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在1700多年前,我国外科学家华佗就发明了“麻沸散”,应用中药麻醉(以下简称中麻)施行腹腔外科手术。魏晋南北朝(公元400年间),中国杰出的医学家陶弘景,直接提出莨菪能治“癫狂风痫”。明代(公元1518~1593年)李时珍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将曼陀罗花(即洋金花、  相似文献   

2.
中药麻醉是指以中药洋金花生物碱为主药,配合丙嗪类药物等西药进行麻醉的一种复合麻醉方法。此麻醉方法是中西医临床技术相结合的成果。以使用洋金花制剂为主的中药麻醉法适用于需行全身麻醉的各种手术,尤其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3~4个小时以上)的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洋金花是我国目前中药麻醉的主药,闹羊花,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之一,由于有些地区把洋金花亦称作“闹羊花”(或“闹洋花”),因而往往产生混淆。为此,特将二者略作比较,以兹区别。  相似文献   

4.
三国名医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一段,已成为千古佳话。文中提到华佗曾使用"麻沸散"做局麻,历代医家都对"麻沸散"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这"麻沸散"是什么呢?古代"麻沸散"的原生植物究竟是什么?两千多年以后科技比较发达的今天,医学界比较集中的看法是曼陀罗花,此外还有押不芦、草乌末、茉莉花根、醉鱼草等。曼陀罗花又叫洋金花,它作为麻药,历来医书中有记载。  相似文献   

5.
我院临床使用的中药洋金花静脉注射剂进行手术麻醉已有三年。开始用的是洋金花总硷注射液,后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报导,洋金花的麻醉有效成分是东莨菪硷。于是,分离出东莨菪硷制成注射液应用于临床,麻醉效果比总硷注射液大有提高,付作用也减小。但麻醉效果不够稳定,有些批号效果好,有些批号仍不够理想,出现术后躁动,头部水肿等反应。辽宁各兄弟单位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这些付反应影响中麻药  相似文献   

6.
中药麻醉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以后,几年来有了迅速发展。通过化学分析,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业已明确麻醉主药洋金花(凤茄花)的有效成分为东莨菪碱。但目前临床应用的洋金花制剂中,常有用其总生物碱者,其中少量阿托品有无增强东莨菪碱的麻醉作用,是有待于商讨的问题。关于东莨菪碱的中枢作用原理,人们提出了一些设想,有的作者认为主要作用于大脑皮层,也有作者认为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  相似文献   

7.
王育明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625-1626
目的 探讨中药雾化吸入的麻醉效果,以明确洋金花麻醉剂雾化吸入是否可到达全身麻醉的效果,为动物实验麻醉提供新的途径,为临床麻醉探索新的方向.方法 拟通过大鼠麻醉,分别采用洋金花麻醉剂雾化吸入与异氟醚吸入,比较两组在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指征和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评价中药麻醉雾化吸入的效果.结果 两组之间呼吸频率、体温、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洋金花麻醉剂雾化吸入麻醉可行,可作为动物实验及临床麻醉的新思路.由于实验观察指标不完善,故需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和临床应用中药麻醉的基础上,为克服原中药(洋金花制剂)麻醉镇痛不全及术后麻醉并发症较多的缺点,我们于1973年7月至1977年4月,应用东莨菪硷和吗啡混合剂静脉滴入为主的(简称东吗)复合麻  相似文献   

9.
中药洋金花麻醉是中西医结合的全身麻醉,遵循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教导,我科从73年至75年,在中药麻醉下,进行普外科、骨科、妇科等手术250例,术中效果满意。中药麻醉给药途径较多,有口服,灌肠、穴位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方法。口服、灌肠、穴位注射、肌肉注射、诱导时间较长,大约在30—50分钟,而静脉透导时间较短,一般3—5分钟即可开始手术,故我们百分之九十以上采用静脉给药方法。洋金花具有药源丰富,制作简便,使用方便,宜掌握,麻醉安全范围较大的特点。与冬眠等药物配合使用,病人很快即可入睡,术中醉无所觉,且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  相似文献   

10.
洋金花,又名曼陀罗花、大麻子花。性味辛温,有大毒。为定喘、祛风、麻醉止疼之品。《华佗神医秘传》载麻沸散方:“用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一两,菖蒲三分,水煎服。少倾,可昏昏如醉,用以割袍剜毒,刳肠涤骨而不知痛。”《医学启源》亦云:“曼陀罗花八分,草乌头二分,  相似文献   

11.
洋金花制剂麻醉作用的动物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金汉  刘苏玲  迟国成  袁萍  张文 《中草药》1996,27(2):101-102
介绍中药洋金花提取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对马的麻醉效果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找到增强麻醉和减少副作用的方法,以用于马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胜利的推动下,我院附属医院革命医务人员通过临床实践,成功地运用了中药麻醉(以下简称中麻)。为了有助于中麻的应用及研究,我们配合临床开展了中麻的实验工作。实验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洋金花(风茄花)总碱注射剂麻醉有效生物碱的确定一、洋金花总碱注射剂的薄层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3.
麻醉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曾创制了多种用于手术的麻醉方剂,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华佗的麻沸散。然而有关麻沸散的记载只是散见于各类文献,且还没有结合当时历史条件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通过系统梳理《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中麻沸散相关记载,分析华佗所处时代的解剖条件、外科手术条件、药学条件等,探讨麻沸散可能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用中草药进行麻醉,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今天,在进一步解决中药麻醉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中草药麻醉镇痛之时,对有关记述加以系统整理,并努力用现代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加以探讨,是十分有益的。有鉴于此,现将我们所能收集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中药麻醉镇痛处方分析于附表。从附表可见,其中最常用的麻醉镇痛中草药有:洋金花、闹羊花、乌头、蟾酥、大麻、茉莉根等。现仅就与中药麻醉有关方面,作一粗浅探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程先宽  范吉平 《中医杂志》2011,52(5):370-373
随着社会的发展,方剂药物用量从原来的不确定、不精确到用量的相对精确,体现了医学的发展;由于历代度量衡的变迁、医家对于古方用量见仁见智,形成了后世对于古方剂量折算的不同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方的准确继承。古方剂量的确定应有其事实根据,并且要以疗效为基础。通过对医家有关论述、现代度量衡考证等的认识,就古方用量考证确定。  相似文献   

16.
凌霄花为常用中药,具有凉血去瘀的作用,主治热风、风痫、血滞经闭,血热风痒。而洋金花具有定喘、祛风、麻醉、止痛的功效,故有治疗哮喘惊痫、风湿痹痛的作用,有毒。近年来有误将洋金花错当作凌霄花服用。造成严重中毒的病例,现将二者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麻醉是我国医药工作者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从祖国医药学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一种麻醉方法,是继针刺麻醉之后,对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的又一新贡献。自从1970年7,月首次把以洋金花为主药的中药麻醉应用于临床以后,迄今已经五年多时间。五年多来,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为纲,放手发动  相似文献   

18.
麻醉是外科手术方面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它可以减少病人接受手术时的痛苦;减少对病人精神上的刺激。远在后汉时代,华陀就使用“麻沸散”(口服全身麻药)来给病人施行腹部及四肢等手术,可惜后来失传了!然而在中医书里,关于麻药的记载,仍然不少。自从有了西药麻醉以后,中药麻醉药才逐渐被人忽视! 我们看到外科一般常用氯乙烷作寒冷麻醉。可是药价贵,易发挥,不好保存。普罗卡因周部麻醉,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由于洋金花用于中药麻醉及防治慢性气管炎等方面,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鉴于洋金花和天仙子同属茄科,其主要成分均为莨菪碱及东莨菪碱,我们分别测定其含量,通过含测结果的分析,对洋金花和天仙子二味中药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成分分析:精密称取过40目筛的样品粉末0.1克,置于5毫升容量瓶中,加2毫升用氨水饱和的氯仿溶液冷浸过夜,吸滤提取液,备用。吸取一定量(视样品中含量高低而定)上述提取液,点样于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8.5:1.5)为展开剂,展开后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1971年开始将中药麻醉(以下简称中麻)应用于需进行手术的外科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到1973年4月共积累了临床资料87例,临床实践初步提示:中麻不仅有麻醉效果,而且还可以用于外科休克病人。在1973年9月至1974年5月我们又进行了洋金花(风茄花)总碱对犬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