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开华  史久浩  吴建能  潘渭新 《农技服务》2011,28(1):63+66-63,66
为有效治理大棚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和危害,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的方式,对大棚草莓施用不同用量和种类的基肥组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每1 hm2施腐熟兔粪30 000 kg+复合肥150 kg对降低和控制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效果较好,可提高草莓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大棚栽培草莓是我区主要的草莓栽培方式,由于大棚特有的密闭、高温及连作等因素的影响,使红心根腐病、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为此,笔者特进行大棚土壤高温消毒防病技术研究,为生产安全、无残留优质农产品探索防病新技术。1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3.
棚室草莓田溴甲烷土壤消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棚室内固定田块连茬耕作,土壤有害生物量剧增,病虫害连年加重.特别是草莓枯萎病、根腐病、黄萎病、疫病等土传病害,病原菌的大量积累将给草莓老区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土壤消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溴甲烷是世界上公认最有效的土壤消毒剂,不仅可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和土传病毒,也对线虫、土壤害虫及草籽具有很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土壤缺硼会赞成草莓雌蕊严重退化,花器枯死,导致花而不果,且影响花托膨大期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积累,使鲜果糖分下降,句容市大棚草莓面积大,但因连年种植土壤缺硼严重,常造成部分面积草莓品质下降,为此我们于去冬今春在白兔镇千亩草莓示范基地进行了大棚草莓喷硼试验。  相似文献   

5.
棚栽草莓化肥减量追施对产量及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棚草莓上进行化肥减量追施和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追施试验。结果表明,化肥减量追施对草莓有显著减产作用,同时可使土壤盐分显著下降。追施生物有机肥海藻冲施肥600 kg/hm2的产量效应相当于复合肥600 kg/hm2的处理,土壤盐分可下降23%,从而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无公害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6.
土壤调理剂对草莓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壤调理剂对草莓品质、产量及设施草莓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的研究表明,4种土壤调理剂提高了草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其中氨基酸、腐殖酸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同时两者促进了草莓茎粗和花径粗的增长,抑制了花径长的增长;4种土壤调理剂均提高了草莓的单果重,其中氨基酸和腐殖酸两个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草莓的产量;另外4种土壤调理剂的施用并未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而且腐殖酸、氨基酸、硅藻土的施用均有效提高了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但硅藻土、腐殖酸的施用却明显降低了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施用土壤调理剂有效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的EC值。本试验条件下腐殖酸和氨基酸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保护地设施草莓栽培迅猛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条件。但是,在特定的设施栽培条件下,其温湿度极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尤其是重茬地草莓灰霉病、白粉病、黄萎病等病害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如何加强暖棚草莓地消毒处理,防重于治,已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实践证实,采用覆膜提温土壤消毒法,既节省本钱,效果又好,还无污染、无公害。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草莓拉秧前闭棚提温消毒把第一关 一般选在5月中、下旬,于草莓拉秧前,将草莓植株留田间原地不动,紧闭棚室7~10天,晴天中午棚内气温可达60℃以上,遇阴雨天可适当延长闭棚时间。这样经过高温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大棚草莓在长期连作的情况下导致土壤结构变差、有机含量逐渐降低,微量元素差距加大,土壤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大棚草莓种植中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增大,进而引发草莓的品味与经济效益逐渐下降。要想解决该问题,要根据草莓的生长特性对其进行有效施肥。本文从大棚草莓施肥角度出发,对系统施肥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对进行田间对比实验,从而为大棚草莓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棚草莓连作障碍克服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金华市江东镇大棚草莓土壤连作障碍的原因入手,探讨通过合理轮作、盆栽法、土壤消毒以及施用有机改良剂等措施减轻草莓连作障碍危害,以达到使大棚草莓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长期种植大棚草莓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影响、完善大棚草莓科学施肥,连续7年在建德市定点动态检测了设施草莓园土壤有效磷的积累速率,采样分析了种植草莓10年以上土壤有效磷的状况,并分析了代表性草莓品种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7年间草莓园土壤有效磷从10.80 mg/kg提高到97.3 mg/kg,年平均积累速率达14.4 mg/kg;连续种植草莓10年以上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198.7 mg/kg,最高249 mg/kg。根据草莓对氮、磷、钾吸收的观测数据和施肥状况测算,目前建德市草莓生产中施肥总量与磷肥用量分别过量30%左右和60%以上。长期施用等含量氮、磷、钾的复合肥是导致草莓园土壤磷素过度积累的主要原因。建议推广施用高氮钾低磷配方肥和有机肥,一季草莓氮磷钾施用量控制在32 kg以内,氮磷钾比例调整为1.8∶1∶2.5为宜。  相似文献   

11.
肖彦波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238-239
利用大棚进行保护地栽培可以大大提前草莓的上市期。闻集草莓栽培选择合适的田块和优良的品种,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和培育壮苗,采用配方施肥,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每667m^2产量可达28OOkg,每667m^2纯收入达15000元。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季大棚草莓连续种植后引起土壤酸化和盐渍化,造成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加重,产量品质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大棚草莓发展的主要障碍。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可有效缓解草莓田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减轻草莓病虫害,提高移栽成活率,产量提高80%,品质改善;利用两茬草莓之间有4个月的光热和土地资源种植一季水稻,不但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可亩增加稻谷产量450 kg左右。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比大棚草莓单作模式,亩净增收入11 00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草莓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红颜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作为辽宁省的草莓主栽品种,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深入了解辽宁地区草莓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探索影响草莓果实品质的关键土壤因子,在丹东市、本溪市和沈阳市40个草莓园中采集草莓果实及草莓园表层(0~20cm)土壤,检测果实品质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草莓果实品质进行评价,并以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排名,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草莓果实营养元素与土壤养分的关联。结果表明:果实性状指标在个体间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系数4.67%~56.02%,其中果糖的变异系数最大。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0.25%,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0个草莓园。40个草莓园总体土壤呈微酸性,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过高,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适宜。草莓园利于提高草莓风味的土壤指标为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利于提高草莓外观品质的土壤指标为有机质、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  相似文献   

14.
<正> 1 栽培棚室草莓必备的条件土壤 1.1 要满足对水分的要求。草莓各个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有差异。如秋季定植时,要充分供给水分;花芽分化期,应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65%;现蕾至开花期,土壤含水量不应低于最大持水量的70%;果实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果实成熟期,适当控制水分。 1.2 要满足对养分的要求。据调查,亩产2000~2500公斤草莓鲜果,需施用优质畜禽粪4000~5000公斤,氮、磷、钾肥各14~18公斤。 1.3 要满足对空气的要求。据测定,土壤空气中氧的浓度低于9%~10%时,草莓根系发育缓慢;低于5%时,根系停止发育。 1.4 要满足对温度的要求。土温在15℃~  相似文献   

15.
采集合肥市某草莓基地区域100个样点的土壤,测定表层土壤(深度分别为0~10 cm和10~20 cm)的6种重金属(Cd、Hg、As、Pb、Cr和Cu),利用地累积指数方法对草莓种植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Pb、Cd、Hg、Cu和Cr虽对草莓基地部分区域的土壤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和污染,但污染风险低;主成分分析表明,Pb、Cd、As、Cu和Hg源于人类农业活动,Cr源于土壤母质及风化累积。显示草莓基地整体区域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低,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未对草莓质量安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丘陵地区大棚草莓为对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化肥减施配施土壤调理剂对草莓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设置5个处理,为不施化肥对照(CK)、常规量施化肥处理(F100)、化肥减施50%处理(F50)、化肥减施50%同时配施硅钙镁土壤调理剂处理(F50S1),化肥减施50%同时配施骨粉处理(F50S2)。试验结果表明,与F100处理相比,不施化肥对照(CK)和F50处理草莓单株叶片数和头茬果单果质量显著减少(P<0.05),幼苗期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显著降低(P<0.05)。与F100处理相比,F50S1处理草莓幼苗期土壤pH值显著提高,缓解了土壤酸化对草莓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株高和叶面积、现蕾率显著提高(P<0.05)。F50S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叶片全氮含量和头茬果单果质量与F100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二茬果二级果果实硬度比F100处理显著提高了27.03%(P<0.05), F50S2处理能够显著延长草莓果实的货架期。综上所述,在过量施肥土壤中应适量减施化肥同时配施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维持土壤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17.
草莓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浙江的栽培面积已近50万亩,其中大棚草莓占2/3。大棚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即长期连作使土壤中容易发生盐类聚积过多,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养分失调,土壤次生盐渍化、盐碱化;同时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微量元素丰缺差距加大,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被  相似文献   

18.
农作制度对设施草莓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期种植设施草莓土壤化学性状的特点及其与农作制度的关系,在浙江省范围内采集草莓-水稻与草莓-蔬菜2种种植制度下的代表性设施草莓土壤,比较分析了2种种植制度下设施草莓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及p H值、电导率等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浙江省设施草莓土壤盐分积累不明显,电导率较低,但土壤酸化显著;土壤有机质以中低等水平为主,平均为23.9 g/kg;全氮处于中高水平,平均为1.5 g/kg;土壤有效磷积累显著,平均高达142.1 mg/kg;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平均为122.9 mg/kg;交换性钙处于较高水平,平均为1235.5 mg/kg;交换性镁处于较低水平,平均为72.0 mg/kg。草莓-水稻与草莓-蔬菜2种种植制度下设施草莓土壤化学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比后者低106.5μS/m、3.4 g/kg、0.6 g/kg、128.7 mg/kg和137.0 mg/kg;但土壤p H前者比后者高0.1个单位。研究认为,草莓-水稻种植制度下有利于缓解设施草莓土壤因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酸化,减免氮、磷等养分的过度积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草莓大棚夏季休闲期的土地,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总结了大棚"草莓-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草莓棚夏季休闲期的土地,而且玉米秸秆还田可培肥土壤,有效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温室大棚草莓的周年种植,草莓的病害逐年加重。目前保护地草莓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黄萎病等。而草莓白粉病每年发生最重,成为主要病害。一、发病规律草莓白粉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