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2001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的国际产业转移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以碳排放作为因变量,以地区国际产业转移、国内投资总额等变量作自变量,以地区GDP、工业化水平、人口数量、能源利用效率和汽车保有量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和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国际产业转移为"污染转移"的观点在我国成立,且具有区域差异性。未来,要进一步强化工业项目环境审批和监管,同时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引导外资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资源因素的制约和市场因素的诱导,东部沿海地区需要将一些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皖江地区作为重点产业承接地之一,应该抓住东部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腾笼换鸟"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经济基础较好、市场潜力较大的比较优势,努力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本文通过对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和优劣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优化区域布局,促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就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提出如下意见:一、纺织产业转移对促进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多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4.
对产业发展实施分类指导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产业转移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推动产业重构的重要战略。新时期,各地推动产业转移力度加大,采取何种政策配置、引导和推动产业转移,才能起到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效,本文从分类指导视角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尝试通过对比依靠外资发展起来的"苏州模式"和依靠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温州模式",分析比较承接产业转移并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的东亚四小龙和承接产业转移但日后产业未能顺利升级造成产业发展缓慢的东盟四国,指出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如何做到招商引资外源发展和发展本土民营企业内源发展的平衡和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服务。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都努力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社会化分工超出国界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也要求各国依自身比较优势选择发展方向,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又成为各国在这过程中寻找自己定位的催化剂。战后的三次国际分工形成三次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浪潮,每一次产业战略转移过程就是次国际利益再分配过程,抓住机会的国家、定位较准确的国家在这三次产业转移中成为得益者,否则就被远远地抛在后面。20世纪60年代在全球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是重化工业从而将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亚洲四小龙成为这次转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战后的三次国际分工形成三次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浪潮,每一次产业战略转移过程就是一次国际利益再分配过程,抓住机会、定位准确的国家在这三次产业转移中成为得益者,否则就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在产业升级和产业分工的过程中,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确认,科技革命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信息化》2013,(5):71-71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日趋严重的能源环境制约.而经济发展与能源协调的本质在于产业与能源的协调发展。国际产业转移是能源消耗跨国流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上能源消耗曾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而出现此消彼长、跨国流动。英国、美国和日本在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把握战略机遇期的论述中,广西将承接产业转移,视为把握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后危机时代"国内外产业布局的重新组合,无疑会推动发达国家的中低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贸易制造业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开展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中西部差距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基于金融危机对广西加工贸易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在后危机时代广西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工业产业整体转型升级背景之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联动发展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信息化增长热点。现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先进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动化博览》2007,24(5):26-27
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国务院新闻办9月27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六大"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着力营造发展环境,扩大国际合作,大力推进产业化,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两位,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6年,高技术产业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而2002年这一比重只有3%,预计2010年将超过10%。预计2007年高技术产业总收入将超过6.3万亿元。网络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传统产业加速优化升级,不断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ICT技术的创新、运用和渗透,ICT产业不仅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化背景下,ICT产业发展特征和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一定变化,而国内ICT企业在进行国际合作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认为,我国ICT产业发展阶段要从“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高”,需要在培育适宜国际合作的发展环境和建立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国际规则,进而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促进ICT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呈加速趋势。2010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在新政策的推动下,产业转移更是驶入了一个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俐民表示,随着IT产业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的趋势继续加大,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之一,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西安有着较为明显的区位、产业、人才等优势。比如,西安承载产业发展的城市综合能力越来越强劲。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基于钻石模型的理论视角,本文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政府政策和机会等六个方面,并结合了价值链分析法对我国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中游的面板制造方面仍缺乏核心竞争力;巨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给我国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虽然有部分企业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但大多数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现在仍然不具备强大的生产和科技实力;与日、韩、台相比,我国政府对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由于国外厂商的大举进入,在国际市场的复杂形势下,我国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发展的机会仍充满着变数。要快速提高我国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应大力完善产业链,加强政府对该产业多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加快支持和保障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是传统的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已逐步衰弱,造成的问题逐步凸显。当前,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同步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城镇化发展差距、有利于提高现有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有利于协调推进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成为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创新承接转移,通过"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后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纵览     
天津:滨海新区建京津科技新干线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天津滨海新区今年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对外转移,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即从北京中关村示范区到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  相似文献   

18.
韩国家电企业进入中国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韩国家电产业在华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家电产业技术进步、优化中国家电产业结构,并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但也使得本已饱和的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了国内家电产业的进入壁垒。建议韩资家电企业应加强与中国家电企业互补型战略合作,加大对华技术转移力度,适当收缩产品范围,这将有利于中韩双方家电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信息化》2013,(21):7-7
近日,副省长刘志庚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调研,研究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工作和推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感器世界》2013,(11):44-44
据悉,为加速推动中国传感器技术研发和产业国际合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德国传感器技术协会(AMA),及德圈MINACON传感器技术咨询公司,近日在江苏无锡新区召开技术与项阳合作交流会,中德两国一批高端传感器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将以对接形式完成传感器关键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工作,促成两国相关产业擦出“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