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正确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996—2005年抢救的30例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龄、手术、心房纤颤、长期卧床等是肺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主要症状。D-二聚体升高(D—dimer)〉500μg/L(83.3%),典型心电图S1QⅢTⅢ改变(60.0%)。X线、螺旋CT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提高急性肺栓塞的存活率。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肺栓塞(PTE)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PTE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北京军区总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2月间诊断急性PTE的患者143例,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包括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急性PTE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术后卧床、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胸闷气短;心电图多见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T改变、SIQIIITIII、胸前导联T波倒置;胸片多表现为肺部浸润影、右下肺动脉扩张、肺纹理稀疏等;其他常见阳性实验室结果为D-二聚体(D-dimmer)阳性占100%、低碳酸血症占90%、动脉低氧血症占88%以及白细胞升高占89%等。结论 PTE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对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应警惕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6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简称主动脉夹层组)、同期7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和70例因胸痛住院的其他患者(胸痛组)的血浆D-二聚体等临床资料,比较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均超过500μg/L,敏感性100%;死亡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高于存活患者(P〈0.05)。血浆D-二聚体浓度主动脉夹层组、肺栓塞组和胸痛组分别为(3479.2±2200.0)μg/L、(1560.7±940.0)μg/L和(179.8±167.0)txg/L,三组比较P〈0.01,每两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其平均浓度超过急性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预后有-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特发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特发性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无获得性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33例特发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特发性肺栓塞病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年龄(57.6±14.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6.4±3.2)。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97.0%)和胸痛(30.3%)为主。实验室检查中,D-二聚体〉0.5mg/L者30例(90.9%),脑利钠肽〉150ng/L者15例(57.7%),Pa02〈75mmI-Ig者15例(51.7%)。心电图主要以V1~V4ST-T改变(60.6%)为主,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血管螺旋CT及肺动脉造影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首诊误诊以急性心肌梗死及肺炎多见,误诊率达69.7%。本组病例均采用抗凝治疗,部分患者行溶栓和(或)介入治疗。结论特发性肺栓塞因缺乏易感因素而易误诊,应综合临床表现、D-二聚体及影像学检查确定疑诊患者,并尽快行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5.
50例老年人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对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率和减少漏诊率.方法 对50例确诊的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结果 50例肺栓塞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者为92%、咳嗽为56%、心悸为50%、胸痛为46%;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者占94%;D-二聚体>500μg/L者占90%;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为主要诊断方法;接受溶栓治疗19例,单纯抗凝治疗29例,2例因出血未行任何抗凝治疗.17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以预防再次肺栓塞.治愈5例(均为溶栓患者),占10%;好转43例,占86%;死亡2例(均为单纯抗凝治疗患者),占4%.结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X线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D-二聚体具有筛选价值;CTPA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必要时可以做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老年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时出血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急性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症.PE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故必须结合辅助检查做出诊断.一般性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片、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螺旋CT、MIR等.心电图是一种简便、廉价的检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APE)的早期可以迅速描记.但PE的心电图往往呈一过性、多变性,重视心电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P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含量检测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69例第一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测定入院时第一次采血的D-二聚体,其中D-二聚体阴性9例,阳性60例,对D-二聚体阴性及阳性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结果 9例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为(0.9±0.4)μg/ml,阴性率为13%(9/69);D-二聚体阳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为(16.5±14.2)μg/ml,阳性率为87%(60/69).D-二聚体阴性与阳性两组之间在D-二聚体含量、发病时间及血栓栓塞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肺动脉压、下肢静脉曲张及血栓形成等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阴性并非100%排除肺栓塞,临床对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不要只关注D-二聚体水平,还要进行肺动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二级综合性医院内科住院患者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和对高危患者预防性治疗的观念。方法对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间22例内科住院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高危因素、预防性治疗、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存在高危因素占100%,进行预防性治疗2例(9.1%)。临床表现中最常见是呼吸困难15例(68.2%),晕厥7例(31.8%);血气分析提示低碳酸血症,PaCO2小于45 mmHg 14例(63.6%),低氧血症15例(68.2%);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72.7%。心电图ST-T改变占9例(40.9%),SIQⅢTⅢ型4例(18.2%);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室扩大8例(36.4%),肺动脉高压12例(54.5%);下肢静脉彩超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例(27.3%);CT肺动脉造影确诊8例(36.4%)。结论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漏诊率及病死率高,不少患者由于未能及时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而死亡。因此,提高对PTE的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增强我国内科VTE高危者的预防性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22例病例的分析,加深临床医师对血浆D-二聚体正常的急性肺栓塞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入院、血浆D-二聚体正常、经胸部强化CT和/或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22例.结果 22例血浆D-二聚体正常的患者中,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多见.Wells评分:临床可能性低度(评分<2)3例,中度(评分2~6)13例,高度(评分≥7)6例.Wells评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8分,中位数为4.5分.22例患者病程为1 d~2个月,其中病程<1周8例,1~2周6例,>2周8例.20例发生于双肺,2例发生于单肺,3例为主干肺栓塞,11例为叶段肺栓塞,8例为亚段肺栓塞.结论 对于D-二聚体正常,又不能排除肺栓塞的诊断时,可结合患者Wells评分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并积极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必要时行CT肺动脉造影,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漏诊、误诊率.免疫胶体渗滤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正常不能排除中或高度临床肺栓塞可能性人群,应推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26例急诊胸痛患者(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14例,肺栓塞32例,急性心肌梗死40例,非心源性胸痛40例)的血浆D-二聚体,同时检测其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并行WBC计数,并以20例慢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者作对照组。结果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及肺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对怀疑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患者的排除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并分析预后相关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TE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79.9%)、胸闷(64.1%)、咳嗽(41.6%)等。仅39.1%的患者首诊诊断为PTE。修订的Wells评分标准可以提高PTE首诊疑诊率,严重指数评分(sPESI)可预测患者预后。结论:PTE的首诊诊断率较低,联合应用Wells评分标准对疑似患者进行评分,可以提高患者的PTE首诊诊断率,及时指导治疗;而采用sPESI危险分层能更准确评估患者死亡风险,有利于对预后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修正Geneva量表结合D-二聚体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急诊及住院的AECOPD疑似合并PTE的21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患者临床资料,并分别以修正Geneva量表、D-二聚体测定以及两者结合评估合并肺栓塞的可能性,并与最终确诊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其中41例患者确诊PTE。AECOPD+PTE组与单纯AECOPD组在症状、体征上仅不对称下肢水肿有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500μg/L的阴性预测值为96.1%,而阳性预测值仅34.3%,特异度58.0%灵敏度90.2%。修正Geneva量表可能性高组阳性预测值为64.0%,可能性低组阴性预测值为94.7%;两者结合的阳性预测率为42.5%,阴性预测值96.9%。结论修正Geneva量表和血浆D-二聚体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早期筛选具有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3种量表在心内科病房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的临床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较公认的3种临床评估量表在心内科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人群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以各种主诉收入我院心内科病房,并在住院期间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诊断PTE的患者40例,对急性肺栓塞的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Wells量表、Geneva量表和修正的Geneva量表进行临床PTE的可能性评估。结果:Wells量表显示PTE中、高度可能性患者占77.5%,低度可能性者占22.5%;而修正的Geneva量表结果中、低可能性患者约各占50%,高度可能性者为0;Geneva量表结果介于中间。除量表中指标外,25%患者合并有心肺疾病,有晕厥者9例(22.5%),D-二聚体升高(70%)、心电图SⅠQⅢTⅢ(50%)、右束支传导阻滞(35%)等阳性率亦较高。结论:由于PTE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似性,对于以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和/或胸痛收入心内科病房的患者,应警惕PTE可能。3种临床评估量表可以作为临床PTE的基本筛查方法,对有中、高度可能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CTPA或有创检查明确;对低度可能性者不能轻易排除PTE,建议进一步行相关化验检查,评估行CTPA或有创检查确诊PTE的必要性。对不具备CTPA等检查的基层医院,3种量表在PTE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4.
崔朝勃  高秀玲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0):1231-1233
目的 对本院1998~2006年189例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中资料完整的124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 发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所有124例PTE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血气、下肢深静脉超声、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V/Q显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TE-DVT年发病数逐年增加.大面积PTE 83例(66.9%),次大面积PTE 20例(16.1%),非大面积PTE 21例(16.9%).DVT 70例,术后40例,长期卧床65例,恶性肿瘤6例,结缔组织病3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心悸90例,胸痛30例,咯血19例.咳嗽40例,晕厥16例,突然心跳、呼吸停止机械通气5例.呼吸频率>20次/min 86例,心率>100次/min 112例,发绀65例,肺部闻及干湿哕音22例.PaO<,2><60 mm Hg 72例,PaCO<,2><35 mm Hg 92例,PaCO<,2> >35 mm Hg 32例;心电图窦速112例,S<,Ⅰ> Q<,Ⅲ>T<,Ⅲ>型改变者25例,CRBBB型改变26例,非特异性S-T改变42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胸部X线检查有阴影者20例,行CTPA检查105例,V/Q显像18例,肺动脉造影1例;心脏超声显示右心室扩张合并肺动脉高压共91例,20例仅有肺动脉高压,无右心室扩大,8例心脏超声完全正常.首诊24 h内确诊72例,其余52例确诊时间为2~60 d,误诊率为30%(37例),其中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左心衰、肺炎者最多.溶栓抗凝治疗83例,单纯抗凝治疗41例,死亡8例(6.5%).结论 经 PTE的发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特别要注意恶化肿瘤和结缔组织病是重要的易感因素;PTE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因此,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19例肠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确诊的肠结核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16-64岁,出现症状至前来就诊时间为6天-33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  相似文献   

16.
肺癌与血栓栓塞性疾病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近5年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16例为腺癌。9例(52.94%)血栓栓塞发生在肺癌确诊之前,8例(47.06%)发生在肺癌确诊之后,其中13例(76.67%)肺癌确诊时间分布于栓塞前后120天。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例,单纯肺血栓栓塞(PTE)4例,DVT合并PTE 6例。10例合并PTE患者中8例(80%)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9例(90%)表现为双肺多发栓塞,大多有低氧血症、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心电图仅1例有典型SⅠQⅢTⅢ表现。8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腺癌患者易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化疗是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4年10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04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EPH患者中男性多见,男:女为1.97:1,平均年龄46.4±16.7岁,病史37.0±19.6月。临床主要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及咯血等。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示肺动脉高压,其他表现有右心室扩大、三尖瓣返流、主肺动脉内占位性病变等。而血管超声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68.3%。患者确诊均通过肺动脉造影(PPA,CTPA或MRPA)。入院时54例被误诊,误诊率为52%。41例给予内科治疗,63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死亡6例,总手术死亡率9.5%。57例成功手术者,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93.2±35.8mmHg降至术后的51.2±14.1mmHg,动脉血氧分压由52.8±7.9mmHg升至86.4±9.2mmHg,二组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EPH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被误诊。UCG和CTPA有较大诊断价值。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1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患者中,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44.3±9.1岁。(2)临床主要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晕厥等。(3)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内占位性病变,下肢静脉超声正常。(4)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为肺动脉扩张、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肿块样阴影等。(5)11例患者术前全部被误诊,多数被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PTE)。(6)11例患者中10例行手术切除治疗,9例缓解出院,1例死亡;另1例内科治疗死亡。结论PAS临床上少见,易误诊为PTE。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以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PTE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PTE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子;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较可靠的方法。结论PTE是常见的肺血管疾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