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对于儿童卵巢肿瘤良恶性及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儿170例,分析瘤灶大小、位置、回声特点及血流分布情况等超声特征,对于扭转患儿则还需观察"漩涡征",所有数据应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组175个卵巢肿瘤中,超声术前诊断正确127个。对于良恶性的判断,超声特征中瘤灶大小及内部回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以曲线下面积(AUC)表示的诊断效能分别为:瘤灶最大径线≥10 cm(AUC 0.65)、内部回声实性为主(AUC 0.76),而采用联合诊断方法效果优于单一因素(AUC 0.83)。对于扭转的判断,5~10 cm组扭转比例较高,"漩涡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 0.824)。结论超声显示卵巢肿瘤体积较大,内部回声实性为主时,应首先考虑为恶性,联合诊断可提高其诊断效能,同时应注意观察"漩涡征"判断扭转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声漩涡征及滤泡环征诊断早期卵巢扭转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卵巢扭转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经超声诊断45例。45例中,40例显示漩涡征和(或)滤泡环征。其中超声显示单纯漩涡征20例,漩涡征伴有滤泡环征12例,单纯滤泡环征8例。32例漩涡征中,8例位于外侧,24例位于内侧。外侧与内侧卵巢体积[(321.94±271.43)mm3vs (86.45±60.8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P=0.024)。53例卵巢扭转中,5例漏诊,3例误诊。结论 超声显示漩涡征或滤泡环征是诊断早期卵巢扭转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卵巢扭转临床及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诊断符合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且术后病理证实的67例卵巢扭转,对临床及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67例卵巢明显增大,回声增强或不均匀。30例在卵巢旁找到扭转的蒂部结构,呈“圆环样”表现。10例卵巢周围出现多个直径约为10mm的滤泡,“滤泡征”。45例血流信号较对侧卵巢减少或消失。43例扭转卵巢周边及子宫直肠陷凹处可探及少量游离液体。30例扭转卵巢的位置发生改变表现为向中线移位,甚至移位至健侧。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中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对术前正确诊断卵巢扭转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FT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甲状腺滤泡癌(FTC)和339例甲状腺滤泡腺瘤(FTA)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基于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结合其他超声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FTN良恶性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FTC组结节实性、低回声、不规则边缘、单发结节数量、晕环厚度≥2 mm及回声质地不均匀比例较FT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初筛后,多因素分析显示,ACR TI-RADS 4~5类、晕环厚度≥2 mm及回声质地不均匀与FTN良恶性显著相关(P<0.001);由ACR TI-RADS 4~5类结合晕环厚度≥2 mm、回声质地不均匀构建的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CI:0.806~0.912)。结论 ACR TI-RADS 4~5类与晕环厚度≥2 mm、回声质地不均匀相结合的列线图模型对FTN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滤泡状癌声像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40例甲状腺滤泡状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计算肿瘤体积及长、厚径之比(L/S比值),观察血流分布状态。以ROC曲线预测阻力指数(RI)对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滤泡状癌中37例(92.5%)为实质性,3例(7.5%)为混合性。37例实质肿块中20例(54.1%)为等回声,17例(45.9%)为低回声。15例(37.5%)边界不规整,15例(37.5%)周围显示暗带,6例(15.0%)可见液化,8例(20.0%)内部见微钙化灶。滤泡状癌平均体积(46.7±12.9)ml,长、厚径之比(L/S比值)为(1.64±0.39),与乳头状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RI>0.70为诊断临界点,超声检查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62.5%。结论甲状腺滤泡状癌表现为等回声或低回声实质肿块,体积偏大,微钙化灶不多见。肿瘤周边不规则暗带及内部少见液化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在女性附件扭转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附件扭转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蒂扭转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卵巢、输卵管或卵巢肿物蒂扭转中31例声像图均可显示扭转蒂部(血管蒂);超声表现为位于卵巢或肿物一侧的团状不均质中等回声结构;10例未能显示蒂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诊断附件扭转。扭转时血管蒂形成的团状不均质中等回声是其特异性表现,是诊断扭转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阑尾黏液性肿瘤术前危险度评估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和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超声图像特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并构建决策树。结果 超声图像特征中肿瘤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均匀性、囊实性、内部钙化、内部血流信号、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腹盆腔积液情况在低危组和高危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高危组的诊断效能方面,内部回声均匀性的灵敏度最高,为100%,侵犯周围组织和腹盆腔积液的特异度最高,均为100%。内部回声均匀性和内部钙化情况ROC曲线下面积(AUC)较高,分别为0.860和0.817。构建的决策树在本研究中鉴别高危组阑尾黏液性肿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2%,准确度为93.8%。结论 内部回声均匀性和内部钙化等超声指标在不同危险度的阑尾黏液性肿瘤间具有差异性,综合利用上述超声指标可以在术前对黏液性肿瘤的危险度进行初步评价,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速时间指数(ATI)及弹性应变率比值(SR)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76例(98个病灶)和恶性组44例(57个病灶),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并比较两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ATI及SR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TI、SR值及其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良、恶性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病灶形态、长轴方向、回声强度、内部回声是否均匀、边界情况、钙化程度、后方回声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ATI、SR值均高于良性组(0.18±0.05 vs.0.11±0.03,3.05±0.65 vs.2.3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TI、SR值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842、0.813,且联合应用的AUC(0.906)高于其单独应用(均P<0.05)。结论ATI、SR值均能准确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两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临床总结单纯性输卵管扭转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采用经腔内超声或经腹部超声对12例单纯性输卵管扭转患者进行检查,并按照输卵管扭转后的形态改变进行超声分型.结果12例单纯性输卵管扭转患者均以腹痛就诊,4例伴恶心呕吐.其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表现:(1)输卵管扭转部位:12例患者患侧输卵管扭转部位均为输卵管峡部,右侧输卵管扭转4例,左侧输卵管扭转8例,输卵管扭转处管径增粗,最大直径为3~7 cm.(2)输卵管扭转圈数:12例中3例患侧输卵管扭转1圈,4例输卵管扭转2圈,3例输卵管扭转3圈,1例输卵管扭转4圈,1例输卵管扭转6圈.(3)超声直接征象:二维动态超声声像图示5例输卵管扭转处呈漩涡征.(4)超声间接征象:二维超声声像图示囊肿型10例(10/12,轻型4例,输卵管迂曲扩张,壁厚不光滑,输卵管黏膜皱襞较长,且清晰易辨认;重型6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壁较厚,多不光滑,输卵管黏膜皱襞呈小突起样不易辨认或黏膜皱襞消失);混合回声型2例(2/12),表现为附件区高回声、低回声和无回声混杂的团块,输卵管的结构不清晰.(5)内部血流显示情况: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10例(囊肿型9例,混合回声型1例)患侧输卵管内部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2例血流信号正常.(6)6例(6/12)伴少量盆腔积液(囊肿型5例,混合回声型1例).12例患者卵巢均正常.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显示术前超声正确诊断单纯性输卵管扭转6例(6/12),误诊6例(6/12,2例误诊为卵巢扭转,2例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误诊为炎性包块).结论漩涡征是诊断单纯性输卵管扭转的直接征象;患侧卵巢正常而附件区输卵管扩张形成的囊肿或混合回声团块是诊断单纯性输卵管扭转重要的间接征象,认识并观察到这些超声征象有助于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小儿卵巢扭转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5岁。因阵发性右下腹痛三天来院就诊。体格检查患儿右下腹肌紧张,无发热、恶心、呕吐。超声检查:盆腔内子宫右后方见4.9cm×3.3cm×3.7cm实性回声包块,边界清,内回声欠均匀(图1),其周边可见少许游离液体,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示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附件区实性包块,不除外卵巢扭转。术中所见:右侧卵巢扭转,暗紫色,已坏死,坏死卵巢约5cm×4cm×4cm。腹腔见少量浑浊渗出液。病理诊断:卵巢扭转并出血坏死。讨论卵巢扭转指卵巢围绕其轴发生部分或完全扭转,卵巢血管受压致卵巢实质充血和出血性梗死。典型症状为突然腹痛、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腔超声单指标及多指标联合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P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PP女童205例(CPP组)和同期体检的健康女童221例(对照组),均行盆腔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子宫、卵巢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选取曲线下面积(AUC)值高的超声指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联合超声指标Y,比较超声单指标与联合指标Y对CPP的诊断效能。结果 CPP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较大卵泡直径、卵泡个数、内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卵巢体积诊断CPP的AUC为0.82,截断值为1.16 ml时,特异性为72.50%,敏感性为82.20%;子宫体积诊断CPP的AUC为0.79,截断值为1.66 ml时,特异性为71.30%,敏感性为61.20%。联合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和内膜厚度得到的联合超声指标Y对CPP的诊断价值均高于超声单指标(均P0.05),其AUC为0.97,截断值为0.90时,特异性为97.20%,敏感性为85.19%。结论超声指标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盆腔超声对CPP的诊断准确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4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息肉组,对比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定量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定量参数联合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144例受检者经手术病理诊断显示子宫内膜癌32例,子宫内膜息肉112例。子宫内膜息肉组二维超声特征表现为病灶与肌层界线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子宫内膜厚度较薄,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TAMV)、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均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I参数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52 (0.916~0.988)],诊断灵敏度为91.1%,特异度为90.6%;RI次之,AUC为0.933 (0.893~0.973),诊断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96.6%;TAMV最小,AU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卵巢肿瘤及卵巢蒂扭转的声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对比剂Sonovue及低机械指数成像技术对32例怀疑卵巢肿瘤及卵巢蒂扭转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2例患者术后3例卵巢复活成功,其中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例肿块周边及内部探及少量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5例病灶内见对比剂充填,表现为增强早期呈不均匀低增强,增强水平低于子宫肌层,增强晚期呈明显低增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两种检查对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κ=0.529,P=0.248)。结论卵巢肿瘤及卵巢蒂扭转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具有特征性,可显示内部组织缺血坏死的改变,较彩色多普勒对内部有无血供更敏感,为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增加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68岁,左侧阴囊疼痛伴左侧腹股沟放射痛5 d,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左侧睾丸体积稍大,回声不均匀减低;CDFI:左侧睾丸内仅见少许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图1),阴囊壁增厚达6 mm(图2)。右侧睾丸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超声提示:睾丸不完全扭转。后经手术证实为睾丸不完全扭转致坏死。讨论:睾丸扭转为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好发于青少年,如不能及早诊断,可导致睾丸持续性缺血、坏死,被迫手术切除。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对毛母质瘤和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毛母质瘤患者(毛母质瘤组)和35例表皮样囊肿患者(表皮样囊肿组)的临床和超声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病灶部位、大小、形状、纵横比、周边特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特征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灶部位、大小、形状及纵横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性别、周边特征、内部钙化灶、后方回声特征及血流分布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毛母质瘤超声表现为内部伴或不伴钙化灶的皮下浅层低回声病灶,周边可见低回声晕征,部分病灶可见血流信号;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为皮下浅层较均匀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晰,后方伴回声衰减。结论高频超声有助于毛母质瘤和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在卵巢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差别,探讨CEUS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52例卵巢肿块分为良性组(30例)和恶性组(22例),回顾分析2组常规超声与CEUS对肿块血流的显示情况及CEUS的灌注情况。结果 CEUS对卵巢肿块内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100.0%(52/52)比76.9%(40/52),(P<0.001)];常规超声诊断卵巢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CEUS(P<0.05),ROC曲线下面积亦低于CEUS(Z=2.765,P<0.01)。结论 CEUS显示卵巢肿块内血流能力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能更准确显示病灶内部微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提示CEUS能显著提高卵巢肿块定性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预判睾丸扭转患儿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儿童睾丸扭转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按不同转归分为存活组(手术复位后随访睾丸存活)及失睾组(因缺血、坏死接受患侧睾丸切除术或手术复位后随访患侧睾丸萎缩),对比观察两组声像图特征,包括患侧睾丸大小改变、轴向改变、内部回声、血流改变及鞘膜积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声像图特征,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预判患侧睾丸转归。结果 45例患儿均为单侧扭转,其中左侧27例,右侧18例;最终纳入存活组11例,失睾组34例。失睾组34例中,32例患侧睾丸回声不均匀,2例回声尚均匀;33例患侧睾丸实质内未探及血流信号,1例探及少量血流信号;6例患侧睾丸周边可见"环岛"征。存活组11例中,9例睾丸实质内回声均匀,2例回声不均匀;9例患侧睾丸实质内血流较健侧减少,2例未探及血流信号。两组间内部回声及血流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侧睾丸大小改变、轴向改变及鞘膜积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前超声的阳性(失睾)预测值为97.10%,阴性(存活)预测值为81.80%,预判睾丸扭转患儿转归的准确率为93.30%。结论 术前超声对预判儿童睾丸扭转的转归具有较高准确率,声像图中患侧睾丸内部回声及血流改变可作为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上腺肿瘤患者60例,术前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常规超声确诊53例,其中30例腺瘤平均直径(23.14±4.61)mm,内部呈均质细点状回声,边界光滑、整齐,包膜完整;15例嗜铬细胞瘤平均直径(56.74±4.51)mm,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边界呈清晰较高回声;8例髓样脂肪瘤平均直径(38.42±4.62)mm,呈圆形均质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6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超声造影确诊57例,32例腺瘤声像图表现为病灶周围均匀增强,内部见散在造影剂;19例嗜铬细胞瘤内均有造影剂填充,多呈明显增强,为富血供病灶;6例髓样脂肪瘤声像图表现为病灶不均匀增强,中央高而周边回声低;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肾上腺肿瘤的敏感性为91.25%,特异性为90.33%,曲线下面积为0.931,均高于单独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均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均能准确诊断肾上腺肿瘤,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在鉴别诊断甲状腺滤泡癌和滤泡性腺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癌患者30例33个结节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患者38例41个结节的超声特征。重点分析比较两类疾病结节的最大直径、形态、边界、声晕、实质回声强度、实质回声均匀性、囊性成分、钙化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值。结果甲状腺滤泡癌的声晕、回声强度、囊性成分、钙化及VTQ值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性回声、无声晕、低回声及钙化在甲状腺滤泡癌中更常见,而薄且均匀声晕、等回声、少量或中量囊性成分及少钙化则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中更常见。根据部分结节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SWV值为1.84 m/s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73.9%。结论超声在诊断与鉴别诊断甲状腺滤泡癌和滤泡性腺瘤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诊断肠系膜平滑肌肉瘤的价值。方法通过声像图与手术标本对比分析,了解平滑肌肉瘤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肠系膜平滑肌肉瘤体积较大,呈不规则浸润方式生长,瘤体表现结节样突起分叶状,推挤肿瘤有活动感,可向周围移位,内部回声不均匀,多见坏死及囊性变。结论超声可以灵活地对肠系膜平滑肌肉瘤进行多方位的实时扫查,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