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类是面向对象程序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所以类测试是整个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关键所在;论文主要针对传统状态测试方法在发现错误机制上存在的不足,研究了一种利用OSD模型的基于状态的类测试方法,提出了利用OSD模型与系统分析设计的状态图模型进行比较的思想;通过比较两个状态图模型中的状态是否一致以及各个状态间的方法转移是否一致,来发现传统状态测试难以发现的错误;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出传统的状态测试方法难以检测到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面向对象的类的状态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的状态模式、状态转移图以及UML状态图等三方面讨论了类的状态测试问题,提出了基于UML类图的类的状态模式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介绍了基于状态转移图的类测试方法及其对象状态测试模式在类的状态测试中的运用,讨论了基于UML状态图的测试模型——EFSM 模型的类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3.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类测试方法有三种:基于规约说明的类测试方法、基于类流图的类测试方法、基于状态转换的类测试方法.本文描述了一个针对C 语言的基于状态的类测试工具的设计和实现,介绍了该工具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算法.对测试驱动器的自动生成的方法作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一个实例描述了该工具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FSM的测试理论、方法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搭建基于FSM的测试方法由理论研究通往工业应用的桥梁,文中讨论了若干基于FSM模型的测试方法及其相关理论,提出构造区分序列的理论及测试序列集合冗余约简的理论,补充并实现了若干基于FSM的测试生成算法.随后文中提出了基于FSM的测试方法评估的5项量化指标,实验评估了若干基于FSM模型的测试方法,给出了一些基于FSM测试...  相似文献   

5.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区别不大,只有类和类簇的测试才体现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特点,而两者之间又以类的测试最为关键。本文通过对状态机模型生成类的测试序列的方法和代码实现以及基于状态测试法的测试数据生成的问题的探讨,认为基于状态的测试方法和基于代数规约的测试方法(ASTOOT方法)将是类测试的主要的发展方向,其余方法大多只能以辅助的面貌出现。  相似文献   

6.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区别不大,只有类和类簇的测试才体现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特点,而两者之间又以类的测试最为关键。本文通过对状态机模型生成类的测试序列的方法和代码实现以及基于状态测试法的测试数据生成的问题的探讨,认为基于状态的测试方法和基于代数规约的测试方法(ASTOOT方法)将是类测试的主要的发展方向,其余方法大多只能以辅助的面貌出现。  相似文献   

7.
活动图模型驱动的Web应用程序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可  李晓红  冯志勇 《计算机应用》2010,30(9):2365-2369
提出了一种活动图(AD)模型驱动的Web应用程序测试方法,从活动图中生成满足往返路径覆盖准则的测试序列,基于测试输入语法生成驱动测试序列执行的测试数据,将测试数据整合到测试序列中生成测试用例,运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并生成测试结果的报告。实现了一个原型工具以支持活动图模型驱动的Web应用程序测试方法,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状态的类测试技术缺陷检测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等功能性测试方法构建UML状态图的方法,描述基于W方法的测试序列生成策略,使用Mujava变异工具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策略具有较高的缺陷检测率。  相似文献   

9.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重要阶段,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而类是面向对象软件的基本构成单元,因此类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关键。该文主要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技术中的类测试方法,并通过实例从基于服务类测试、基于状态类测试和基于响应状态的类测试等方面论述了类测试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规范为车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相关服务定义了一系列的抽象标准接口,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AUTOSAR操作系统一致性测试方法针对性不强,无法测试不同一致类级别的操作系统,被测系统需要符合最高一致类级别要求才可以通过测试,因此需要额外抽取符合要求的测试用例。基于决策表设计了一种面向AUTOSAR操作系统的一致性测试方法。决策表是一种表达事件在逻辑上相互依赖关系的符号手段,可将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情况详细地列举出来,且可根据需求进行重制。通过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参照一致类进行划分,使得测试用例在生成时被赋予一致类属性,可针对不同级别操作系统进行测试。在实际实验中,该方法实现了不同一致类操作系统的针对性测试,对5个功能模块的4种一致类执行了测试,避免了379条测试用例的额外抽取,提升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UML面向对象软件静态测试的方法,论述了方法的基本框架及具体实现流程。针对面向对象软件的特点,静态测试主要是通过分析源程序得到类关系图,使测试人员能快速而清晰地了解程序结构,有效的设计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UML的面向对象软件静态测试的方法,论述了方法的基本框架及针对C 的具体实现,使测试人员能直观地了解程序结构上的错误,并有效地设计测试用例。本静态测试方法是通过分析源程序文件,采用数据库来保存分析结果,并以UML类关系图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组合测试的软件故障调试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在研究了组合测试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测试的故障原因诊断方法.该方法基于组合测试的结果,补充一些附加测试用例进行重新测试,并对其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从而迅速将故障原因锁定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样可为软件的调试和测试工作提供更方便、更有价值的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静红 《微机发展》2005,15(6):62-64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文中针对面向对象程序的特点及对软件测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的类测试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方法,该方法与有限状态机理论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软件的质量,使软件的执行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般的类状态测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引入了“类阀”的模型。在类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类测试方法。该方法以类状态图为依据,以类阀为主要观察对象,结合类方法测试去同步地实施类测试。由于能与类方法测试有机的结合,该方法不用专门地去另外设计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16.
张术梅  孙辉 《微机发展》2007,17(1):125-127
测试用例的数量和质量决定软件测试的成本和有效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UML面向对象软件静态测试的方法,论述了软件测试方法的分类、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测试框架及具体实现流程。针对面向对象软件的特点,静态测试主要是通过分析源程序得到类关系图,使测试人员能快速而清晰地了解程序结构,有效地设计测试用例。探讨了在对源程序进行充分的词法分析与语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取程序中类的有关信息,利用了数据库技术和UML图形模型,从而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有效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Flash课程相关情况,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进行Flash课程考核改革,并分别从考核过程、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这种考核方式也可以推广到其它相似情况的计算机系列课程中。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for specification‐based class testing that incorporates test case generation, execution,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formal specifications. This work builds on previous achievements in the areas of specification‐based testing and class testing by integrating the two within a single framework. The initial step of the method is to generate test templates for individual operations from a specification written in the Object‐Z specification language. These test templates are combined to produce a finite state machine for the class that is used as the basis for test case execution using the ClassBench test execution framework. An oracle derived from the Object‐Z specification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outputs. The method is explained using a simple exampl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more substantial case study is also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