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首要的是必须深化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减少政府部门间因推诿扯皮、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造成的巨大协同阻力与高昂协同运行成本。”当今世界正在被“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所重构并形成“三元复合而又融合”的崭新社会,其基本手段就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予以重构与实现,这“三化”因此成为新时代新社会的鲜明特征。感知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数字化;链接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网络化(通过信息空间);信息空间作用于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方式是智能化。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交易的平台,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仍然存在。这种不对称有可能是单向的,也有可能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3.
数字家庭不是数字化电器的简单组合,也不等同于智慧家居,而是数字化技术在家庭中全方位、各角落地渗透。在数字家庭中,用户不仅能以传统方式上网、搜集信息、工作和休闲,还可以在多种终端上进行内容存储和信息处理。简单地说,就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透过“任何装置”实现家庭和外界、家庭内部的信息交流,享受视觉与听觉盛宴的极致感受。  相似文献   

4.
任何经济信息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作用。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等原因使经济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阻碍,造成信息贫乏,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信息不对称是经济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经济现象。本文讨论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仍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在信息流通中改善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5.
王中 《中国信息界》2006,(12):41-43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活动的参与人对市场特定交易信息的拥有是不相等的,有些参与人比另一些参与人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市场交易发生的前后分别可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政府规制可以在一些方面对此进行有益的补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工作中,搞信息化建设的人也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由于这个因素造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长建不结的“胡子”工程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韩群  陈颖 《通信世界》2007,(18A):17-17
今年世界电信目的主题是“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年轻一代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标志着国际社会赋予电信业更加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职责,要求电信业站在信息社会主体的高度认识自己,为构建信息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吉斌表示,  相似文献   

8.
毕晶 《信息技术》2007,31(6):134-136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要想富,先修路”的致富准则已经不符合今天的时代背景,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资讯者生存”,信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大部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再加上农村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农村信息传输不通畅,这是造成城乡差异、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安琪 《数字通信》2004,(11):102-103
“可持续发展”概念由1987年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是“发展既要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人们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一咱新的发展观。随着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现在的信息社会,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上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信息通信业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并且将普通的,易使用的、公平的和可负担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服务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关键目标。  相似文献   

10.
郭小香 《中国信息界》2005,10(14):15-16
“信息化”、“信息社会”这些概念,虽然在几十年前才出现,但在马克思那个时代,信息社会的端倪已有所显露,马克思、恩格斯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一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印制电路资讯》2010,(3):I0001-I0001
TCL收购汤姆逊,联想收购IBM和正火热上演的吉利并购沃尔沃,以及PCB业内的美国惠亚收购中山添利,美国TTM并购美维,以及被行业内誉为“并购王”的台湾欣兴集团的一系列并购案,都充分说明了大多数企业在获得经营的成功后,通常会利用资本运营的方式如并购或重整,以获得企业进一步的快速成长,但并购、重组、整合会碰到各种困难,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收购战略目标不清晰……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互联互通、连为一体,业务上相互交叉渗透,使人们通过其中一网就可以享受到其他网络的业务服务。“三网融合”是人们对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企盼,也是广大科技产业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结果。多年来“三网融合”一直是社会各界的一个焦点和热点。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率先提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行动计划”,1994年又提出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构想。这一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一股强大的全球信息化浪潮。1995年,西方7国集团部长级会议提出建立全球信息社会,并就建立GII达成共识。1996年美国通过新电信法,对实行了62年的《1934年电信法》进行了修改,其核心就是所谓的“双线世界“(Two—wire World),即要求地方电话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对进入家庭的地方电话服务和电视服务不再垄断,这引起美国电信、传媒娱乐、互联网等领域新一轮的兼并重组高潮。2001年3月15日我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重点建设宽带接入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这是第一次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议形式,明确要求促进“三网融合”。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个人机是一种新的社会资产——这是日本和美国关于个人机应用与市场共同的观念.但是,教育个人机的引进与普及的途径,美国和日本却大相径庭.具体地说,在日本是通过学校普及个人机的,而在美国,却是通过家庭引进个人机的.计算机教育始于家庭的美国和现在学校受个人机教育后再渗透到家庭的日本,为什么两个国家的作法截然不同呢?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美国的传统观点认为,教育的起始点在家庭,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学校的老师是第二位的.个人机教育自然也是如此.其二,“家用个人机”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接受,市场开始形成;而“学校用个人机”的概念和市场则还没有建立起来.换句话说,学校这一应用个人机的现场,仅仅是个人机普及的过程,而不是市场;而家庭,相对于学校这一普及过程来讲,才是市场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大赛”九月份初评,十月份进行了终评。在观摩作品的时候,评委们对一些纪录“家庭经历”的DV纪录片非常感兴趣。这里有孩子成长、老人生日、夫妻旅游、小区拆迁、小升初考试、夏令营等等,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内中小企业规模有限,业务上普遍存在投入多、风险高,而收益少的特点,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与大型企业差距明显。再加上没有公开信息,金融机构难以逾越信息不对称的障碍”(《给中小企业“输血”6000亿工信部大手笔治标更需治本》,“产业”,2009年4月5日)。  相似文献   

16.
《通信世界》2009,(19):13-14
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保障儿童网上安全”,旨在呼吁各国政府及社会充分关注儿童网络安全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抵御互联网中不良信息对儿童成长的伤害,使互联网能够更好服务于广大儿童。而在5月1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09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正是此主题下召开的。  相似文献   

17.
记得在《发烧友》初问世时,我曾在“致读者朋友”中说要打消“孩子是自己的好”这一偏见;如今,这“孩子”满周岁了,我应该说些什么呢?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对关心、扶持、呵护这孩子的所有作者、读者与业者朋友心存感激之情。没有你们的看顾,《发烧友》生存尚难,遑论成长壮大?而如今,我们的发行量在成长,作者队伍在成  相似文献   

18.
地空"数据链"传输内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空“数据链”是一种采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应用协议,实现航空武器平台和陆基战术数据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空战术系统效能的系统.简要阐述了“数据链”的传输过程就是地面向载机自动发送战场综合空情态势信息,并且自动接收和处理载机回传的各种信息;载机能够正确、实时地接收处理各项指令和各类信息.根据实际作战需求重点从总体上归纳了“数据链”传输的具体内容,主要由上传信息和回传信息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9.
据联合国消息,联合国信息社会小组(UNGIS)于7月底正式成立,这是为响应信息社会世界峰会“行动计划”而作出的举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是该小组的发起者,在该小组成立的第一年内,将由国际电联担当主席。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基于网络的社会。其中,我们的购物方式逐渐由传统的形式向网络购物转变。文章分析了网络购物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认为使用智能代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