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燃烧法制备SrAl2O4: Eu, Dy发光材料,研究H3BO3助熔剂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材料的XRD图、激发和发射光谱以及余辉衰减曲线分析,发现在一定的掺杂浓度范围内,H3BO3的加入能起到稳定纯相,促使Eu3 向Eu2 转换并稳定Eu2 的作用,使材料的发光亮度增强,余辉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射频磁控溅射制备铝酸锶长余辉发光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稀土掺杂铝酸锶薄膜,在900℃和1100℃下、弱还原气氛中退火,分别得到SrAl2 O4∶Eu2+,Dy3+和Sr4 Al14 O25∶Eu2+,Dy3+长余辉发光薄膜。结果表明:SrAl2 O4结构是形成Sr4 Al14 O25相结构的中间相;在360 nm激发光激发下,SrAl2 O4∶Eu2+,Dy3+薄膜发光峰位于517 nm处左右,发光强度相对略高于Sr4 Al14 O25∶Eu2+,Dy3+薄膜,且后者发光峰位于490 nm处左右;Sr4 Al14 O25∶Eu2+,Dy3+薄膜的余辉性能优于SrAl2 O4∶Eu2+,Dy3+薄膜。  相似文献   

3.
利用燃烧法制备SrAl2O4:Eu,Dy发光材料,研究H38O3助熔剂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材料的XRD图、激发和发射光谱以及余辉衰减蓝线分析,发现在一定的掺杂浓度范围内,H3BO3的加入能起到稳定纯相,促使Eu^3+向Eu^2+转换并稳定Eu^2+的作用,使材料的发光亮度增强,余辉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备稀土掺杂长余辉发光样品.原料配比按照化学式Sr4Al14O25:Eu20.+01,Dy03.+02准确称取,反应温度从1100℃逐渐升至1400℃,通过X射线衍射(XRD)图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分析反应温度对产物物相和样品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在得到Sr4Al14O25:Eu2+,Dy3+单相发光材料基础上,研究了不同Eu2+掺杂浓度对发光体发射光谱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结构发光体的余辉衰减特性和热释光谱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结构发光体的余辉衰减快慢不同,是由于其基质中存在的陷阱能级深度不同,且陷阱能级越深,余辉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
1IntroductionLong persistent afterglowhas beenfoundin a number of rare earth dopedluminescence materials,suchas CaAl2O4∶Nd3+,Eu2+,Sr4Al14O25∶Eu2+,Dy3+and SrAl2O4∶Eu2+,Dy3+.The persistent afterglowgenerally arises fromemissions onthei mpurity centers.Electrons fromthese centers are excitedtothe con-duction band and can fall into traps belowthe band.These trapped electrons can be thermally activatedback to the conduction band andfall into excited state of the centers.They returntothe g…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M2 Al2SiO7∶Eu2+(M=Ca,Sr)荧光粉,并系统地研究了其结构、漫反射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浓度猝灭和温度猝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M2Al2SiO7∶Eu2+(M=Ca,Sr)的激发光谱均在250~300 nm和350~450 nm范围内具有两个宽的吸收带,与近紫外LED芯片发出的紫外光相匹配.Ca2Al2SiO7∶Eu2+和Sr2Al2SiO7∶Eu2+荧光粉的发射峰分别为位于约536 nm黄绿光和487nm处的蓝绿光,它们的发射峰归属于Eu2+的5d-4f跃迁发射.Eu2+在M2Al2SiO7(M=Ca,Sr)中的最佳掺杂浓度均为x=0.005.Ca2Al2SiO7∶Eu2+和Sr2Al2SiO7∶Eu2+荧光粉在375 K时的发光强度分别为室温时的69,和68,.  相似文献   

7.
对制备长余辉发光粉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Al2O3与SrCO3的摩尔比为1.75:1,激活剂Eu2+和助熔剂H3B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7%,合成温度1400℃的条件下,研制出发射光谱波长为490nm,余辉亮度高,持续时间达10 h以上的蓝绿色长余辉发光粉.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的GdBO3∶Ce3+,xTb3+荧光粉,研究了所合成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发光性质和量子效率.结果表明,GdBO3∶Ce3+,xTb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在250~380 nm范围有宽的吸收带,其发射光谱中同时出现了Ce3+的宽带发射和Tb3+的f-f跃迁窄带发射,所合成最强绿光发射的荧光粉为GdBO3∶0.02Ce3+,0.15Tb3+.同时研究了Bi3+的掺杂对GdBO3∶0.02Ce3+,0.15Tb3+荧光粉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i3+的掺杂能够有效的提高GdBO3∶0.02Ce3+,0.15Tb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以及Ce3+-Tb3+的能量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的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Eu,Mg,Ti,通过分析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发现,主要是由Eu,Mg,Ti的掺杂引起激发波峰加强并红移,产生了纯正的红色长余辉.该发光材料适合紫外光和可见光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Eu,Mg,Ti光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的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Y2O2S:Eu,Mg,Ti,通过分析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发现,主要是由Eu,Mg,Ti的掺杂引起激发波峰加强并红移.产生了纯正的红色长余辉.该发光材料适合紫外光和可见光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合成Sr~(2+)共掺杂YPO_4:Eu~(3+)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对合成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对Sr~(2+)共掺杂浓度及反应体系p H值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量Sr~(2+)(≤15at%)共掺杂YPO_4:1at%Eu~(3+)均为纯相四方磷钇矿结构晶体,过量Sr~(2+)(≥20at%)共掺杂出现Sr_4P_2O_9杂相;p H值为6的反应体系可获得高结晶度的单一相Sr~(2+)、Eu~(3+)共掺杂YPO_4样品。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合成的YPO_4:1at%Eu~(3+),xat%Sr~(2+)样品可被396 nm的紫外光激发而发射出强烈的Eu~(3+)特征橙红色光,一定量的Sr~(2+)共掺杂能提高YPO_4:1 at%Eu~(3+)样品的发光性能,过量(10at%)的Sr~(2+)掺杂导致Eu~(3+)荧光猝灭。YPO_4:1at%Eu~(3+),10at%Sr~(2+)样品在396 nm紫外光激发下位于620 nm处的发射峰相对强度较YPO_4:1at%Eu~(3+)样品提高了72.6%。  相似文献   

12.
摘 要:通过掺杂具有价态补偿且离子半径较小的Li+与Al3+来改善SrWO4:Dy3+,Eu3+荧光粉发光性能,制备出一种色温低且发光强度好的白光LED用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掺杂金属离子后的样品主晶相仍均为SrWO4,微观结构主要为梭形结构,在391 nm波长激发下,掺杂7.5%Al3+荧光粉样品与未掺杂金属离子SrWO4:2.5%Dy3+,7.5%Eu3+荧光粉相比发光强度及发光颜色有了很大改善,色坐标为(0.338,0.342),色温为4337k,在619 nm处发光强度与不掺杂金属离子样品相比提高了8倍,其次为SrWO4:2.5%Dy3+,7.5%Eu3+,7.5%Li+样品,样品色坐标为(0.380,0.401),色温为4867 k,在619 nm处发光强度与不掺杂金属离子样品相比提高了5倍,通过添加Li+、Al3+可以提高发光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作用,从而增加荧光粉发光颜色中红色成分,最终实现实现色坐标的红移,色温的降低。在低色温照明领域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浙江某照明公司回收的废弃稀土荧光粉中Y与Eu的含量分别为36.47%和6.22%。采用盐酸浸出、组合试剂除杂、稀土草酸沉淀及焙烧、水热法合成工艺从该废弃荧光粉中回收再生出Y_2O_3:Eu~(3+)红粉,并对所得Y_2O_3:Eu~(3+)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在双氧水加入量为0.2 m L/g、盐酸浓度为4mol/L、浸出温度为60℃,浸出时间为4 h时,废弃荧光粉中Y、Eu的浸出率分别达99.56%、92.39%。2浸出液加氨水将p H终点调至4.5时,Al~(3+)、Fe~(3+)、Pb~(2+)、Zn~(2+)可除尽。3草酸沉淀试验中,在草酸浓度为100 g/L,沉淀时间为0.5 h,温度为60℃时,稀土纯度可达99.60%。4水热反应温度为180℃时制备的Y_2O_3:Eu~(3+)发光强度最高,其最大发射峰位于614 nm,对应着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SEM测试表明,Y_2O_3:Eu~(3+)荧光粉的形貌逐渐由球状转变为针管状,结晶度良好,长度分布均匀,微管长度平均为30μm,有轻微烧结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4.
The heat-tre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ervative time influence on oxide resistance of SrAl2O4 :Eu2+ ,Dy3+ in high temperature atmosphere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oxide resistance was improved obviously by phosphor particles coated SiO2. The reason for the coating to craze above 900℃ was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15.
采用Co_3O_4为钴源,Li_2CO_3为锂源,Mg(OH)_2和H_3BO_3分别为镁源和硼源,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各原料并混合均匀后在高温条件下合成Li Co_(1-2y)Mg_yB_yO_2正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恒电流间歇滴定(GITT)分别表征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将材料组装成CR2016型扣式电池,采用LAND测试仪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掺杂的摩尔总量为2.0%时,材料在3.0~4.5 V范围内以0.2C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90 m Ah/g,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8.6%。  相似文献   

16.
用第一原理研究LiMn2O4及掺杂化合物的结构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理论方面研究Al^3+、Co^3+、Y^3+掺杂对尖晶石型LiMn2O4电子结构的影响,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对LiMn2O4及掺杂化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晶格常数、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的分析,发现掺杂Al^3+、Co^3+、Y^3+都能有效地抑制Jahn-Teller畸变;掺Al^3+、Co^3+后,晶格常数变小,材料的循环性能有所提高;掺Co^3+、Y^3+能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率,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能,掺Al^3+后,材料的电导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窦爱春  刘彤  张也  刘云建  苏明如 《矿冶》2020,29(2):78-84
根据碳酸镁在氨基乙酸盐(Gly~--H_2O)体系中的溶解热力学平衡方程建立了其溶解热力学模型,分别分析了298K时体系中镁离子总浓度、游离镁离子浓度、游离氨基乙酸根离子浓度、游离碳酸根离子浓度、镁物种分布以及氨基乙酸根物种分布热力学结果。结果表明,在酸性氨基乙酸盐体系中(pH值7),碳酸镁溶解以酸溶作用为主,碳酸镁可以大量溶于酸性氨基乙酸盐溶液中;在碱性氨基乙酸盐体系中(7pH值14),碳酸镁溶解以氨基乙酸根离子与镁离子配合作用为主,由于氨基乙酸根离子与镁离子配合能力较弱,碳酸镁不可能溶于碱性氨基乙酸盐溶液中。  相似文献   

18.
以同时具有介孔和微米级大孔的新型多级孔道Al_2O_3整体柱为载体,Ce,Zr为助剂,制备得到Pd/Al_2O_3整体式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的超低浓度风排瓦斯甲烷催化燃烧的反应性能,并结合实验结果,对Pd/Zr/Al_2O_3催化剂上甲烷燃烧的催化反应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添加助剂Ce,Zr的Pd/Al_2O_3催化剂的超低浓度甲烷氧化低温活性较好,催化剂保留了载体原有的特殊微观结构,比表面积仍然较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其中助剂Zr的助催性能比Ce的高。推测Pd/Zr/Al_2O_3催化剂上甲烷氧化的催化反应路径为:在助剂Zr的作用下,吸附在Pd O—Pd活性位上的CH4分子中一个C—H键的强度被削弱,小于H与Pd O表面晶格中O原子的键合强度,从而导致一个H原子从CH_4分子中脱出,速控步骤完成后反应快速进行,生成CO_2和H_2O。  相似文献   

19.
以ZrOCl2·8H2为锆源,Y2O3为稳定剂,NH3·H2O为沉淀剂,PEG1000为分散剂,通过反向共沉淀法在800℃保温1h,制备出四方相含量为88%、粒径为50~70nm、分散性好的3Y-ZrO2粉体.利用DTA-TG、XRD、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沉淀的热处理温度对3Y-ZrO2合成效果及颗粒大小的影响和PEG1000的加入量对粉体分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Al2O3包覆LiMn2O4正极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在锂离子电池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上包覆Al2O3来改善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问题。通过SEM和X射线衍射研究材料的表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在电化学性能测试中,发现包覆Al2O3可以减少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阻止了电解液对尖晶石的侵蚀,抑制锰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和由此带来材料结构的改变,以及与电解液中微量的HF反应,避免了HF对锰离子溶解的加速作用。从电化学循环测试后材料的X射线图谱上可以发现,LiMn2O4材料包覆Al2O3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循环过程中MN5O8杂相峰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