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鸭细小病毒病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以1~3周龄雏番鸭为易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高死亡率的病毒病。番鸭细小病毒病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及其流行病学等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然而在染病番鸭表现出非典型症状时很容易与番鸭的鹅细小病毒感染、雏鸭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混淆,容易误诊。因此,对该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血清学或病原学等实验室诊断方法。文章从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两个方面综合阐述了番鸭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3):147-148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PV)引起,以雏鸭为易感的急性传染性病毒病,临床以腹泻、呼吸困难、脚软、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鹅细小病毒病俗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1月龄以内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临床上主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鸭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的套式RT-PCR检测方法,并运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分离病毒与其他禽病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从MDRV中扩增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目的片段,检测灵敏度达到0.1 pg病毒RNA,对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等病毒样品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因此,本研究为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及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或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经典MDPV和GPV毒株引起的病鸭主要症状为腹泻、脚软、渗出性肠炎,三周龄内雏鸭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的雏半番鸭和樱桃谷鸭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细小病毒病,该病发病率10%~30%,病死率低于3%,临床症状主要为软脚、短嘴和生长障碍。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原与鹅细小病毒亲缘性很近。本文通过比较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与经典的MDPV和GPV在基因组、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的区别,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制预防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卵黄抗体,试验对采自云南省曲靖市某番鸭养殖场的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用分离株灭活抗原免疫产蛋鸡,制备MDPV卵黄抗体并进行效力试验.结果 表明:试验成功分离到MDPV,命名为MDPV YN株;该毒株与GenBank...  相似文献   

6.
方博 《广东饲料》2019,(3):49-50
番鸭细小病毒病(Muscovy duck parvovirosis),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us Disease, MDPV)引起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为喘气、腹泻、脚发软和进行性消瘦。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危害番鸭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本文就番鸭细小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综合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养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雏番鸭以喘气、腹泻、脚发软及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和死亡率高㈣。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因此又称雏番鸭“三周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以上,是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番鸭细小病毒病(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osis,MDPVS)又称3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以1~3周龄雏番鸭为易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病毒病.临床以腹泻、呼吸困难、脚软、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症状,其致死率达50%~80%[1].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DVE),又称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又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常见于鸭、鹅等雁行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VP3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MDPV的体外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性与常规PCR一致,全部反应可以在1.5 h内完成,对其他鸭常见病原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该方法的建立为研制番鸭细小病毒的LAMP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 Muscovy duck parvovrius,MPV)引起 3周龄内雏番鸭以喘气、腹泻及胰脏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俗称番鸭三周病 ) ,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 40 %~ 5 0 %以上 ,是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是发现和研究番鸭细小病毒病最早的国家 ,据林世棠等报道 ,1980年在福建省菁田县就发现该病。 1985年后 ,在我国番鸭饲养较多的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浙江等省流行。由于 MPV与鹅细小病毒 ( GPV)非常相似 ,最初认为病原是 GPV,后经病原分离鉴定 ,于 1988年在国内外首次明确了 MPV非G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