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江口大坝扬压力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资料,应用统计相关、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坝基扬压力、渗压系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受库水位、温度、时效、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库水位是影响坝基扬压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对转弯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大、对直线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小。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为今后丹江口大坝安全监测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统计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代梅生 《吉林水利》2009,(10):48-51
通过统计相关、对比分析的方法,根据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资料,对坝基扬压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到影响坝基扬压力的主要因素。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为今后丹江口大坝安全监测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库基础扬压力是影响大坝稳定的重要指标,若扬压系数超过设计值,就应采取工程措施,降低扬压力。文章根据降低坝基扬压力的实例,分析了影响扬压力的诸多因素,并对岸坡坝段坝基扬压力偏高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青溪水电站坝基扬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青溪大坝扬压力的监测资料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基础上,建立坝基扬压力统计模型,分离出典型年年变幅中的各个分量,定量分析各监测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由此对坝基扬压力的变化状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观音阁水库大坝扬压力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观音阁水库大坝扬压力观测资料,应用统计相关、对比等分析方法,对坝基扬压力、扬压力系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揭示了影响观音阁水库大坝扬压力的因素主要有库水位、温度、时效等,其中库水位是影响坝基扬压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和建议,为今后观音阁水库大坝安全监控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是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的实用方法。利用坝基扬压力的统计模型,采用MATLAB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功能对分水江大坝坝基扬压力进行了分析,该方法计算方便,所得结果精度较高。分析结果表明,库水位是影响扬压力的主要因素,且具有滞后性,另外降雨、温度和时效也对扬压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混凝土重力坝上游库水位及降雨对其坝基扬压力影响的滞后效应及其非线性特征,建立了考虑环境量非线性影响过程的混凝土重力坝坝基扬压力监测模型,将上游库水位及降雨对坝基扬压力的影响视为一个正态分布过程,并采用量子遗传算法,对相应滞后天数和影响天数进行智能寻优,以提高拟合及预测精度。最后,以某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采用上述方法对其A6-UP-01测点扬压力测值进行拟合和预测,通过与坝基扬压力实测值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优于传统坝基扬压力统计模型,具有一定科学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黄龙带水库大坝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采用统计模型分析方法对其坝基sy7测孔扬压力偏高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sy7测孔扬压力的主要因素是上游水位,其次是基岩温度和降雨量。扬压力偏高可能与测孔附近存在渗漏通道或局部排水孔失效,排水不畅等因素有关。建议对排水孔进行全面检查和疏通,以确保坝基排水通畅。坝体强度及坝体抗滑稳定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但考虑中间溢流坝段坝基sy7扬压力异常偏高的影响,应加强对该坝段的监测和分析,确保大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根据三屯河水库大坝采取帷幕灌浆和坝基排水前后情况,应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坝基扬压力和渗流进行了系统分析表明,采取该措施后,坝基扬压力和渗流大幅度削减,说明该措施效果显著。同时,库水位是影响坝基扬压力和渗流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相应结论和建议,为今后三屯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安江大坝岸坡坝段扬压力偏高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新安江水电站坝基扬压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时发现,一些坝段坝基扬压力偏高,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采用变化规律分析,统计模型分析和综合成因分析等方法,对坝基扬压力偏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坝坡3、20、22、23号坝段坝基扬压力的主要因素是上游库水位;其次是基岩温度和降水。结果表明,岸坡坝段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坝基面未出现拉应力。建议对排水孔进行全面检查和疏通,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加固措施;对3号坝段加强监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郝长江 《人民长江》1992,23(12):36-39
在万安水利枢纽坝基扬压力监测系统设计中,采用了优化设计法。通过对设计因素的技术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扬压力监测设计的主要因素,对主要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作出对策,然后作出两个以上设计方案,利用系统工程的决策分析法,对方案进行评价,找出最优设计方案。经过优化设计并已部分实施的万安水利枢纽坝基扬压力监测系统,具有如下特征:(1)结合坝基几条主要断层破碎带和深风化槽,以纵、横观测断面为主,辅以散点布置。(2)量测装置以廊道钻孔式测压管为主,辅以预埋引管式测压管和渗压计,通过两年原型观测,坝基扬压力监测系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新  尚层 《人民长江》2015,46(21):98-101
为了解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运行多年后出现坝基扬压力较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该坝近几年坝基扬压力的安全监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安全评价。借助渗压计和量水堰的监测数据,从扬压力系数、开合度、扬压力分布及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坝基扬压力较高的诸多原因,并提出通过新增排水孔的措施及时降低坝基扬压力。监测结果表明:采取相关措施后,总体上,该坝工作状态良好,坝基扬压力的升高未对大坝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奉化亭下水库坝基扬压力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坝基扬压力是混凝土重力坝的一项重要荷载,由于影响扬压力分布及数值的因素很多,而且形成稳定的扬压力值需要较长的时间,是一种难以准确计算的荷载,只能在实践中获取和证实。通过亭下水库建库20多年来(1983-2007年)的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亭下水库实测坝基扬压力小于设计值。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了盘道水库浆砌石坝坝基扬压力的变化和分布,建立了扬压力数学统计模型。结果表明:帷幕前扬压力与上游库水位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随库水位升降而升降,扬压力在帷幕后下降迅速且年变幅很小;扬压力纵向分布呈河床段低、岸坡段高的特点,个别坝段存在薄弱部位;河床段坝基扬压力受水位、时效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上游库水位是影响扬压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紧水滩拱坝1986年至1994年底渗流观测资料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坝基扬压力分布态势和变化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该测点群进行了分型划类和相似性分析,对各坝段扬压力系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对测值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作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紧水滩大坝坝基渗流符合一般规律,坝基工作性态是稳定安全的.但部分坝段坝基扬压力从1992年开始有所增大,左岸多数坝段扬压水位呈上升趋势变化,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洞坪水电站大坝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整编、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大坝坝基扬压力分布与变化规律和折减情况,坝基扬压力主要受上游水位和温度变化影响.河床坝段坝基扬压力分布规律合理,坝基坝肩防渗帷幕和排水幕对水头的折减效果显著,但在今后的运行管理中仍需对部分扬压力水位较高的部位加强监测分析和巡视检查.  相似文献   

17.
坝基扬压力是影响大坝稳定的主要荷载之一,是大坝安全监控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多采用数理统计、类比及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其精度难以进一步提高.由于坝基地貌地质比较复杂,上下游水位差变化等诸因素都对坝基扬压力产生影响.目前大坝的扬压力的测试,均采用人工测读的方法,其测试手段落后,劳动强度大,精度低,难于满足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坝基扬压力是评估大坝稳定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实测扬压力资料分析研究了茶州空腹重力坝扬压力的历年变化过程和横向分布规律。评价了坝基帷幕、排水等防渗措施效果,并与设计情况作了比较,指出左岸坝段扬压力偏高较多的异常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文中对实测资料作了逐步回归分析,对影响扬压力的主要因素作了分解。并就扬压力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9.
坝基扬压力状态是监控和评价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的重要依据。以朝阳寺水电站大坝为工程实例,以坝基扬压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化规律分析、坝基扬压力分布分析和渗压系数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和统计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坝基扬压力实测性态进行了评价,可为同类大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渗流是判断大坝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其数值将直接影响坝基扬压力的大小和分布。 坝基的渗透压力除了与作用水头有关外,还与坝基岩石性质、开挖及处理坝基的工程措施、施工质量、阻水及排水措施等有关。由于影响因素较多,设计时一般根据坝基的地质条件、坝型、。坝基帷幕设施和排水情况,选用不同的扬压力图形。 扬压力数值的大小及分布状态,对坝的稳定及经济断面选择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都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