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哺乳期乳腺炎虽然是临床常见病,但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患者常被迫终止哺乳,不利于母婴健康。笔者运用直径较粗的注射针穿刺,采用脓腔引流的方式治疗脓肿型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式简单高效,创伤小,不影响母乳喂养,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玲  高洪霞 《河北医学》2012,18(8):1132-113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门诊患者根据自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2例形成乳腺脓肿;对照组13例形成乳腺脓肿;观察组乳腺脓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预防乳腺脓肿的发生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好发于非哺乳期妇女且具体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主要可以分成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3大类[1]。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患病率近年间迅速升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与生活质量[2-5]。  相似文献   

4.
急性乳腺炎是产妇哺乳期较常见疾病。我院普外科1994年~2004年共住院治疗104例,其中哺乳期急性乳腺炎94例(90.4%),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10例(9.6%)。现将94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初产妇,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沿淋巴管入侵所致。若乳腺炎发生时,不能得到有效的早期护理,可导致病情加重,形成乳腺脓肿,需行手术引流,影响哺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婴儿的母乳喂养。我科对76例早期乳腺炎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健康宣传、常规治疗与手法按摩,并结合乳腺理疗仪进行综合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化护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乳房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断奶率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化护理可减轻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乳房肿胀程度,降低断奶率,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超短波治疗乳腺炎83例观察梁锐雄(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理疗科阳江市529500)关键词乳腺炎;超短波;哺乳期乳腺炎是育龄妇女产后哺乳期的一种常见病。治疗的方法很多,如中医的内服、外敷,西医的口服、注射药物和手术、艾灸、新针等。从1991年7月至199...  相似文献   

8.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笔者为10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2例经临床诊断为急性乳腺炎患者,均为哺乳期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7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疾病复发率、误诊率较高。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易被误诊,借助超声及细胞学检查能有效降低误诊率。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彻底清除病灶组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金波 《吉林医学》2012,(29):6420-642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哺乳期干预研究中的效果。方法:对300例足月分娩产妇在哺乳期分两组进行护理分析,观察组150例给予积极的健康教育,对照组15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24 h乳量充足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48 h与72 h的泌乳充足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哺育后代是人生大事,这期间的经历常使人终生难忘,甚至影响到今后的身心健康,所以必须做好这一阶段的健康教育,提高泌乳量。  相似文献   

11.
哺乳期乳癌临床少见,另因哺乳期乳腺增大,往往合并乳腺炎,极易出现误诊。我院自1999~2001年收治2例,均因各种原因出现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哺乳期乳腺炎多由综合因素引发,乳房疼痛、乳房肿块是本病的早期特点,与其他乳腺疾病较难鉴别。如不及时正确诊断,往往误诊误治。近年来此病患病率有上升趋势。我院自2000至2004年手术治疗12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董梦 《大家健康》2010,(6):15-15
许多妇女都会患结节性乳腺炎,乳房一触即痛,内有肿块,在行经前尤为明显。此病造成局部不适,令人担忧,但对人体并无妨碍。只是雌激素影响乳腺组织所致。另一种乳腺炎是乳房肿胀,患者以哺乳期妇女较多。发觉乳房有肿块。应该立即就医检查。  相似文献   

14.
韩红勤 《中外医疗》2011,30(31):54-55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20哺乳期乳腺炎病人,根据不同病情给予理疗、口服中成药、抗生素应用及切开引流等不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120例中治愈75%(90/120),反复发作8.3%(10/120),脓肿形成切开引流10%(12/120),乳腺积乳囊肿6.6%(8/120),经3~5次穿刺抽吸后消失。结论哺乳期乳腺炎尽早处理可截断疾病进展,根据不同病因和病期给以综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孕前纠正乳头内陷、加强哺乳期卫生宣教可预防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提高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复乳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复乳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相应政策,并在活动中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复乳率从61.91%提升到88.89%.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复乳率,并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证实的171个乳腺癌病灶和30个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和应变率比值结果。结果 171个乳腺癌病灶中147个病灶评分≥4分,30个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中27个病灶评分≤3分。乳腺癌病灶和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与同水平腺体应变率比值平均值分别为5.16±1.95、1.71±0.16,两者的应变率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和应变率比值的测量在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2011年期间收治的10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治疗如理疗、口服中成药、应用抗生素、切开引流等,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达75%治愈率,8.4%反复发作,脓肿形成切开引流和乳腺积乳囊肿各占10%和6.6%,给予3~5d的穿刺抽吸后消失.结论 对于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早期治疗能够防止疾病进展,分析患者不同的病因和分期给予综合治疗,在孕前纠正乳头内陷、加强哺乳期卫生教育能够有效预防该病.  相似文献   

18.
正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李彩霞主任医师提醒准妈妈,母乳是宝宝健康重要保障,哺乳期乳腺炎是影响母乳喂养最主要疾病,产妇特别初产妇一定要关注乳腺健康,从孕期孕检时就应防范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乳头内陷、哺乳方法不正确导致乳头皲裂或乳汁排出不畅及乳汁淤积是乳腺炎发生最常见原因,发热、乳房有结节并胀痛是该病常见症状。防范哺乳期乳腺炎要从孕检时入手,一旦发现存在乳头皲裂、扁平、凹陷等不利于哺乳状况,应在医生指导下纠正。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产妇应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以正确哺乳方法开始母乳喂养,如少奶或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乳方内服辅助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行通乳方内服辅助手法按摩治疗。结果:治疗1 w后痊愈1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内服通乳方辅助手法按摩能有效治愈哺乳期乳腺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生素单用或联合强的松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给予抗生素联合强的松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