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调查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不同类型肥胖分布特征.[方法]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间,在延边地区图们市和安图县4个乡镇内采用单纯随机原则抽取30岁以上朝鲜族和汉族人群1786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等体格指标.[结果]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整体型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6.2%,24.1%,女性分别为27.1%,30.8%;男性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19.9%,24.7%,女性分别为26.3%,29.7%;汉族男性粗患病率高于朝鲜族男性,而汉族男女标准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朝鲜族男女.朝鲜族和汉族男性以腰围臀围比值(WHR)为诊断指标而诊断为向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5.4%,33.9%,女性分别为60.2%,52.4%;,男性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3.9%,31.6%,女性分别为53.4%,51.1%;朝鲜族女性粗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而朝鲜族男女标准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朝鲜族和汉族男性以腰围身高比值(WHtR)为诊断指标而诊断为向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49.5%,47.6%,女性分别为69.8%,60.9%;男性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48.8%,44.0%,女性分别为63.7%,60.3%;朝鲜族女性粗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而朝鲜族男女标准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的不同类型肥胖水平的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方法]于2004年8月—9月间,在延边地区图们市选择2个镇,随机抽取30岁以上的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并测定空腹血脂及血糖.[结果]朝鲜族和汉族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7.6%,13.8%,女性分别为28.0%,12.1%;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24.97%,12.98%,女性分别为24.06%,11.67%;朝鲜族男女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朝鲜族人群无代谢异常发生率和1种代谢异常患病率显著低于汉族,而2种以上代谢异常患病率却明显高于汉族.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朝鲜族代谢综合征与性别、吸烟量、饮酒量、腰臀比值、腰围、总胆固醇及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有密切关系;汉族与性别、吸烟量、饮酒量、腰围及总胆固醇有密切关系.[结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间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农村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及其与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延边地区2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5 903人为研究对象,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水平在延边地区不同民族、性别及年龄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正常高值血压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1.6%,40.4%,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43.1%,42.6%,汉族男性粗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而朝鲜族年龄调整患病率则显著高于汉族;朝鲜族和汉族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4.9%,38.1%,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38.1%,39.0%,汉族女性年龄调整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朝鲜族及汉族男性年龄调整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不论朝鲜族或汉族,其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朝鲜族和汉族正常高值血压组的BMI,WHR,TC,TG平均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在农村中较高,且在低年龄组较频发;控制和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对预防正常高值血压发展成为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患病水平.[方法]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延边地区图们市和安图县4个镇内随机抽取30岁以上朝鲜族和汉族居民1786人,进行血压检查.[结果]朝鲜族男女的高血压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朝鲜族男性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粗患病率及其标准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汉族女性的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明显高于朝鲜族女性;朝鲜族女性单纯舒张性高血压粗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女性,朝鲜族男女单纯舒张性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均高于汉族;朝鲜族男女收缩性及舒张性高血压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朝鲜族及汉族居民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及汉族居民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50~60岁朝鲜族及汉族居民455名进行调查,该地区民族比例相近,并均知情同意.取清晨空腹(禁食12h)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结果]朝鲜族男女血脂异常率分别为84.1%,88.8%,显著高于汉族男女的30.7%,42.1%(χ^2=48.9,53.4),且高胆固醇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亦均高于汉族,朝鲜族女性的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本地居民的血脂异常类型的构成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汉族和朝鲜族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高血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延边地区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3011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糖值.[结果]朝鲜族和汉族居民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朝鲜族男女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53.5%,41.6%,年龄调整后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45.9%,31.3%,汉族男女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40.1%,30.6%,年龄调整后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7.7%,28.6%,无论男女朝鲜族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均显著高于汉族,本地区朝鲜族及汉族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民族、性别、年龄、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吸烟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结论]朝鲜族和汉族高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而高血压与民族、性别、年龄、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吸烟和血脂异常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脂肪分布特征.[方法]于2006年8月8日—17日间在延边地区安图县九龙和翁声社区随机选择40~6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2378名,进行内脏脂肪率、体脂肪率、血压、血脂及血糖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均值分别为10.51%±3.66%,22.70%±4.85%,朝鲜族男性分别为9.16%±3.81%,20.28%±5.02%,汉族男性均显著高于朝鲜族男性;汉族女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分别为6.22%±2.27%,35.31%±5.65%,朝鲜族女性分别为5.88%±2.19%,34.00%±5.72%,汉族女性均显著高于朝鲜族女性.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超标率和体脂肪超标率分别为12.1%,45.8%,朝鲜族男性分别为7.8%,28.6%,汉族男性均显著高于朝鲜族男性;汉族女性的内脏脂肪超标率和体脂肪超标率分别为6.7%,47.9%,朝鲜族女性分别为3.8%,37.3%,汉族女性均显著高于朝鲜族女性.[结论]延边地区不同民族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平均水平及其超标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延边农村地区女性的血脂异常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延边农村地区随机抽取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女性1 859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等指标,并取清晨空腹(禁食12h)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糖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朝鲜族和汉族女性的血清TC和TG的平均水平差异不明显,而汉族女性的HDL-C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朝鲜族(P<0.001);朝鲜族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P<0.001).延边地区女性的血脂异常与民族、年龄、腹型肥胖、高血糖及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女性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朝鲜族、人群中年龄大、腹部肥胖者、高血糖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患病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朝鲜族和汉族人群的不同类型肥胖分布特征,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间在延边地区图们市和安图县4个镇内采取单纯随机原则抽取30岁以上的朝鲜族和汉族人群1 786名,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等体格指标,检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糖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汉族男女整体型肥胖标准化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朝鲜族女性以WHR,WHtR为诊断指标的向心型肥胖的粗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而朝鲜族男女向心型肥胖标准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分别以整体型肥胖及向心性肥胖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BMI为因变量时,最终被选入方程的因素有民族、性别、年龄,TC,HDL,TG,FBG,SBP,DBP;以WHR为因变量时,因素为性别、年龄,HDL,TG,FBG,DBP;以WHtR为因变量时,因素为民族、性别、年龄,TC,HDL,TG,FBG,DBP.[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不同类型肥胖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而不同类型肥胖的影响因素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心血管病相关因素的分布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延边地区 12 73名朝鲜族和汉族学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 .[结果 ]朝鲜族男性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均值为 1 0 0mmol/L ,汉族为 1 0 8mmol/L ,空腹血糖均值分别为 4 6 3,3 39mmol/L ,重度肥胖率分别为 6 5 % ,3 6 % .朝鲜族和汉族女性甘油三酯水平均值分别为 0 83,0 75mmol/L ,空腹血糖均值分别为 4 83,3 36mmol/L ,舒张压分别为 71 1,6 9 5mmHg ,重度肥胖率分别为 8 6 % ,4 9% .男女上述指标间均有民族间差异 .[结论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心血管病相关因素分布有差异 ,且应提早对青少年进行心血管病相关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延边地区高血压危险因素在朝鲜族和汉族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格指标,检测空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①高血压患病粗率朝鲜族男女分别为53.5%和41.6%,而汉族男女则分别为40.1%和30.6%;其年龄调整标化患病率朝鲜族男女分别为45.9%和31.3%,而汉族则分别为37.7%和28.6%。无论男女朝鲜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水平显著高于汉族人群。该地区不同民族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②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朝鲜族人群的高血压与年龄、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吸烟、饮酒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汉族人群的高血压与性别、年龄、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吸烟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不同民族人群的高血压病与高血糖无相关。结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的高血压病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异常患病水平.[方法]于2004年8月-2004年9月间,在延边地区图们市选择2个镇,随机抽取30岁以上的朝鲜族和汉族常驻农民.采用面对面询问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测量体格指标,并测定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完整地完成调查(问卷、体格及生物化学检查)者共有1 120名;朝鲜族男女的HDL-C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汉族,而朝鲜族男女的SBP,DBP及空腹血糖平均值却显著高于汉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朝鲜族男女的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的代谢异常患病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 .[方法 ]随机抽取社区内常驻人群 4 4 7人 ,年龄在 5 0~ 6 0岁之间 ,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法收集了有关的研究变量资料 .[结果 ]无论男女朝鲜族居民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 ;女性组汉族居民中肥胖者显著多于朝鲜族 .[结论 ]朝鲜族与汉族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韩国京畿道农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 .[方法 ]1996年 9月~1997年 9月期间 ,检测居住在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地区的朝鲜族、汉族人群和居住在韩国京畿道农村地区的韩国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结果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汉族乙型肝炎病毒标准化总感染率为 6 0 .7%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 7.2 % ,49.2 %和 5 4.0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的分别为 77.0 % ,12 .0 % ,5 7.6 %和 6 9.7% .韩国人的分别为 78.6 % ,4.1% ,6 2 .5 %和 6 0 .9%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模式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的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出国劳务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 ,对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出国劳务人员 85 8人进行艾滋病知识的现况调查 ,其中朝鲜族 5 2 5名 ,汉族 333名 .[结果 ]在艾滋病基本知识测试中出现明显的民族差异 ,汉族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朝鲜族 .2个民族人群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前 3位途径分别是电视、报刊杂志及广播 .[结论 ]应加强延边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 ,而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 ,应考虑民族因素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汉族与朝鲜族女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8月—2009年8月间收集的2 775名汉族及朝鲜族女性血样本进行血尿酸水平及代谢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汉族及朝鲜族女性高尿酸血症粗患病率分别为12.0%,8.6%,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10.8%,9.6%,无论粗患病率还是标准化患病率汉族女性的均明显高于朝鲜族女性(P<0.01).汉族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1).不同血尿酸水平组间比较见,汉族女性体质指数(BMI)、腰围身高比值(WHtR)、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朝鲜族女性BMI,WHtR,收缩压(SBP),DBP,TG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汉族和朝鲜族女性,随着异常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本地区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与低HDL-C、整体型肥胖、高TC、高TG、高血压和腹型肥胖呈正相关.[结论]汉族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朝鲜族女性;不同血尿酸水平组的代谢指标的分布存在差异;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升高;本地区低HDL-C、整体型肥胖、高TC、高TG、高血压和腹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