6):521-52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临床常见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特别是学龄儿童更易感染,MP呼吸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达80.6%[1]。MP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喘息等,并且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可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疾病[2]。我院自2007-05至2010-05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95例。  相似文献   

17.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病,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我科1994~1997年间,对58例RRI患儿用维生素A加葡萄糖酸锌联合进行预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患儿主要为门  相似文献   

18.
腺病毒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易于在部队引起流行,由于常规病毒病原检验要求较严,费时较长,阳性率一般为50%左右,因此很需要建立一些更敏感、简便的诊断方法。70年代提出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简便,敏感性高,不需要贵重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 ,而细菌和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的致病病原体 ,正确快速地鉴别两者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在急性感染中 ,临床常用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最普遍的指标 ,反之为病毒性感染。本文对 69例正常小儿和 1 2 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 ,治疗前检测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进行观察 ,以探讨和评价ANC和NAP检测对急性呼吸道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中的参考价值。1 材料和方法1 1 检测对象 为初入院未经治疗的小儿急性呼…  相似文献   

20.
腺病毒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儿童腺病毒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炎症反应突出,肺外表现多见,易遗留肺部后遗症。X线是腺病毒肺炎诊断与随访的最基本手段,但在病因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CT尤其是HRCT对于儿童腺病毒肺炎的诊断及后遗症的随访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