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法结合放松训练对ICU患者家属焦虑、疲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8例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两周的放松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周的耳穴压豆疗法。干预结束后评价两组家属的焦虑、疲劳缓解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属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93,P0.01),干预组疲劳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Z=-7.5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护士在关注患者的同时,也应对家属实施耳穴压豆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干预,以缓解家属的焦虑、疲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NSS(t=-8.0394,P0.01)、BPRS(t=-18.9509,P0.01)、SSSI(t=-8.5849,P0.01)、SCCS(t=-31.1712,P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ES评分(t=9.5183,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和自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家属的影响。方法: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的家属55例分成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给予团体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CFI-CV量表、LSI量表及SES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高情感表达分值比之前降低(t=5.570,P0.01),生活满意度分值比之前提高(t=-5.095,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高情感表达分值较前降低(t=1.766,P0.05),生活满意度分值较前提高(t=-0.420,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家属的高情感表达性,同时可以提高家属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干预服务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负性心理及住院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重症肺炎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成本以及患者干预前负性情绪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χ~2=7.314,P0.05);②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13.589,-3.328;P0.01);③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899,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2.135,P0.05);④观察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χ~2=6.275,P0.05)。结论:优质干预运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住院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康复措施和单纯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在3年多前接受综合康复措施治疗的16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中断综合康复训练2年后,和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阴性症状量表(SANS)对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进行再次评定。结果①MM SE:两组在定向力(t=4.820,P<0.01)、语言(t=5.466,P<0.01)方面的分值和总分值(t=6.1276,P<0.01)均有显著差异;②SANS:两组在思维贫乏(t=3.836,P<0.05)、注意障碍(t=2.248,P<0.05)方面的分值和总分值(t=2.435,P<0.05)均有差异。结论综合康复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6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末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L)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及10周末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于第10周末BPRS、SANS、CGI-GL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t=9.09,9.95,9.17;P0.01),对照组(t=5.65,4.15,4.07;P0.01),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4.77,5.66,4.98;P0.01)。两组在治疗10周后GQOLI-74各因子(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实验组(t=5.45,10.36,10.54,21.69;P0.01),对照组(t=3.66,5.07,6.65,8.62;P0.01),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97,5.20,4.40,11.27;P0.01)。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能进一步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作为基础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心理、饮食和运动进行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胃脘痛、胃脘饱胀和嗳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3种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患者的胃脘痛、胃脘饱胀和嗳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3,-3.165,-4.201;P0.01),治疗后干预组的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7.442,P0.001),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00,P0.001),干预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结论:行为干预能提高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结果:在干预后研究组的PANSS中阴性症状(t=-9.2123,P=0.0000)及总分评分(t=-4.924,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2)研究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t=-11.9037,P=0.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研究组干预后的SSRS总分(t=6.581,P0.01)及客观支持(t=5.2601,P=0.0000)、主观支持(t=3.2032,P=0.0016)、社会利用度(t=2.6428,P=0.0091)3个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研究组干预后的积极因子评分(t=6.5077,P=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因子评分(t=5.307,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内观认知疗法有助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改善阴性症状、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应用常规治疗加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仅常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对比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1);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3,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糜烂反流性食管炎(RE)伴心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184例糜烂RE伴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密封信封法随机按1:1比例分组,92例给予RE常规治疗者归为对照组,92例给予RE常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HAMA评分(t=40.12,20.36;P0.01)、HAMD评分(t=36.16,19.92;P0.01)均显著降低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t=-13.22,12.29;P0.01);治疗后两组GredQ评分均显著降低(t=55.84,42.03;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t=-12.10,P0.01);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74%,对照组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显著降低(t=25.16,15.60;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t=-8.11,P0.01);观察组食管糜烂程度改善总有效率97.83%,对照组8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0,P0.01)。结论:糜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辅助心理对症治疗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心理干预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精神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伴精神心理障碍的S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给予单纯的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精神心理干预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焦虑、抑郁程度评分,使用Wexner便秘及肠胃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心理及便秘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抑郁及焦虑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及焦虑程度均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7.996,-5.021;P0.001);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256,P=0.007);观察组患者焦虑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98,P=0.025);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便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4,P=0.002);治疗前,两组的WCS及GIQL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WCS及GI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WCS评分低于对照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749,11.799;P0.001)。结论:对伴心理障碍的STC患者,相比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采取心理干预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在临床上效果更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及便秘症状,提高了其手术疗效及患者的肠胃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我意念法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神经肽Y(NPY)和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及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意念法。两组疗程均8周。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傅格梅尔氏(Fugl-Meyer)评分(FMMS)、步行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hinese stroke scale,CSS)及血清中NPY和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MMS评分(t=-5.18)和下肢FMMS评分(t=-4.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步行能力评分(t=14.8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周(t=8.00)和12周(t=14.03)显著低于对照组CSS评分(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χ~2=5.67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NPY(t=6.71)和IL-10(t=7.6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意念法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血清中NPY和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复元理念的个案管理康复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干预组应用基于复元理念的个案管理康复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精神康复服务。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评定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定生活质量,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个人和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自尊量表(SES)评定自尊。用复发率和再住院率评价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阴性症状分、PSP得分、SES得分、SQLS得分及心理社会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205,2.082,2.194,-2.221;P0.05),LSIA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1,P0.05)。组内比较:干预组PANSS得分、PSP得分、SES得分在基线与半年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9,P0.01;t=-4.878,P0.01;t=-2.524,P均0.05),干预组SQLS得分、LSIA得分在基线与半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0,0.549;P0.05);对照组PANSS得分、PSP得分、SES得分、SQLS得分及LSIA得分在基线与半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6,-1.855,1.698,-0.248,-1.650;P均0.05)。干预半年后,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基于复元理念的个案管理康复服务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其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2例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5例和研究组9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其焦虑抑郁得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等具体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27.771,23.992;P0.001);(2)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恐惧、敌对以及偏执等SCL-90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t=4.897,6.260,2.761,6.951,3.009;P0.01);(3)研究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887,6.615,5.576,4.144,4.728,3.857,4.004;P0.001);(4)研究组干预总满意度(98.97%)明显高于对照组(91.76%)(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其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模式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将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时间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照组按一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第8周末,观察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干预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73,5.42;P<0.01),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38,3.43;P<0.01);观察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23~2.38,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13~2.33,P<0.05),观察组工疗情况、总分评分干预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57,3.04;P<0.01)。结论应用时间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可更有效地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理行为、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知信行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及其家属给予相关行为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疾病指导和随访。并采用相关问卷和量表对两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间相关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及随访后,干预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57,P0.05),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t=-2.99,P0.05)、一般病理学(t=-0.35,P0.05)评分低于对照组,ITA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2.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衡水市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在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PMFG),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精神症状、社会及家庭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ANSS得分低于对照组(t=-15.416,P0.01);FAD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问题解决t=-8.068,P0.01;沟通与交流t=-8.155,P0.01;家庭角色t=-9.897,P0.01;情感反应t=-8.611,P0.01;情感介入t=-7.530,P0.01;行为控制t=-10.572,P0.01;一般功能t=-6.192,P0.01);SSPI得分高于对照组(t=3.302,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能提高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改善社会及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变化及干预效果。方法:对90例LDH择期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状况,按照评估结果按1:1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围手术期使用SCL-90评估心理变化并采取对症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LDH患者术前SCL-90因子包括人际敏感(t=3.98,P0.01)、精神病性(t=3.45,P0.01)、躯体化(t=26.55,P0.01)、强迫(t=4.96,P0.01)、焦虑(t=23.33,P0.01)、抑郁(t=11.18,P0.01)、恐怖(t=4.86,P0.01)、敌对(t=3.83,P0.01)和偏执(t=4.06,P0.01)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术前人际敏感80%,精神病性53.33%,躯体化97.78%,强迫86.67%,焦虑100%,抑郁83.33%,恐怖77.78%,敌对64.44%,偏执71.11%;术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6,2.32,8.47,2.43,7.74,4.25,2.37,2.10,2.53;P0.05);两组术后1d和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t_(干预)=35.32,44.01;P0.01;t对照=31.30,40.11;P0.01),两组术后1d差异显著(t=2.40,P0.05);干预组优良率97.78%,对照组91.11%,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症状,采取心理干预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症状和增加患者疼痛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于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差异。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帕利哌酮组)及利培酮(利培酮组)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种药物治疗24个月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于12个月、18个月比较,帕利哌酮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患者(t=-4.081,-3.890;P0.05),于24个月比较,帕利哌酮组患者PANSS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患者(t=-5.028,P0.01);帕利哌酮组患者显效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患者(χ~2=4.381,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帕利哌酮组患者(χ~2=9.028,P0.01)。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远期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均高于利培酮治疗患者,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无药物过敏的前提下,首选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是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小剂量氯氮平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心电图QTc间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14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给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治疗组57例给予银杏叶片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QTc间期以及认知功能,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886,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和PANS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950,-6.151,-4.311,-2.441;P0.05);两组治疗后QTc间期均显著缩短(P0.05),且治疗组QTc间期显著低于对照组(t=-2.017,P0.05);两组治疗后注意力、视觉广度、延迟记忆和即刻记忆评分均显著升高(t=-10.822,-12.774,-10.579,-11.672;-6.856,-5.533,-5.739,-5.245;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540,2.078,2.824,2.226;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嗜睡、头晕、流涎、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431,4.036,4.912,5.447;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抑制QTc间期延长,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