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参芍药汤治疗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芍药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人参、芍药、甘草、黄芪、当归、麦冬、五味子组成。原为治疗“脾胃虚弱,气促憔悴”之证。药仅七味,却寓生脉散、当归补血汤、芍药甘草汤三方。方中生脉散益气养阴、养心复脉;黄芪伍当归、芍药,补气生血活血;炙甘草益气补心复脉,善疗“脉结代,心动悸”。诸药共奏益气生血活血、养心生脉复脉之功。笔者常以本方为基础化裁,治疗心动过速、频发早搏、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疾病,多有良效。现介绍如下。1 心动过速胡某,女,36岁,1993年6月8日诊。诉心慌心悸反复出现5年,每次发作历时几十分钟至数日不等。近6个月…  相似文献   

2.
郑素心 《天津中医药》2004,21(6):520-521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灸甘草、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组成,源于李东垣之《脾胃论》。李东垣通过对补中益气汤化裁加减,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思想。综述补中益气汤在内科胃下垂、慢性肝炎、血尿、高血压、喘息性支气管炎、神经性耳鸣及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是补中益气的名方。笔者加减化裁本方,在临床上用以治疗疑难杂症,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由人参、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健脾养心、补气生血之功能。方中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可补气生血,养心益脾;黄芪、白术、甘草、姜、枣益气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补益心脾;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原方主治心脾亏损、气血不足所致之心悸健忘和气不摄血的妇女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证。本人在临床应用中体会到对病因病机属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证,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涛 《新疆中医药》2010,28(5):92-93
圣愈汤源于元.朱丹溪《脉因证治》,组成为:黄芪、人参、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功在补气养血,可治气血两虚所致诸症。笔者通过辨证论治,以圣愈汤化裁治疗经期头痛,据证加入行气活血、健脾补肾之品,收效满意。现整理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李老一生,对仲景学说颇有研究,临床擅用经方化裁,以古方医今病,多获良效。下面略举一二,以飨读者。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组成。四味合用,具有宣达阳气,疏散郁结之功。李老抓住其调和气机,升清降浊之功用,灵活化裁,扩大运用范围,对现代医学中的消化性溃疡病、慢性胃炎、胆囊炎、胃神经官能症、冠心病、胰腺炎等,均以此方化裁治之,在1200余例病人的施治中,多获良效。李老在四逆散化裁中,常加香附、郁金以止痛。香附乃疏肝理气常用药,为气中之血药,气行血活其痛自止。郁金为利胆解郁之常用药,乃血中之气药,活血畅气止痛效佳。诸  相似文献   

7.
贾运河 《河北中医》2007,29(5):445-445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的代表方剂,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组成.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甘温补脾益气;陈皮和胃散滞,使补而不滞;当归甘温生阴血以"阴长阳生",调和气血;升麻、柴胡引胃中清气上行,扭转下陷之势,是方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方药组成为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绛雪园古方选注》云:“建中者,建中气也……今建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戍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  相似文献   

9.
<正>黄芪人参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组成为黄芪、升麻、人参、橘皮、麦冬、苍术、白术、黄柏、炒曲、当归、炙甘草和五味子,功可益气健脾燥湿。中风病因病机复杂,症状繁多,全身上下俱病,不知从何着手辨证,可以"不治上下左右,只治中气之法也"。笔者临床运用黄芪人参汤进行化裁,依据中风病机特点用其辨治中风后遗症,疗效较著。现总结如下。1黄芪人参汤处方理念1.1方证相应,师其法不拘泥方:《脾胃论·卷中》:"夫  相似文献   

10.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仲景原文治疗血痹病,功用益气通阳,和营行滞。现行多本教材中提到此方,多认为其由桂枝汤倍生姜、去甘草、加黄芪化裁而来,但对于"去甘草"的原因,教材或以甘草性和缓、善守中而不用之等言论带过,或未做解释。该文就此展开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及临床报道,认为此方中甘草乃是被黄芪取代而非是单纯的"去甘草"。  相似文献   

11.
张冬冬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307-2308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其功效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历代医家早有运用归脾汤治疗此类疾病的记载,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中曰:"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  相似文献   

12.
归脾汤源于《济生方》,其药物组成为:黄芪、白术、人参、茯苓、远志、当归、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其中当归、远志是从《校注妇人良方》补入),可加生姜少许,枣1枚水煎服。该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其配合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并补,重在补气,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笔者常用归脾汤化裁治疗出血证,感触颇深,兹举验案二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正>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本方由三大类药物组成:一类为苦寒药如黄连、黄芩;一类为辛温药如干姜、半夏;一类为益气补中药如人参、甘草、大枣。属于调和剂范畴,原治因小柴胡汤误下形成的痞证。所谓痞证即胃脘痞满、堵塞不适之感。《伤寒论》中治疗痞证的方剂计5个,其中寒热互结而致心下痞的有3个,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虽然三方在病因病机及适应证方面同中有异,但均以本方为基础而进行化裁。方中以半夏辛开散结、降逆止呕;干姜辛温散寒;黄芩、黄连苦寒降逆以清中焦之  相似文献   

14.
麦门冬汤系《金匮要略》方。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六味药组成。具有清养肺胃、止逆下气等功效。仲景原为治疗“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虚热肺痿而设。多年来笔者常用此方辨证化裁,  相似文献   

15.
黄芪桂枝五物汤源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治疗血痹而设,方由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倍生姜而成.近年来笔者以本方化裁治疗多种风湿病多获良效,兹举治案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郝剑平 《山西中医》1995,11(3):23-24
归脾汤临床新用举隅北京城建中西医结合医院(100081)郝剑平关键词归脾汤,古方新用,异病同治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白术、获神、黄芪、炒枣仁、龙眼肉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灸甘草二钱八药组成。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中又增加当归、远...  相似文献   

17.
孙维峰 《新中医》1996,28(11):48-48
补中益气汤新用孙维峰*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具有培补脾胃,升阳益气功效。原治脾胃气虚,气虚发热及清阳下陷诸症。经后世医家验证,本方用途广泛。笔者以此化裁治疗内科杂症,屡收佳效,兹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18.
升阳益胃汤系李东垣《脾胃论》著名方剂,由黄芪、人参、半夏、甘草、羌活、独活、防风、白芍、陈皮、白术、茯苓、泽泻、柴胡、黄连组成。本方益气健脾、清热化湿,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饮食无味等,用之临床治疗脾虚湿胜、升降失司之证,只要辨证准确,灵活化裁,效果甚佳,今举2则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白自跃 《河北中医》2002,24(7):522-523
仲景诸方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 ,其组方之严谨 ,理论之精良 ,疗效之确切 ,应用之广泛 ,是中医古方中的佼佼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仲景方治疗老年慢性胃炎每获良效 ,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虚寒胀满 ,首选理中汤理中汤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功用 :  相似文献   

20.
保元汤系中医治疗气虚之方,由黄芪、人参、肉桂、甘草组成。慢性肝炎血清高 lgE 活力已证实与肝细胞明显坏死有关。1987年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