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生理学、心理学、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现代科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学生裁判技能进行微格教学的培养途径。根据国内外较先进的微格教学技能分解训练理论,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实际,进行排球裁判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排球裁判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排球教学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开展研究性的排球专选教学。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8,(1):82-84
从微格教学的视角出发,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排球教学进行研究,通过实施微格教学手段,并分析其在排球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所具备的作用,研究实现提高排球教学技能的途径,为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游蕴琦 《体育世界》2013,(4):117-118
排球教学比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排球课的兴趣,首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学生对排球课的认识;通过抽样调查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是让学生从排球教学比赛中体验到参加排球运动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各项技术的需求和积极性,最终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胡鲜花 《精武》2012,(13):28-29
当前,我国的排球运动已得到广泛的发展,然而由于排球技术较难掌握的特点而未能获得广大人们的喜爱。因此,在学校体育的排球教学中应该运用种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本文通过对理论、游戏、竞赛、师生互动关系、脚踢球和音乐等方面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从而了解到这些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排球教学方法是影响排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排球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周洲 《体育世界》2011,(7):116-117
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人的心理效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意义。为了使高校公共体育排球课更适应学生的要求,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完成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把握体育教学课的心理影响因素,提高高校公共排球课的教学效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依据排球选项课学习过程的内在要求,体育心理学的相关方面对促进排球技术的学习和情感的培养有良好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宁道新 《体育风尚》2020,(1):105-105,107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的信息化大时代,体育教育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教授学生的体育技能,而是专注于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但是排球的教学是属于一种技巧性的教学,不仅对学生们的排球技巧有着非常专业性的高要求,还特别注重于对学生门的兴趣培养,这些年以来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了解到都是从实践教学等角度去展开的,况且排球技术性要求高,难度较大,学生身体素质偏低等情况,导致学生们的运动兴趣普遍下降,如果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高科技化以及微软涉入排球教学中,能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各个方面分析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革新,笔者以信息化领域下体育教学来代替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从侧面分析了学生应如何培养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10所体育院系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了目前新疆体育院系排球专修生裁判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影响新疆体育院系排球专修生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以后加强学生裁判能力的教学、评价及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业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情况以及考核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排球课上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带准备活动;运用教学录像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法课;采用学生间相互评价技术动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行之有效的;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业课实践能力考核的内容基本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实践能力考核的评分方法比较客观、公正;从考核结果看,学生的排球战术运用能力稍差。本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理性构思,设计"合作探究"体育教学模式,并在高校排球垫球技术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探究"体育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排球垫球技术水平,调动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体育游戏具有普及性、目的性、竞争性、娱乐性等特点,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转移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等作用。从体育游戏本身的特点及作用,分析研究体育游戏与排球教学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排球教学中具有影响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篮球课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如何使篮球教学与训练成为高校女生喜爱又愿意去练习的锻炼项目,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快乐体育"教学,并利用高校女生的表现欲引导她们的学习兴趣、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组建高校女子篮球体育社团等方式方法调动高校女生对篮球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由近期连续发生的大学生跑步中猝死事件,联想到《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感到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大学体育课程必须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应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结构、教学管理环节、考核指标等诸方面进行改革,转变重技术训练,轻体质训练的教学模式,注重体能素质训练和考核。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树立全新的体育理念,增强主动参加体质锻炼自觉性,确实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浅析体育课中的情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教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与大脑直接参与的教学活动,它是学生运动能力与思维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体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感是催化剂,是行为的动因,它能唤起学生对学科的喜爱和向往。培育情感作为学校体育目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体育教学采用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激励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篮球学导式教学法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对篮球学导式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中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篮球学导式教学法在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发展,以及对专项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等方面优于篮球传统教学法.在分析篮球学导式教学法可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原因的基础上,建议:把学生身体、心理与社会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体育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开发学生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排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实施动态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对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排球基本技术学习及两组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班的各项对比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班,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证明:动态分层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提高排球基本技术的成绩要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体操教学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操普修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思维能力、姿态美和心灵美等美育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体操专项教学对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思维能力、姿态美和心灵美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从而使得美育在体操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实施,使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审美、鉴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体操中的美学价值,从而激发人们对体操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8.
陈果 《精武》2012,(7):56-56,58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生的体能训练对于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来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同时让学生对体育发生兴趣,都是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此类问题做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和其学习情绪有着直接联系,怎样提高大学生控制、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保持稳定的心态,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笔者就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在所承担的"健美操"教学中,通过提高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和转变思想观念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喜好,克服了消极影响,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及自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袁利红  朱富强 《精武》2012,(25):55-56
高职体育教学应与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突出职教特色,在完成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和培养体育素养的体育教育共性任务的同时,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积极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与建设工作,增加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明确了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