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奶牛产奶量、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接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K)及APS20、APS55和APS90组,每组11头。所有试验牛均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灌服温水200 mL,试验组分别灌服20、55、和90 g/d的APS溶液200 mL,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正试期内,每10 d统计1次产奶量;于正试期的第0、30、6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中体细胞数(SCC);于正试期第0、30、60天晨饲前,采集奶牛尾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中相关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结果】在试验全期,各组产奶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细胞数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和60天时,APS55组体细胞评分(SCS)均显著降低(P<0.05),APS20和APS90组SCS在各时间点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APS90组极显著高于APS55组(P<0.01)。在免疫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天时,APS20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增加(P<0.05),APS55与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且APS55与APS90组IL-2含量极显著高于APS20组(P<0.01);第60天时,APS55组血清中IL-6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抗氧化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SP90组血清中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增加(P<0.01),且显著高于APS20组(P<0.05)。【结论】55 g/d APS可以提高奶牛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并且降低乳中体细胞数,结果为APS在奶牛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泌乳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年龄、胎次和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奶牛,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不含APS的基础日粮;Ⅱ~Ⅳ组分别饲喂添加10、50和100 g/(头·d)APS的基础日粮,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随着APS添加剂量增加,Ⅱ、Ⅲ、Ⅳ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酐(CRE)、总胆固醇(CHO)、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APS添加剂量增加,Ⅱ、Ⅲ、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呈下降趋势,且给药第10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生产中以黄芪多糖推荐剂量饲喂奶牛安全可靠,达到10倍推荐剂量时也无安全性问题,黄芪多糖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抗氧化剂和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奶牛养殖。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蒲公英和金银花复方中草药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0头处于泌乳中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300 g/d的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试验第1~3周,试验Ⅲ组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奶牛的乳脂率最高,对照组奶牛的乳脂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Ⅲ组奶牛体细胞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奶牛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CK)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研究表明,黄芪、蒲公英和金银花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显著提升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和乳脂率,改善奶牛的肝肾功能,但对牛奶中乳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明显,适宜添加量为200 g/d。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究黄芪多糖(APS)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择80头体重相近、健康的断奶羔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羔羊饲喂基础日粮,黄芪多糖组羔羊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4 g/kg的黄芪多糖,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0.2 g/kg和0.4 g/kg APS组羔羊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 g/kg和0.4 g/kg APS组羔羊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2 g/kg和0.4 g/kg APS组羔羊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2 g/kg和0.4 g/kg APS组羔羊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2、0.4 g/kg APS组羔羊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 g/kg和0.4 g/kg APS组羔羊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断奶羔羊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适宜添加量为0.2 g/kg。  相似文献   

5.
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蛋鸡血清及蛋黄中脂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APS)对蛋鸡脂肪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生产性能相近的380日龄海兰灰蛋鸡1 44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150、200和250 mg/kg黄芪多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蛋鸡料蛋比较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Ⅴ组(P<0.05)。试验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试验Ⅳ组蛋鸡血清TC含量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蛋鸡血清TG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Ⅴ组(P<0.05);试验Ⅳ组蛋鸡血清LDL-C和HDL-C含量均最低,但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Ⅴ、Ⅵ组蛋黄中TG含量较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蛋黄中TC和LDL-C含量有所降低,HDL-C含量有所提高,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黄芪多糖能够调节脂质代谢,以50~150 mg/kg为蛋鸡饲粮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对仔猪腹泻率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0头1日龄仔猪随机分为3组:黄芪多糖组、土霉素组以及不做任何保健的对照组。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组和土霉素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芪多糖组和土霉素组腹泻率无显著差异(P>0.05);黄芪多糖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显著高于土霉素组和对照组(P<0.05);黄芪多糖组的CD3+细胞在外周血中所占百分比高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CD8+细胞低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CD4+/CD8+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VC)和菌酶复合物配合葡萄糖两种治疗方法对抗生素中毒的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挑选体重约(250.00±10.23)kg的抗生素中毒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对照组奶牛静脉注射葡萄糖和VC,试验组奶牛口服葡萄糖和菌酶复合物,连续用药7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8 d,试验组奶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减少(P<0.05),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钠(Na)、磷(P)和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ALB)和钙(Ca)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8 d,试验组奶牛血常规、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指...  相似文献   

8.
选择4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n=10)。预饲1周后,分别在各组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0、200mg、300mg、400mg的大豆黄酮(DA),连续60d。试验开始时及第10、30、60天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结果表明,第60天时试验Ⅲ组血清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血清中T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个试验组血清T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但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DA可通过改变糖及脂肪代谢来增强奶牛对热应激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甘草多糖对AA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无病的AA肉仔鸡1 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500、1 000 mg/kg的甘草多糖。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鸡的试验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2 (IL-2)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干扰素-γ (IFN-γ)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肉鸡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鸡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精多糖对种鹌鹑生产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 000只产蛋鹌鹑、500只雄性鹌鹑(仅用于配种),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黄芪多糖及0.1%、0.4%和0.8%黄精多糖的试验饲粮,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产蛋鹌鹑、25只雄性鹌鹑。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0.4%黄精多糖组和0.4%黄芪多糖组的产蛋率及平均蛋重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0.1%黄精多糖组(P<0.05),0.4%黄精多糖组、0.8%黄精多糖组、0.4%黄芪多糖组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各试验组蛋黄色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黄精多糖组、0.8%黄精多糖组和0.4%黄芪多糖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0.1%黄精多糖组和对照组(P<0.05)。3)0.4%黄精多糖组、0.8%黄精多糖组及0.4%黄芪多糖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0.4%黄精多糖组、0.8%黄精多糖组以及0.4%黄芪多糖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和0.1%黄精多糖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0.4%和0.8%黄精多糖均能提高种鹌鹑生产性能,增加蛋黄色泽和哈氏单位,提高孵化性能,提高血清抗氧化性能,其中以0.4%黄精多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奶牛、新生犊牛血清指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添加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头健康、第3胎次、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饲喂基础饲粮+30 mL/(d·头)的异位酸,Ⅱ组饲喂基础饲粮+60 mL/(d·头)的异位酸。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到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在产后10和21 d,Ⅰ、Ⅱ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Ⅰ、Ⅱ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瘤胃氨态氮(NH 3-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产前10 d,Ⅱ组奶牛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奶牛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在产前10 d和产后21 d,Ⅱ组奶牛血清尿素氮(U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21 d,Ⅰ、Ⅱ组奶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产前10 d,Ⅰ组奶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和21 d,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10 d,Ⅱ组奶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Ⅰ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 d,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在产前10 d和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6)Ⅰ、Ⅱ组新生犊牛血清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新生犊牛血清IgA、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奶牛的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犊牛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试验中,奶牛围产期饲粮中异位酸适宜添加量为60 mL/(d·头)。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SI)和黄芪多糖(APS)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况良好、分娩日龄相近的2胎"长×大"二元杂交健康母猪7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母猪。SI和APS以1∶5比例混匀,对照组饲喂不添加SI和APS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00、200和300 mg/kg的SI和APS混合物。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100、200 mg/kg水平组哺乳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mg/kg水平组21 d泌乳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00 mg/kg水平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200 mg/kg水平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白细胞介素-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300 mg/kg水平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试验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 mg/kg水平组的乳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另外2个试验组(P0.05),100、200 mg/kg水平组乳糖率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I和APS能够改善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在本试验条件下,SI和APS混合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瘤胃降解蛋白(NFC/RDP)水平对与围产期奶牛生殖和泌乳相关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的影响。随机选取体况良好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6组(试验Ⅰ~Ⅵ组),每组8头,于产前28 d起各组饲喂能氮水平一定,NFC/RDP水平分别为2.87(试验Ⅰ组)、3.31(试验Ⅱ组)、3.47(试验Ⅲ组)、4.04(试验Ⅳ组)、5.06(试验Ⅴ组)、5.17(试验Ⅵ组)的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相同日粮,试验至产后7 d结束。结果显示,饲喂不同NFC/RDP水平日粮后,不同观测时间的奶牛血清E2、P、PRL、LH以及FSH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日粮NFC/RDP水平为4.04的试验组(试验Ⅳ组)奶牛产后第1天、第7天血清P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1);产后第1天、第7天血清PRL浓度分别极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1、P<0.05);产后第1天、第7天血清LH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1);分娩前28 d、14 d,产后第1天、第7天血清FSH含量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P<0.01)。结果提示,日粮NFC/RDP水平与围产期奶牛血清E2、P、PRL、LH以及FSH浓度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且当日粮NFC/RDP水平为4.04时,有助于维持奶牛能氮平衡状况、降低奶牛围产期代谢障碍性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用中药复方"清热散"对热应激期的奶牛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奶牛产奶量及理化指标的影响。30头泌乳奶牛被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添加纯中药,250 g/d·头)、试验Ⅱ组(添加益生菌+中药250 g/d·头)、对照组(零添加),饲喂30d。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平均日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8.30%(P<0.01);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的乳蛋白浓度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的呼吸频率在试验期各阶段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Ⅱ组的T3、T4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ACTH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内,试验组的CK浓度均低于对照组,AST浓度以试验Ⅰ组最低,试验组的ALT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本试验表明"清热散"对缓解夏季奶牛的热应激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脂质体对肉鸡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将240只1日龄三黄鸡肉鸡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黄芪多糖溶液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m L/kg黄芪多糖溶液),黄芪多糖脂质体低、中、高剂量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200 m L/kg黄芪多糖脂质体),正式试验期持续42 d。于试验的第14天、第28天和第42天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鸡采血,制备血清,测定并比较各组肉鸡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溶菌酶(LZM)、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在试验第14天,黄芪多糖脂质体低、高剂量组肉鸡血清中的NO、LZM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黄芪多糖溶液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的LZM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黄芪多糖溶液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28天,黄芪多糖脂质体低剂量组肉鸡血清中的LZM、IFN-γ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黄芪多糖溶液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血清LZM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黄芪多糖溶液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的血清IFN-γ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42天,黄芪多糖脂质体低剂量组肉鸡血清中的NO、IL-2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血清IL-2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综合4项免疫指标来看,黄芪多糖脂质体在肉鸡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0 mL/kg,适宜添加时间为28 d。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组方中草药添加剂抗奶牛热应激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经产、胎次相同、体重和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200 g/(d.头)的黄芪组方中草药粉剂。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肛温和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采食量在第2周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奶量在第5、6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4、总SOD活力在第4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活力在第20和第40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40天血清内毒素和热应激蛋白HSP7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0.53%和6.27%(P>0.05),MDA含量在第4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以上结果可见,黄芪组方中草药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提高血清T4水平,降低内毒素、HSP70和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力,从而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减轻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灵芝多糖(GLP)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淋巴细胞增殖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IBDV抗体阴性雏鸡15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5只,分别设为GLP高、中、低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黄芪多糖(APS)组和IBD模型组。18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鸡人工感染IBDV。21日龄时,GLP高浓度组(GLP,40 mg/kg/d)、GLP中浓度组(GLP,20 mg/kg/d)、GLP低浓度组(GLP,10 mg/kg/d)、APS组(APS,10 mg/kg/d)雏鸡灌服给药,连用5 d。20,27,34,41日龄时,MTT比色法测定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6浓度。结果表明:41日龄时,各浓度GLP均能提高IBDV感染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OD_(490)值,其中GLP中、低浓度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IBD模型组比较,各浓度GLP均能提高IBDV感染雏鸡脾淋巴细胞OD_(490)值,以低浓度组最好;与IBD模型组比较,各浓度GLP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型雏鸡血清中IL-4、IL-6和IFN-γ的浓度,其中以低浓度组效果最好,在34,41日龄时均显著高于IBD模型组(P0.05)。说明连续经口灌服一定浓度灵芝多糖能有效提高IBDV感染雏鸡的免疫力,以GLP低浓度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与免疫力的影响。选取100头健康、体重(23.21±2.13) kg生长育肥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为90%基础日粮+10%乳酸菌发酵饲料。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生长育肥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长育肥猪的粗蛋白、能量、干物质、粗纤维、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长育肥猪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BUN)、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育肥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黄芪多糖(APS)联合新城疫(ND)疫苗进行胚胎免疫对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将300枚SPF种蛋置于孵化箱中孵化,在18.5胚龄时用APS佐剂联合ND疫苗进行胚胎免疫(APS+NDV组),同时设置APS组(注射APS)、NDV组(ND疫苗)、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雏鸡出壳后在3,7,14,21,28日龄测定脾脏、法氏囊、胸腺三种免疫器官的器官指数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APS+NDV组脾脏指数在3,7,14,21日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7,14,21日龄均显著高于NDV组(P<0.05),7,14日龄显著高于APS组(P<0.05);APS+NDV组法氏囊指数在3,7,14,21,28日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7,14日龄均显著高于NDV组(P<0.05),14,21日龄显著高于APS组(P<0.05);APS+NDV组胸腺指数3,7,14日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DV组(P<0.05)。14,21日龄时,APS+NDV组脾脏生发中心总面积占视野的比例、法氏囊小结髓质面积与皮质面积的比值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外观正常、体质健壮、平均体重(19.32±0.23) g的吉富罗非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15%(0.15%组)和0.20%(0.20%组) APS。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0%组、0.15%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7 d,试验组吉富罗非鱼血清中的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无乳链球菌攻毒10 d后,0.20%组罗非鱼的免疫护率最高(61.25%),0.15%组次之(56.41%)。研究表明,从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吉富罗非鱼生产中建议添加0.15%的A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