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ER-α36基因与人雌激素受体( ER)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内在联系。观察其对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影响。为探索ER阴性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利用RNAi技术,构建靶向ER-α36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重组质粒,脂质体法将pRNAT-U6.1/Neo-ER-α36导入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利用RT-PCR法检测MDA-MB-231细胞ER-α36基因表达的抑制情况;MTT法检测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情况。结果①PCR、酶切鉴定、DNA测序证实小干扰质粒构建成功,无碱基突变;②ER-α36-siRNA表达载体转染ER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可有效抑制ER-α36 mRNA表达(抑制效率=86.3%),P<0.01;③MTT实验结果表明ER-α36沉默可有效抑制ER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提示ER-α36参与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增殖。结论 ER-α36参与MAPK/ERK信号转导途径,与ER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RNAi有效沉默ER-α36基因是ER阴性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手段。ER-α36可能成为ER阴性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iRNA抑制NBS1基因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NBS1干扰质粒和阴性空载质粒,并通过腺病毒载体感染MDA-MB-231细胞,Western印迹法明确NBS1基因受干扰情况;CCK-8法检测转染质粒后对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感染后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MDA-MB-231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NBS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较阴性对照组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抑制NBS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不同的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法 PCR法检测MDA-MB-231及MCF-7细胞中ER的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将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法标记荧光信号,将其分别与MCF-7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和未标记荧光的MDA-MB-231细胞(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分层共培养,加入或不加入雌二醇,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差异。结果 MCF-7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α(ESR1,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R2,ERβ),而MDA-MB-231细胞均不表达。17β-雌二醇浓度为10-11 mol/L时促MCF-7增殖作用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DA-MB-231细胞则无明显作用(P>0.05)。在加入雌二醇培养的MCF-7细胞与MDA-MB-231细胞小室分层共培养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DA-MB-231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在雌激素作用下,可促进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构建CC型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因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沉默CCR5对乳腺癌细胞黏附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在多种人乳腺癌细胞中检测CCR5的基因表达,选择CCR5表达较高的MDA-MB-231细胞做为基因沉默的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2对靶向人CCR5基因的RNA沉默序列,连入基因沉默载体pSilencer 2.1-U6中,构建沉默质粒shCCR5-1 和shCCR5-2,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CCR5基因沉默的效率;以细胞黏附实验和Transwell趋化小室实验分别检测沉默CCR5对MDA-MB-231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默CCR5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黏附能力,同时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趋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脂酸磷酸酶2域1A(PPAPDC1A)基因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不同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方法以正常乳腺上皮HBL-100细胞、低转移乳腺癌MCF-7细胞、高转移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和高转移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PAPDC1A基因mRNA和蛋白在上述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乳腺上皮HBL-100细胞比较,3种不同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中的PPAPDC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且高转移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高转移乳腺癌MDA-MB-435s细胞中PPAPDC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低转移乳腺癌MCF-7细胞(P<0.01),高转移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PPAPDC1A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高转移乳腺癌MDA-MB-435s细胞(P<0.01)。PPAPDC1A在4种细胞中表达的顺序为HBL-100细胞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活化蛋白1(ASAP1)蛋白的表达,探讨ASAP1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防治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就诊乳腺癌患者41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乳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ASAP1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转移能力乳腺癌细胞株中ASAP1与HER2水平;检测RNA干扰抑制ASAP1对MDA-MB-231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对照组MDA-MB-231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阴性对照干扰小RNA。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与ASAP1无相关性(P=0.803),Ki67和MMP-2的表达与ASAP1有显著相关性(P=0.035;P=0.013);免疫印迹显示高侵袭力乳腺癌细胞中ASAP1高表达,低侵袭力乳腺癌细胞ASAPI呈弱表达(P<0.01),HER-2的表达与ASAP1无相关性(P>0.05);RNA干扰抑制MDA-MB-231细胞中ASAP1的表达,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SAP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存在相关性,ASAP1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含有Arf6-T27N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Arf6-T27N蛋白在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为深入研究Arf6在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含Arf6-T27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XS-Arf6-T27N中扩增出Arf6-T27N基因,插入pEGFP-N1载体中构建成pEGFP-N1/Arf6-T27N,利用脂质体将其转染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用新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Western blot确定重组蛋白表达,并用Boyden chamber小室实验检测转染Arf6-T27N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核酸定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含Arf6-T27N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rf6-T27N?以重组质粒稳定转染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能检测到Arf6-T27N蛋白的表达,且Arf6-T27N蛋白能明显抑制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N1/Arf6-T27N,稳定转染Arf6-T27N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可检测到其蛋白水平的稳定表达,重组质粒介导的Arf6-T27N蛋白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受1,25二羟维生素D3调控的雌激素受体α真核表达载体(VDRE-Tk-ERα),并观察其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法体外构建得到含有4个拷贝VDRE和Tk启动子的VDRE-Tk-ERα表达载体,并将其和空载体质粒分别转染入MDA-MB-231细胞中,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周期相的分布,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 结果 1,25二羟维生素D3和他莫西芬联合作用较对照组和单独作用组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周期进程,并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利用1,25二羟维生素D3靶控雌激素受体α表达载体联合他莫西芬可以阻止雌激素受体α阴性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周期进程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使原本对他莫西芬耐受的乳腺癌细胞恢复对其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iRNA-EGFR对人乳腺癌细胞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测定RNA干扰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53S、ZR-75和ZR-75-30后Hyase基因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SiRNA-EGFR作用于表达不同水平透明质酸酶的人乳腺癌细胞铢MDA-MB-231、MDA-MB-453S、ZR.75.30和ZR-75后能明显抑制其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iRNA-EGFR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后能特异性抑制EGFR的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HOXA5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染乳腺癌细胞株观察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CF7、BT474及MDA-MB-231等3种乳腺癌细胞中HOXA5 mRNA的表达。采用全基因合成法合成HOXA5编码区序列,克隆入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OXA5。重组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HOXA5的表达效率。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3株乳腺癌细胞中,MDA-MB-231细胞中HOXA5 mRNA表达水平较低。其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表明HOXA5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HOXA5重组质粒瞬时转染MDA-MB-231细胞后,检测到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成功构建HOXA5过表达重组质粒,在MDA-MB-231中过表达HOXA5抑制乳腺癌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5,(7):781-784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不同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MDA-MB-231)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0.025~0.8μg/ml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磺酸钠处理MCF-7、SKBR-3、MDA-MB-231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三种乳腺癌细胞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处理后,MCF-7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指数升高,细胞周期分布改变,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SKBR-3和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有关;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ER阴性、HER-2阳性和ER阴性、HER-2阴性乳腺癌细胞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Lin Y  Wang SM  Huang R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419-142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乳腺癌细胞中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其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不同的乳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通过观察这些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新生毛细血管管腔形成三个体外血管生成实验以及裸鼠体内血管生成实验来研究细胞因子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细胞上清液芯片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和雌激素受体稳定转染的MDA-MB-231细胞的IL-8表达水平;进一步将雌激素受体和IL-8启动子瞬时转染至MDA-MB-231细胞,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雌激素受体对IL-8的调控作用。结果与IL-8低表达细胞相比较,IL-8高表达和中表达细胞上清液所培养的HUVEC更易于发生迁移(t值分别为6.94和17.75,P均<0.05),IL-8抗体可以特异性地阻断这种作用(t值分别为16.67和9.08,P均<0.05)。雌激素受体阴性MDA-MB-231细胞经过雌激素受体稳定转染后,IL-8的表达水平下降8.8倍。雌激素受体α能够下调IL-8启动子的活性(r=0.856,P<0.05),对照载体无此作用。结论IL-8具有促乳腺癌细胞血管生成作用,乳腺癌细胞中IL-8的水平与雌激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外源性的雌激素受体可下调乳腺癌细胞中的IL-8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35s中E1AF,MMP-1和MMP-9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种不同乳腺癌细胞中MMP-9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株中E1AF,MMP-1及其mRNA表达.结果 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E1AF基因、MMP-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与MMP-9的表达高于ER(+)乳腺癌细胞MCF-7和ER(-)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E1AF的表达与MMP-1,MMP-9的表达存在相关性,E1AF可能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Rab23分子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Rab23作为hedgehog信号通路中负调节分子,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靶点。文中旨在明确Rab23分子在不同类型的乳腺癌细胞中是否表达及表达量情况。方法选取3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Bcap-37、MCF-7和正常乳腺细胞系HBL-100为实验对象,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检测Rab23 mRNA及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正常乳腺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中均有Rab23 mRNA的表达,且在MCF-7细胞中表达量最少,其次为HBL-100细胞,表达量最多的MDA-MB-231和Bcap-37与MCF-7和HBL-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DA-MB-231与BCap-37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提示Rab23分子主要分布在乳腺癌细胞胞核周围的细胞质中。结论Rab23分子在MDA-MB-231、Bcap-37、MCF-73种乳腺癌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MDA-MB-231和Bcap-37中表达较多,可为进一步探讨Rab23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结构类似物黄芩苷诱导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株MDA-MB-231(ER-)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不同剂量黄芩苷对MDA-MB-23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及黄芩苷的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黄芩苷对MDA-MB-231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RT-PCR技术分析黄芩苷对MDA-MB-231细胞bcl-2、bax 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黄芩苷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效、量效关系,IC50为151 μmol/L;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黄芩苷作用细胞48 h后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着黄芩苷的浓度增加而增大,并阻滞细胞于G2/M期;RT-PCR结果表明,黄芩苷作用细胞后bax mRNA水平的表达增加而bcl-2的表达降低. 结论:黄芩苷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bax的表达和干涉细胞周期而发挥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增殖蛋白家族成员TOB1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侵袭与转移的生物学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和G418筛选培养法获得稳定高表达TOB1的高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通过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OB1过表达对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uper array基因芯片法检测TOB1引起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TOB1高水平表达使MDA-MB-231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抑制MDA-MB-231的体外迁移能力;TOB1表达水平的增加引起MDA-MB-231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表达的明显增加,同时显著抑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HSP90、FXYD5、RHOC、S100A4等的表达(均P〈0.05)。结论 TOB1过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侵袭、转移,涉及的机制可能与TOB1对多种重要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丹参酮ⅡA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及cerBb-2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MCF-7和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Brdu掺入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两种细胞P53、CerbB-2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处理后,MCF-7和MDA-MB-231增殖活性均有降低 (P<0.05),半效抑制浓度(IC50)均为0.25 μg/mL,且抑制作用在两系细胞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Brdu标记指数两种细胞均降低 (P<0.05);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01); 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显示,丹参酮ⅡA处理两种细胞后,其P53表达均上调(P<0.05);MCF-7表达CerbB-2增强(P<0.05),而MDA-MB-231表达CerbB-2无明显变化(P>0.05),两种细胞Bcl-2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丹参酮ⅡA体外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和ER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生长抑制、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DNA合成有关,而与P53、CerBb-2和Bcl-2的表达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NA干扰YAP基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使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将靶向沉默YAP基因的siRNA序列转染至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采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转染后MDA-MB-231细胞中YA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实验和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对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评价转染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转染siRNA后,YAP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相对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MTT实验及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显示,siRNA干扰YAP表达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及划痕试验显示,siRNA干扰YAP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细胞周期实验显示,沉默YAP后,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检测证实沉默YAP后细胞凋亡率并未出现明显上升。结论 抑制YAP在乳腺癌细胞的表达可有效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干扰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皮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表达对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脉管形成能力的变化,分析EPCR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i RNA方法降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EPCR的表达,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PCR干扰效果,实验分为EPCR干扰组、无关序列组及未处理组。制备肿瘤条件培养基模拟肿瘤微环境培养HUVECs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内皮细胞迁移能力,Matrigel检测内皮细胞脉管形成能力。结果:与未处理组及无关列序组相比,EPCR干扰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脉管形成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干扰乳腺癌MDA-MB-231细胞EPCR的表达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脉管形成能力,提示EPCR可能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抑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MDA-MB-231生长机制.方法:ART处理细胞3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CNA、VEGF、Bcl-2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RT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后,发现对其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