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临床亚型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方法:对1992—2003年3764例首次住院的分裂症患者临床亚型的构成比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年限之间五种临床亚型构成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值为407.6,P〈0.005,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分裂症患者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偏执型、未定型分裂症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分裂症临床亚型在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可能与文化背景和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型情况。方法对3 864例住院2次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亚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两次住院分型符合率:第2次住院患者分型与第1次符合率为76.4%,第3次符合率为64.5%,第4次符合率57.4%,第5次符合率50.0%。偏执型和未定型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率最高,而青春型、紧张性和单纯性所占比率较少,并且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偏执型和未定型有增加趋势。结论多次住院分裂症患者分型存在变化,分裂症临床亚型构成近年来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偏执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35例和中西医结合组(利培酮+龙胆泻肝汤)35例,治疗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使用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评定中医症状疗效积分.结果 偏执型分裂症中医分型中慢性病人气滞血瘀型多见,非慢性病人以痰湿内阻型较多见;疗程结束后,两组的BPRS评分均有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利培酮组总有效率71.4%;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总有效率91.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辅助治疗对偏执型分裂症患者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青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一般资料,为临床诊疗、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我院2002至2011年住院病历2 498份,分析青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疾病构成比的情况.结果:发现该期间25岁以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共计635例,占住院总人数的25.4 %,各类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构成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89.6 %的年龄集中在18~25 岁,11~17岁住院构成比存在性别差异.各类精神障碍住院构成以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境障碍为主.结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总住院发生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应积极预防,采取有效治疗,避免社会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张丽 《包头医学》2007,31(2):77-78
目的:深讨舒思对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0例分裂症患者治疗 16周,采用 4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舒思治疗分裂症疗效显著,副反应轻.结论:舒思对分裂症有肯定疗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及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 采集2153例宫颈中心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杂交捕获技术对HPV DNA进行检测.采用凯普导流杂交HPV分型技术检测3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HPV亚型.结果 ①2153例受检者中701例HP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达32.6%;其中以宫颈癌患者感染率最高,达93.9%,其次为宫颈上皮内瘤变,达54.6%.②高危型HPV感染好发于30岁以上,40~59岁是高危型HPV最高发的年龄阶段.③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高危型HPV DNA病毒载量有上升趋势.④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主要的感染类型为16、52和58亚型.低危型主要为11、6和42亚型.⑤CIN I主要感染亚型为16、52和33亚型,CINⅡ主要亚型为16、58和18亚型.CINⅢ主要亚型为16、52和58亚型.⑥高危型HPV感染者多重感染率为23.O%,其中双重感染18.9%.三重及以上感染4.1%.CIN I、CINlI和CIN III多重感染发生率未发现明显增高趋势.结论 高危型HPV DNA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极有价值.HPVl6仍然是最应关注的高危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7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滤泡型乳头状癌表现为甲状腺结节.17例中部分有完整包膜,部分无包膜或局部有包膜.镜下肿瘤细胞构成滤泡结构,滤泡不规则,不见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大,轮廓不规则,毛玻璃样核可见,核沟、核内包涵体可见.免疫组化可以表达CK19、Galectin-3、HBME-1.结论 滤泡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一个亚型,主要构成滤泡结构,不见乳头形成.可被分为包裹亚型与浸润亚型.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滤泡癌鉴别有一定困难,正确认识其细胞核特征并结合免疫组化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杨晓春 《安徽医学》2005,26(5):384-386
目的观察和探讨综合医院内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发病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我科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分布资料,研究其中肺结核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布状况、地区构成比、涂阳患者发生率和临床类型。结果我院住院肺结核患者的总发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患者中,来自农村地区的比例最高,年龄构成中以青壮年发病最高,性别比例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涂阳患者占住院肺结核患者约30%,重症肺结核患者的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我院住院肺结核患者发病率仍然较高,且重症患者逐年增多,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朱君涵  胡欣  李妍  梁霄  马小平  杨顺娥 《广东医学》2014,35(15):2357-2359
目的 分析维吾尔族、汉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学亚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16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Hans法则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两类免疫亚型,采用x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与免疫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维吾尔族中GCB亚型占34.4% (22/64),non-GCB亚型65.6%(42/64).汉族中GCB亚型占33.0%(34/103),non-GCB亚型占67.0% (69/103).维、汉族DLBCL患者免疫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56).汉族DL-BCL年龄、IPI评分与免疫学亚型有关(P<0.05),Non-GCB亚型的维、汉DLBCL患者临床特征在年龄、B症状、IP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DLBCL不同亚型中年龄、IPI评分比较有差异;Non-GCB亚型中维、汉在年龄、IPI评分、B症状方面比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预后情况及第一癌与第二癌间各分子亚型的一致性.结果 (1)检出第一癌Luminal A型65例,Luminal B型17例,HER-2过表达型13例,TNBC型21例;第二癌Luminal A型67例,Luminal B型15例,HER-2过表达型10例,TNBC型24例.BPBC第一癌与第二癌在分子亚型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各亚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3)各分子亚型的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TNBC型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分子亚型(P<0.01).结论 第一癌发病年龄早、肿瘤直径大、病理组织学高分级和TNBC分子亚型是BPBC发病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情况、病因及死亡原因,为临床治疗ARF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RF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老年(≥60岁)ARF患者的发病情况、ARF的病因和死亡原因构成.结果:ARF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性别构成相对稳定,老年患者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肾前性、肾性、肾后性ARF分别占52.0%、36.0%、12.0%.200例ARF中死亡52例,总病死率为26.0%,其中肾前性因素所致ARF病死率占36.5%,明显高于肾性、肾后性因素所致ARF(P<0.01).结论:ARF患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高龄化趋势.引起ARF的病因以肾前性因素为主,肾前性ARF病死率最高.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若明确ARF病因和死亡原因,早期充分血液净化、对症支持治疗可改善ARF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不同亚型与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62例SPI患者随访8个月,以临床表现和醋酸白试验判定SPI 3种转归结局:发展为典型CA、SPI持续存在、SPI消失,依次分为A组、B组、C组;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62例SPI患者感染的HPV亚型,分析HPV亚型与SPI 3种转归结局的关系.结果:62例SPI患者共检出9种HPV-DNA亚型合计125个,其中单一型别感染45例(72.58%),低危型感染38例(61.29%).多重型别感染、高危型感染的复发率高于单一型感染、低危型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的转归与感染的HPV亚型有关,临床应重视多重型别和高危型别感染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一直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经典特征.近年来,一类以自发性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临床特点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并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我们将我院此类患者的临床及诊治特点予以观察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道非肿瘤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肠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1998-2009年因常见的13种肠道非肿瘤性疾病住院患者2 2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职业、血型等特征.结果 1998年住院患者71例,2009年达到376例,年均增长速度为16.36%.男女肠道非肿瘤性疾病病种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肠道非肿瘤性疾病住院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型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肠道非肿瘤性疾病住院有逐年增加趋势,中年患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5.
双相情感障碍和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对照研究刘哲宁,杨玲玲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显著特点[1],但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模式、性质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我们对双相情感障碍和偏执型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认知功能作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布及危险因素,指导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对收治的63例年龄在18 ~ 45岁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卒中亚型.结果 本组患者TOAST亚型构成比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9.5%、小动脉闭塞(SAO)型17.5%、心源性脑栓塞(CE)型22.2%、其他明确病因(SOE)型20.6%、不明原因病因(SUE)型30.2%.危险因素构成比为:嗜烟60.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8.1%、高血压30.2%、高脂血症28.8%、嗜酒28.8%、心脏疾病22.2%.结论 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年轻患者(<3 0岁)以其他明确病因型及不明原因型脑梗死多见.嗜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嗜酒、心脏疾病、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作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急性期及时、正确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脑梗塞临床分型主要为:完全型、进展型、可逆性脑缺血发作,其中前两型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偏执型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变化.方法 在1.5T磁共振仪器下得到19例首发未服药的首发偏执型分裂症患者和30例在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年限无显著差异的健康对照者的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图像.以DTI-studio软件和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的分子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在SPM软件中进行两样本t检验,获得两组FA差异统计参数图(以p=0.001未阈值,以体素集合大于100为显著性差异区域).结果 患者组右侧丘脑的FA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x=18,y=-10,z=14,cluster=194,t=-3.27,P=0.000),右侧岛叶区FA值升高(x=34,y=-10,z=12,cluster=113,t=4.50,P=0.004).结论 偏执型分裂症有些脑区可能存在相反的白质完整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陈应柱  刘刚  杨璞  杨德刚  黄金忠  刘筱洁  朱艳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45-1245,1286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的构成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8例ACI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按照OCSP标准分为4大亚型,分析不同亚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OCSP各亚型构成比:完全前循环型13.46%、部分前循环型30.29%、后循环型19.71%、腔隙性梗死型36.54%;OCSP四个亚型中,完全前循环型NIHSS评分最高、预后最差;其次为后循环型和部分前循环型,腔隙性梗死型NIHSS评分最低。与腔隙性梗死型比较,完全前循环型和后循环亚型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患者NIHSS评分随OCSP不同亚型而变化,OCSP分型可作为ACI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其复发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各亚型的构成、危险因素及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本院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1例的临床资料,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结果TOAST分型各亚型构成为不明病因型(SUE)42.3%、小动脉闭塞型(SAO)30.9%、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7.3%、心源性栓塞型(CE)9.3%、其他明确病因型(SOE)0.2%;各亚型分布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脑卒中各亚型1年复发率分别为CE33.3%、SUE14.6%、LAA 13.7%、SAO6.9%;各亚型在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糖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OAST分型各亚型间的复发率及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