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调查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化。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6年6月从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045株,35个细菌种,肠杆菌科细菌912株,占44.6%;非发酵菌1120株,占54.8%;分离率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非常低,除弗氏柠檬酸杆菌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1.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脑膜脓毒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98.6%、98.3%、22.3%和20.6%。结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以非发酵菌为主,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非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十堰市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迁。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从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4658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占36.7%;非发酵菌占63.3%;分离率占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62.4%、30.5%、10.1%。结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较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3.
台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堵南的耐药率变化.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月从医院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分离出革兰阴件杆菌6983株,92个细菌种,肠杆菌科细菌2986株,占42.8%,非发酵菌3961株,占56.7%;分离率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堵南的耐药率<1.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脑膜脓毒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8.4%、97.0%、98.2%、70.1%和47.5%.结论 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以非发酵菌为主,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非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近3年医院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方法 收集2008年7月-2010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MicroScan-Walk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排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4083株,肠杆菌科细菌2104株占51.5%,非发酵菌1880株占46.0%,其他99株占2.5%;3年来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阴沟肠杆菌为9.5%、5.4%、8.3%,肺炎克雷伯菌为4.2%、8.8%、6.2%,大肠埃希菌为0、0.6%、1.3%;非发酵菌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除外)鲍氏不动杆菌为58.0%、48.5%、68.8%,铜绿假单胞菌为23.1%、15.3%、11.9%,鲁氏不动杆菌为23.8%、5.9%、3.6%.结论 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肠杆菌科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鲍氏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对亚胺培 南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但耐药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本院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32系统,用K-B法及VITEK32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82株G-杆菌中非发酵菌占63.9%,肠杆菌科占33.5%,流感嗜血杆菌占1.9%。非发酵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为主。肠杆菌科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4.0%、30.5%、35.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为5.0%和10.9%;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21.8%;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6%和13.5%。肠杆菌科细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7.6%。结论我院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杆菌耐药率高,部分呈多重耐药菌株。应加强病原学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从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治疗医院感染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285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305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4%和2.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4.0%、32.1%;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8.9%和31.1%.结论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但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已增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00-2010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2000-2007年分离的非重复16 344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2008-2010年分离的非重复9211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25 555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较高的前9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褪色沙雷菌、产气肠杆菌,分别占18.7%、15.8%、12.6%、10.8%、6.9%、3.9%、3.0%、2.2%、1.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2.5%、33.6%;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保持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0.3%;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2000年为3.9%、2010年为58.9%,呈明显上升趋势;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维持着较高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均<20.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16.3%~33.6%.结论 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虽然保持着较高的抗菌活性,但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数量大大增加,并且已出现5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医院感染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医院感染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9年版为判断标准,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6 211株,其中肠杆菌科3 599株占57.9%,非发酵菌2 612株占42.1%,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35.1%、21.9%、13.8%、11.3%、6.7%、5.4%;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1%和75.6%;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3.8%和37.6%。结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日益增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长较快,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9.
江艳  何萍  施志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4,(16):3023-302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2年4月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使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分离出革兰阴性菌591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341株,占57.7%;非发酵菌246株,占41.6%。分离前六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4.7%)、铜绿假单胞菌(17.3%)、肺炎克雷伯菌(15.7%)、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12.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6%)、阴沟肠杆菌(6.4%)。其中肠杆菌科细菌中除液化沙雷菌外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低于1.2%,非发酵菌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鲁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菌、产吲哚金黄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6.7%、2.8%、33.3%、50.0%、100.0%。结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非发酵菌。临床应合理使用亚胺培南,减缓耐药菌株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从医院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的鉴定,采用K-B法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并对结果做回顾性调查.结果 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堵南的耐药率极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检测到1株弗氏柠檬酸杆菌,3株沙雷菌属细菌体外对美罗培南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脑膜脓毒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堵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48.81%、94.12%、21.85%和31.72%.结论 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非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总体上体外抗菌活性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